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20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包括主体仓,所述主体仓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仓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杆,所述连接轴靠近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杆相互配合的方形插槽,所述安装杆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活动块,且同一端两组活动块的外侧皆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固定板、连接轴、螺孔、方形插槽、抵板、连接杆、安装杆、活动块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对印刷版辊的固定效果,防止固定螺栓出现松动,导致印刷出错或印刷设备出现故障,保证了凹版印刷版辊的正常印刷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版辊
本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为一种凹版印刷版辊。
技术介绍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而印刷版辊也叫钢辊,可分为空心辊和实心辊。现有的印刷版辊多数是直接通过螺丝将转轴与印刷版辊固定连接,其固定效果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对印刷版辊的固定效果,一旦固定螺栓出现松动,很容易导致印刷出错或印刷设备出现故障;且现有的部分印刷版辊在持续印刷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温度,时间一长容易影响印刷版辊的印刷效果,也会影响整个印刷加工的效率,无法保持印刷版辊处于较为恒温的状态;同时当前的凹版印刷版辊在长时间持续转动的过程中,凹版印刷版辊与轴承连接的部位容易出现摩擦力增大,需要手动进行加油润滑,十分的耽误时间,无法对该处进行自动补油,保证凹版印刷版辊的正常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版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包括主体仓,所述主体仓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仓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杆,所述连接轴靠近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杆相互配合的方形插槽,所述安装杆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活动块,且同一端两组活动块的外侧皆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抵板,所述连接轴外侧的远离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连接轴远离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外侧靠近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注油箱,所述注油箱的外侧设置有导油槽,所述注油箱的外侧设置有注油孔,且注油孔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塞,所述注油箱的内侧与导油槽连通,所述转轴和连接轴的中心位置处共同设置有L型通水孔,且L型通水孔远离转轴的一端与主体仓的内部连通,所述主体仓的外侧设置有印花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四组螺栓,所述主体仓两端非圆心的位置处均匀对称设置有四组与螺栓相互配合的螺孔。优选的,所述主体仓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方形通孔。优选的,所述印花层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校正槽。优选的,所述抵板远离安装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主体仓两端非圆心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凹版印刷版辊通过螺栓、固定板、连接轴、螺孔、方形插槽、抵板、连接杆、安装杆、活动块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对印刷版辊的固定效果,防止固定螺栓出现松动,导致印刷出错或印刷设备出现故障,保证了凹版印刷版辊的正常印刷工作;且该凹版印刷版辊通过固定板、转轴、连接轴、L型通水孔和主体仓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在凹版印刷版辊持续工作过程中,对主体仓的内部进行降温,保证主体仓内部及外侧能够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恒温状态,提高凹版印刷版辊的印刷效果;同时该凹版印刷版辊还通过转轴、注油箱、导油槽、注油孔和橡胶密封塞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在凹版印刷版辊持续工作的过程中,保证凹版印刷版辊与驱动连接处一直处于润滑状态,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注油润滑,从而提高了凹版印刷版辊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图中:1、印花层;2、校正槽;3、螺栓;4、第一固定板;5、转轴;6、注油箱;7、连接轴;8、螺孔;9、方形插槽;10、抵板;11、连接杆;12、安装杆;13、L型通水孔;14、导油槽;15、主体仓;16、活动块;17、第二固定板;18、注油孔;19、橡胶密封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包括主体仓15,主体仓15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连接轴7,且连接轴7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仓15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杆12,连接轴7靠近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杆12相互配合的方形插槽9,安装杆12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活动块16,且同一端两组活动块16的外侧皆铰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抵板10,连接轴7外侧的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连接轴7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外侧靠近连接轴7的一端设置有注油箱6,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导油槽14,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注油孔18,且注油孔18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塞19,注油箱6的内侧与导油槽14连通,转轴5和连接轴7的中心位置处共同设置有L型通水孔13,且L型通水孔13远离转轴5的一端与主体仓15的内部连通,主体仓15的外侧设置有印花层1。在本实施中,第一固定板4的外侧均匀螺纹设置有四组螺栓3,主体仓15两端非圆心的位置处均匀对称设置有四组与螺栓3相互配合的螺孔8,有助于将第一固定板4与主体仓1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中,主体仓15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7,且第二固定板17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方形通孔,便于将安装杆12插进方形通孔,使得第二固定板17对安装杆12起到一定的辅助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中,印花层1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校正槽2,便于在主体仓15位置发生意外偏移时及时进行校正。在本实施中,抵板10远离安装杆1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有助于提高抵板10与主体仓15内侧壁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中,所述主体仓15两端非圆心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密封圈。工作原理:使用前将两组连接轴7设置有方形插槽9一端从主体仓15的两端插进主体仓15的内部,并使得安装杆12的两端卡进方形插槽9的内部,继续将连接轴7向主体仓15的内部推入,直到多组抵板10的外侧抵住主体仓15的内侧壁,再通过螺栓3和螺孔8的配合将第一固定板4固定在主体仓15的两端,接着将转轴5的两端安装在相应的驱动机构上,并将转轴5两端的L型通水孔13通过旋转接头与外接循环水源连通,使得一组L型通水孔13为进入口,另一组L型通水孔13为排出口,当开始进行印刷时,驱动机构带动整个主体仓15进行转动印刷,循环水从一端的L型通水孔13流进主体仓15的内部,再从主体仓15的内部通过另一组L型通水孔13排出,保持整个主体仓15和印花层1的工作温度,在主体仓15转动过程中,注油箱6内部的润滑油顺着导油槽14流至转轴5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处,保持该位置处始终处于润滑状态,定期打开橡胶密封塞19通过注油孔18向注油箱6的内部补充润滑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包括主体仓(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仓(15)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连接轴(7),且连接轴(7)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仓(15)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杆(12),所述连接轴(7)靠近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杆(12)相互配合的方形插槽(9),所述安装杆(12)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活动块(16),且同一端两组活动块(16)的外侧皆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抵板(10),所述连接轴(7)外侧的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连接轴(7)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外侧靠近连接轴(7)的一端设置有注油箱(6),所述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导油槽(14),所述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注油孔(18),且注油孔(18)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塞(19),所述注油箱(6)的内侧与导油槽(14)连通,所述转轴(5)和连接轴(7)的中心位置处共同设置有L型通水孔(13),且L型通水孔(13)远离转轴(5)的一端与主体仓(15)的内部连通,所述主体仓(15)的外侧设置有印花层(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版辊,包括主体仓(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仓(15)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连接轴(7),且连接轴(7)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仓(15)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杆(12),所述连接轴(7)靠近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杆(12)相互配合的方形插槽(9),所述安装杆(12)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活动块(16),且同一端两组活动块(16)的外侧皆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抵板(10),所述连接轴(7)外侧的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连接轴(7)远离安装杆(1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外侧靠近连接轴(7)的一端设置有注油箱(6),所述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导油槽(14),所述注油箱(6)的外侧设置有注油孔(18),且注油孔(18)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塞(19),所述注油箱(6)的内侧与导油槽(14)连通,所述转轴(5)和连接轴(7)的中心位置处共同设置有L型通水孔(13),且L型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朋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鑫锐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