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113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端两侧的方铁,设置在两个方铁之间的顶针底面板,设置在顶针底面板上端的顶针面板,设置在方铁上方的下模板,设置在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上方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方的面盖;在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前模仁,在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对接后形成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胶塞连接杆拉住,开模时,先打开口水板,当胶塞连接杆被全部拉起后,模具开面板,开面板后浇筑口流道与产品形成的水口脱落,然后进行开上模板,上模板打开后口水板不动,前模斜顶向上运动,脱离产品,然后用后模斜顶将产品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斜顶注塑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
,尤其是一种在前模仁内部设置有前模斜顶的注塑模。
技术介绍
利用注塑模具生产注塑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注塑模具可以得到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制品,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开模是指模具的开启,跟合模(模具的正反两板合起来)相对应。现有的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基本采用多个斜顶针,在开模的过程中,先进行上模仁和下模仁分离,然后由内斜顶将产品顶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斜顶注塑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端两侧的方铁,设置在两个方铁之间的顶针底面板,设置在顶针底面板上端的顶针面板,设置在方铁上方的下模板,设置在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上方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方的面盖;在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前模仁,在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对接后形成模腔;所述前模仁顶端设置有嵌入至上模板内部的多个排列均匀的撑头,该撑头的内部设置有胶塞,与胶塞连接的前模斜顶,所述前模斜顶穿入前模仁内;所述面板的下部在前模仁的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排列均匀的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穿过上模板与下模板固定,以及后模斜顶,后模斜顶的上端穿过下模板至后模仁内部,后模斜顶的下端通过顶辊固定在顶针底面板上。优选的,所述面盖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向前模仁内的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内部设置有浇筑口流道。<br>优选的,所述顶辊的底部由顶辊螺丝固定在顶针底面板上,所述顶辊穿过顶针面板。优选的,所述顶辊内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顶针底面板、顶针面板以及方铁通过柱塞固定,所述柱塞的底部由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本技术由于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胶塞连接杆拉住,开模时,先打开口水板,当胶塞连接杆被全部拉起后,模具开面板,开面板后浇筑口流道与产品形成的水口脱落,然后进行开上模板,由于口水板上端固定的胶塞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在下模板上,上模板打开后口水板不动,前模斜顶向上运动,脱离产品,然后用后模斜顶将产品顶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端两侧的方铁4,设置在两个方铁4之间的顶针底面板2,设置在顶针底面板2上端的顶针面板3,设置在方铁4上方的下模板5,设置在下模板5上方的上模板6,设置在上模板6上方的口水板7,设置在口水板7上方的面板8;在所述上模板6内设置有前模仁12,在所述下模板5内设置有后模仁13,所述前模仁12和后模仁13对接后形成模腔;所述前模仁12顶端设置有嵌入至上模板内部的多个排列均匀的撑头135,该撑头135的内部设置有胶塞137,与胶塞137连接的前模斜顶131,所述前模斜131顶穿入前模仁内;所述口水板7的下部且在前模仁12的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排列均匀的胶塞连接杆11,该胶塞连接杆11穿过上模板6与下模板5固定,以及后模斜顶10,后模斜顶10的上端穿过下模板5至后模仁130内部,后模斜顶10的下端通过顶辊15固定在顶针底面板上。优选的,所述面板8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向前模仁内的浇筑口9,所述浇筑口9内部设置有浇筑口流道136。优选的,所述顶辊15的底部由顶辊螺丝固定在顶针底面板上,所述顶辊穿过顶针面板。优选的,所述顶辊内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顶针底面板、顶针面板以及方铁通过柱塞14固定,所述柱塞的底部由螺丝固定在底板上。在进行开模时,由于上模板6和下模板5通过胶塞连接杆11拉住,开模时,先打开口水板7,当胶塞连接杆11被全部拉起后,模具开面板8,开面板8后浇筑口流道与产品形成的水口脱落,然后进行开上模板6,由于口水板7上端固定的胶塞连接杆11的底部固定在下模板5上,上模板6打开后口水板7不动,前模斜顶131向上运动,脱离产品,然后用外部辅助机械手吸住产品,后模斜顶10将产品顶起,完成开模动作。在进行合模时,顶辊15内的弹簧后退,后模斜顶回位,面板以及口水板依次回位,然后上模板回位,模具合模完成。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端两侧的方铁,设置在两个方铁之间的顶针底面板,设置在顶针底面板上端的顶针面板,设置在方铁上方的下模板,设置在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上方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方的面盖;/n在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前模仁,/n在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后模仁,/n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对接后形成模腔;/n所述前模仁顶端设置有嵌入至上模板内部的多个排列均匀的撑头,该撑头的内部设置有胶塞,与胶塞连接的前模斜顶,所述前模斜顶穿入前模仁内;/n所述面板的下部在前模仁的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排列均匀的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穿过上模板与下模板固定,/n以及后模斜顶,后模斜顶的上端穿过下模板至后模仁内部,后模斜顶的下端通过顶辊固定在顶针底面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斜顶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端两侧的方铁,设置在两个方铁之间的顶针底面板,设置在顶针底面板上端的顶针面板,设置在方铁上方的下模板,设置在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上方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方的面盖;
在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前模仁,
在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后模仁,
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对接后形成模腔;
所述前模仁顶端设置有嵌入至上模板内部的多个排列均匀的撑头,该撑头的内部设置有胶塞,与胶塞连接的前模斜顶,所述前模斜顶穿入前模仁内;
所述面板的下部在前模仁的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排列均匀的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该胶塞连接杆穿过上模板与下模板固定,
以及后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万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绿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