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22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包括轴线相互平行设置的蘸墨辊和印刷辊,所述蘸墨辊的下方设置有蘸墨箱,所述蘸墨辊与所述印刷辊之间设置有均墨辊,所述均墨辊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的周壁,所述蘸墨辊的周壁抵接所述均墨辊的周壁,所述蘸墨辊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使所述蘸墨辊背离均墨辊滑动的滑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印刷清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油墨印刷即是将图案印刷至纸张上的一种工艺,油墨印刷机则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大致上包括进料、涂墨、压印等机构组成;首先将要印成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将油墨涂覆在印版上,再直接或间接将印版上的文字或图像转印在承印物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33056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UV油墨印刷装置,包括传输辊、印刷辊、UV油刮板、水平活动单元和紫外线灯,所述印刷辊位于所述传输辊的正上方,所述UV油刮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印刷辊相接触,以形成用于容纳UV油的腔体,所述UV油刮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水平活动单元连接,所述印刷辊和传输辊之间穿过待印刷纸,所述紫外线灯对准所述待印刷纸。上述技术方案运行时,纸张从印刷辊与传输辊之间通过,印刷辊将图案印刷至纸张上,UV油刮板与印刷辊周壁形成容纳UV油的腔体,在印刷辊旋转的过程中将UV油带走。本技术通过各个部件的设置,使得在不大幅提高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UV印刷。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UV油直接涂在印刷辊并直接印刷在纸张上,过多的UV油将造成印刷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清晰的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包括轴线相互平行设置的蘸墨辊和印刷辊,所述蘸墨辊的下方设置有蘸墨箱,所述蘸墨辊与所述印刷辊之间设置有均墨辊,所述均墨辊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的周壁,所述蘸墨辊的周壁抵接所述均墨辊的周壁,所述蘸墨辊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使所述蘸墨辊背离均墨辊滑动的滑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蘸墨辊在蘸墨箱内进行旋转使其周壁上粘覆有油墨,蘸墨辊在旋转过程中将部分油墨传递给均墨辊,然后均墨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再将粘覆在其表面的部分油墨传递至印刷辊上,使得油墨经过多个传递,在最终传递至印刷辊上后油墨将均匀分布在印刷辊的周壁上,这样控制了粘覆在印刷辊表面的油墨的量,使得印刷图案清晰均匀,提高了该装置的印刷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对应所述蘸墨辊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气缸和与所述蘸墨辊的两端旋转连接的滑动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装置工作时,气缸伸出活塞杆带动滑动块进行移动,使得蘸墨辊远离均墨辊进行移动,蘸墨辊的周壁将不再抵接均墨辊的周壁,这样在更换纸张时无需停机,在印刷发生错误时都可快速进行使蘸墨辊与均墨辊进行分离,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缸竖直设置,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竖直设置,在气缸伸出活塞杆使蘸墨辊与均墨辊分离的同时将蘸墨辊抬离蘸墨箱,使得蘸墨辊上不再继续粘覆油墨,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杆和对应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上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轴线平行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在上升的过程中导向杆在导向孔内进行滑动,对导线块进行导向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机架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向孔的端口处朝向所述导向孔的轴线延伸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等于所述导向杆的直径,所述限位块的直径等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在沿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块在导向孔内进行滑动,由于限位环的直径小于限位块的直径,因此导向杆将不能脱出导向孔,且限位块块抵接限位环之后对导向杆与导向孔之间将不能继续进行滑动对蘸墨辊的提升高度记性限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蘸墨箱上连通设置有进墨管和出墨管,所述进墨管连通设置有墨箱,所述墨箱上设置有上墨泵,所述出墨管与所述墨箱