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11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上模的下部为上模圆台,上模圆台中部设置为上模芯凸台,上模芯凸台外围为内凹平面,内凹平面外围设置为锥面,圆台底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Ⅰ,上模上开有贯通至内凹平面的注胶口,注胶口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中模是中空的圆柱形,中模的中空部是由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和上模定位台阶构成,中模底部还设置有下模定位台阶;下模的上部为下模圆台,下模圆台中部为下模芯凸台,下模芯凸台外围为减震器内管插槽,下模圆台的上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模具的结构,解决了现有装载机减震器成型模具存在的易偏心、修边难和开模时容易拉伤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装载机减震器一般是由上半部份和下半部份构成,上半部份为承受下压力的部件,下半部份为承受上拉力的部件,上半部份和下半部份之间通过螺杆连接。装载机减震器产品的成型需要用到成型模具,产品模具设计方案有很多种,一般需要从产品的特性等诸多方面来考虑选择分模面及模具结构。装载机减震器的上半部份和下半部份是分开成型,现有装载机减震器上半部分的成型模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模具无产品的中心定位功能,很容易出现偏心的情况;2、注胶成型后,需要用剪刀或是刀片对毛边进行修理,存在修边难的问题;3、模具的注胶口设计较大,开模时容易拉伤产品,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装载机减震器上半部份的减震器成型模具,通过合理设置模具的结构,解决了现有装载机减震器成型模具存在的易偏心、修边难和开模时容易拉伤产品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部为上大下小的上模圆台,上模圆台中部设置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上端配合定位的上模芯凸台,上模芯凸台外围为用于成型减震器上端面的内凹平面,内凹平面外围设置为锥面,靠近锥面底边的圆台底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Ⅰ,上模上开有贯通至内凹平面的注胶口,注胶口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中模是中空的圆柱形,中模的中空部是由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和上模定位台阶构成,中模底部还设置有下模定位台阶;所述下模的上部为上小下大的下模圆台,下模圆台中部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下端配合定位的下模芯凸台,下模芯凸台外围为减震器内管插槽,下模圆台的上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Ⅱ。进一步的,所述的注胶口设置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圆台与下模圆台的底面直径、锥度均不同。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同时利用上模及下模上设置的上模芯凸台和下模芯凸台定位减震器内管,防止产品偏向一边,解决了偏心的问题。2、在上模及下模的合适位置均增加了撕边槽,产品硫化出来直接用手就可以撕掉飞边,无需再借助剪刀和刀片,解决了修边难的问题。3、注胶口设计成倒八字,能够有效防止开模时将产品拉伤。4、上模、下模与中模的配合角度设计不一样,防止了上模装到下模位置,下模装到上模位置的情况发生。5、模具从产品倒角下端分模,让产品上端在上模上,避开了装配平面,不会影响到装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之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之减震器成型模具使用状态图。图2:图1的A部放大图。图3:图1的B部放大图。图4:本技术之上模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之中模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之下模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11-上模圆台,12-上模芯凸台,13-内凹平面,14-锥面,2-中模,21-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22-上模定位台阶,23-下模定位台阶,3-下模,31-下模圆台,32-下模芯凸台,33-减震器内管插槽,4-注胶口,5-撕边槽Ⅰ,6-撕边槽Ⅱ。P1表示减震器上半部份,P2表示减震器内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如图1-图6所示,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1的下部为上大下小的上模圆台11,上模圆台中部设置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上端配合定位的上模芯凸台12,上模芯凸台外围为用于成型减震器上端面的内凹平面13,内凹平面外围设置为锥面14,靠近锥面底边的圆台底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Ⅰ5,上模上开有贯通至内凹平面的注胶口4,注胶口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所述中模2是中空的圆柱形,中模的中空部是由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21和上模定位台阶22构成,中模底部还设置有下模定位台阶23;所述下模3的上部为上小下大的下模圆台31,下模圆台中部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下端配合定位的下模芯凸台32,下模芯凸台外围为减震器内管插槽33,下模圆台的上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Ⅱ6,撕边槽Ⅱ的位置根据闭模位置设计,即闭模时,撕边槽Ⅱ位于中模型腔底面的边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注胶口4设置有两个。作为一种变换,注胶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圆台与下模圆台的底面直径、锥度均不同,两者的具体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本技术的模具为三开模,具体为上模、中模、下模;模具从产品倒角下端分模,让产品上端在上模上,避开了装配平面;上模上加工了两个注胶口,硫化时,胶料通过注胶口进入型腔中,经过高温后硫化成型;注胶口倒八字型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在开模时拉伤产品;上模车锥度与中模配合,以免错位压伤模具;上模离型腔不远处加工撕边槽Ⅰ,用于手工撕边;上模芯凸台与产品内管合理配合,以免产品偏位。本技术中模型腔根据产品结构设计,两端都铣有锥度配合面。本技术下模车锥度与中模下端配合,锥度配合尺寸比上模小,下模芯凸台与产品内管配合,定位内管;下模铣了撕边槽Ⅱ,方便产品下端部撕掉飞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的下部为上大下小的上模圆台(11),上模圆台中部设置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上端配合定位的上模芯凸台(12),上模芯凸台外围为用于成型减震器上端面的内凹平面(13),内凹平面外围设置为锥面(14),靠近锥面底边的圆台底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Ⅰ(5),上模上开有贯通至内凹平面的注胶口(4),注胶口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n所述中模是中空的圆柱形,中模的中空部是由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21)和上模定位台阶(22)构成,中模底部还设置有下模定位台阶(23);/n所述下模的上部为上小下大的下模圆台(31),下模圆台中部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下端配合定位的下模芯凸台(32),下模芯凸台外围为减震器内管插槽(33),下模圆台的上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的下部为上大下小的上模圆台(11),上模圆台中部设置为用于与减震器内管上端配合定位的上模芯凸台(12),上模芯凸台外围为用于成型减震器上端面的内凹平面(13),内凹平面外围设置为锥面(14),靠近锥面底边的圆台底端面还开有一圈撕边槽Ⅰ(5),上模上开有贯通至内凹平面的注胶口(4),注胶口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
所述中模是中空的圆柱形,中模的中空部是由减震器侧面成型台阶(21)和上模定位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玉春陈守义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