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22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包括腔体、网纹辊、转轴、进墨管、T形滑块、网格板、T形滑槽、刮墨刀、密封刮刀以及出墨管,进墨管安装在圆孔一内部,腔体上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网格板下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固定有T形滑块,T形滑块分别安装在T形滑槽内部,刮墨刀左端安装在插槽一内部,密封刮刀左端安装在插槽二内部,转轴设置在腔体右侧,网纹辊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该设计实现了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印刷质量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方便清洗,稳定性好,减少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
本技术是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属于印刷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刮墨装置的墨腔一般都是全封闭式密封结构,但是在进墨以及出墨过程中,因为需要用到气压泵,会造成墨腔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有差异,气压不稳定会使墨腔容易发生晃动,从而使刮刀晃动,不仅会造成油墨的泄露,同时会造成沾附在网纹辊表面的油墨不均匀,从而影响印刷的质量,此外全封闭式结构不利于墨腔内部的清理,因此需要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方便清洗,稳定性好,减少损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包括腔体、网纹辊、转轴、进墨管、T形滑块、网格板、T形滑槽、刮墨刀、密封刮刀以及出墨管,所述腔体左侧面上端开设有圆孔一,所述进墨管安装在圆孔一内部,所述腔体上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网格板下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固定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分别安装在T形滑槽内部,所述腔体右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上侧的腔体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一,所述刮墨刀左端安装在插槽一内部,所述方孔下侧的腔体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二,所述密封刮刀左端安装在插槽二内部,所述转轴设置在腔体右侧,所述网纹辊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且网纹辊左侧面分别与刮墨刀以及密封刮刀右侧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进墨管通过导管与墨泵相连接,所述墨泵通过导管与储墨箱相连接,所述出墨管通过导管与储墨箱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右侧面前端连接有挡板一,所述刮墨刀以及密封刮刀前侧面均与挡板一后侧面紧密贴合,所述腔体右侧面后端连接有挡板二,所述刮墨刀以及密封刮刀后侧面均与挡板二前侧面紧密贴合,且挡板一与挡板二右侧面分别与网纹辊左侧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出墨管环形侧面下端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网纹辊下侧设置有接墨盘。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一以及挡板二前侧面上端以及下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刮墨刀以及密封刮刀前侧面与后侧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螺纹孔一通过螺钉与螺纹孔二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因本技术添加了腔体、网纹辊、转轴、进墨管、T形滑块、网格板、T形滑槽、刮墨刀、密封刮刀以及出墨管,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将刮墨刀以及密封刮刀固定,使用人员将T形滑块对准T形滑槽,将网格板连接在腔体上端,使用人员将导管与进墨管左端相连接,然后运行墨泵,从而油墨进入腔体内部,此时使用人员使转轴转动,转动转轴带动网纹辊转动,此时油墨流动并沾附在网纹辊外表面,使用人员将出墨管与导管相接通并打开阀门,以此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封闭式墨腔气压不稳定,容易造成油墨泄露以及影响刮墨质量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方便清洗,稳定性好,减少损耗。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腔体、2-网纹辊、3-转轴、4-进墨管、5-T形滑块、6-网格板、7-T形滑槽、8-刮墨刀、9-密封刮刀、10-出墨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包括腔体1、网纹辊2、转轴3、进墨管4、T形滑块5、网格板6、T形滑槽7、刮墨刀8、密封刮刀9以及出墨管10,腔体1左侧面上端开设有圆孔一,进墨管4安装在圆孔一内部,腔体1上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7,网格板6下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固定有T形滑块5,T形滑块5分别安装在T形滑槽7内部,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方孔,方孔上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一,刮墨刀8左端安装在插槽一内部,方孔下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二,密封刮刀9左端安装在插槽二内部,转轴3设置在腔体1右侧,网纹辊2安装在转轴3环形侧面,且网纹辊2左侧面分别与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右侧面紧密贴合,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将刮墨刀8安装在插槽一内部,并将密封刮刀9安装在插槽二内部,然后将螺纹孔一与螺纹孔二通过螺钉相连接,以此将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固定,使用人员将T形滑块5对准T形滑槽7,并移动网格板6,网格板6移动带动T形滑块5在T形滑槽7内部移动,使用人员将导管与进墨管4左端相连接,然后运行墨泵,从而将油墨从储墨箱内吸出并沿着导管输送至进墨管4,然后经过进墨管4输送至腔体1内部,此时使用人员使转轴3转动,转动转轴3带动网纹辊2转动,当腔体1内的油墨高度高于方孔下侧面时,油墨沿着方孔进入刮墨刀8与密封刮刀9之间的储存间,并沾附在网纹辊2外表面,此时使用人员将出墨管10与导管相接通并打开阀门,以此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网格板6避免油墨飞溅至腔体1外侧。进墨管4通过导管与墨泵相连接,墨泵通过导管与储墨箱相连接,出墨管10通过导管与储墨箱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进墨以及出墨。腔体1右侧面前端连接有挡板一,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前侧面均与挡板一后侧面紧密贴合,腔体1右侧面后端连接有挡板二,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后侧面均与挡板二前侧面紧密贴合,且挡板一与挡板二右侧面分别与网纹辊2左侧面紧密贴合,该设计实现了密封,防止油墨泄露流出。出墨管10环形侧面下端设置有阀门,该设计方便控制出墨。网纹辊2下侧设置有接墨盘,该设计实现了对油墨的收集,防止其滴落至印刷机内部。挡板一以及挡板二前侧面上端以及下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一,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前侧面与后侧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一通过螺钉与螺纹孔二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对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的固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包括腔体(1)、网纹辊(2)、转轴(3)、进墨管(4)、T形滑块(5)、网格板(6)、T形滑槽(7)、刮墨刀(8)、密封刮刀(9)以及出墨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左侧面上端开设有圆孔一,所述进墨管(4)安装在圆孔一内部,所述腔体(1)上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7),所述网格板(6)下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固定有T形滑块(5),所述T形滑块(5)分别安装在T形滑槽(7)内部,所述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上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一,所述刮墨刀(8)左端安装在插槽一内部,所述方孔下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二,所述密封刮刀(9)左端安装在插槽二内部,所述转轴(3)设置在腔体(1)右侧,所述网纹辊(2)安装在转轴(3)环形侧面,且网纹辊(2)左侧面分别与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右侧面紧密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包括腔体(1)、网纹辊(2)、转轴(3)、进墨管(4)、T形滑块(5)、网格板(6)、T形滑槽(7)、刮墨刀(8)、密封刮刀(9)以及出墨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左侧面上端开设有圆孔一,所述进墨管(4)安装在圆孔一内部,所述腔体(1)上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7),所述网格板(6)下侧面左端与右端均固定有T形滑块(5),所述T形滑块(5)分别安装在T形滑槽(7)内部,所述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上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一,所述刮墨刀(8)左端安装在插槽一内部,所述方孔下侧的腔体(1)右侧面开设有插槽二,所述密封刮刀(9)左端安装在插槽二内部,所述转轴(3)设置在腔体(1)右侧,所述网纹辊(2)安装在转轴(3)环形侧面,且网纹辊(2)左侧面分别与刮墨刀(8)以及密封刮刀(9)右侧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墨装置中的开放式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墨管(4)通过导管与墨泵相连接,所述墨泵通过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