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墨泵进行工作将墨箱内的油墨泵送到蘸墨箱内,然后由蘸墨辊带走蘸墨箱内的油墨,为保证该装置可靠使用一般向蘸墨箱内的供墨效率大于蘸墨箱内油墨的消耗速率,因此设置出墨管在蘸墨箱内的油墨液位超过出墨管管口时,使蘸墨箱内的油墨从出墨管流回至墨箱内,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蘸墨箱的顶端设置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溅板处于所述蘸墨辊的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蘸墨辊处于蘸墨箱内直接与油墨接触,因此蘸墨辊上将粘覆较多的油墨,而蘸墨辊在旋转过程中有可能会甩出粘覆在其周壁上的油墨,因此在蘸墨箱的顶端设置呈弧形的防溅板,对被蘸墨辊所甩出的油墨进行遮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溅板上设置有刮墨板,所述刮墨板处于所述蘸墨辊的正上方,所述刮墨板距所述蘸墨辊的周壁的距离等于所述导向杆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蘸墨辊在被气缸抬升后其周壁与刮墨板抵接,蘸墨辊由于自身惯性仍可继续旋转,蘸墨辊旋转时刮板将蘸墨辊上剩余的油墨刮至刮墨板上,使蘸墨辊上无油墨可甩,这样防止了溅射现象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蘸墨辊在蘸墨箱内进行旋转使其周壁上粘覆有油墨,蘸墨辊在旋转过程中将部分油墨传递给均墨辊,然后均墨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再将粘覆在其表面的部分油墨传递至印刷辊上,使得油墨经过多个传递,在最终传递至印刷辊上后油墨将均匀分布在印刷辊的周壁上,这样控制了粘覆在印刷辊表面的油墨的量,使得印刷图案清晰均匀,提高了该装置的印刷效果;2.滑动装置工作时,气缸伸出活塞杆带动滑动块进行移动,使得蘸墨辊远离均墨辊进行移动,蘸墨辊的周壁将不再抵接均墨辊的周壁,这样在更换纸张时无需停机,在印刷发生错误时都可快速进行使蘸墨辊与均墨辊进行分离,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滑动装置和导向装置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中,1、机架;11、蘸墨辊;12、均墨辊;13、印刷辊;14、挤压辊;15、蘸墨箱;151、进墨管;1511、墨箱;1512、上墨泵;152、出墨管;153、防溅板;1531、刮墨板;16、滑动装置;161、气缸;162、滑动块;17、导向装置;171、导向孔;1711、限位环;172、导向杆;172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和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的蘸墨辊11、均墨辊12、印刷辊13和挤压辊14,蘸墨辊11的下方设置有蘸墨箱15,均墨辊12的周壁分别抵接印刷辊13的周壁和均墨辊12的周壁,挤压辊14的周壁抵接印刷辊13的周壁,蘸墨辊11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使蘸墨辊11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且轴线相护平行的蘸墨辊(11)、印刷辊(13)和挤压辊(14),所述蘸墨辊(11)的下方设置有蘸墨箱(15),所述挤压辊(14)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13)的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蘸墨辊(11)与所述印刷辊(13)之间设置有均墨辊(12),所述均墨辊(12)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13)的周壁,所述蘸墨辊(11)的周壁抵接所述均墨辊(12)的周壁,所述蘸墨辊(11)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使所述蘸墨辊(11)背离均墨辊(12)滑动的滑动装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且轴线相护平行的蘸墨辊(11)、印刷辊(13)和挤压辊(14),所述蘸墨辊(11)的下方设置有蘸墨箱(15),所述挤压辊(14)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13)的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蘸墨辊(11)与所述印刷辊(13)之间设置有均墨辊(12),所述均墨辊(12)的周壁抵接所述印刷辊(13)的周壁,所述蘸墨辊(11)的周壁抵接所述均墨辊(12)的周壁,所述蘸墨辊(11)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使所述蘸墨辊(11)背离均墨辊(12)滑动的滑动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16)包括对应所述蘸墨辊(11)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气缸(161)和与所述蘸墨辊(11)的两端旋转连接的滑动块(162),所述气缸(161)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块(16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61)竖直设置,所述滑动块(162)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近视油墨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7)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导向杆(172)和对应所述导向杆(172)设置在所述滑动块(162)上的导向孔(17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成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