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和农药浓度的选择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44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8
本公开提供下述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装置、以及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方法和有效农药浓度的选择方法,上述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判定试验试样是否含有植物病原性真菌,并且能够在真菌性病害发病前提示对该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有效农药和有效农药浓度。本公开涉及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器件和观察部,上述器件具备人工细胞壁、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的上部的试验试样投入部、和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的下部的培养基层,利用所述观察部从横向观察上述培养基层,上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各不相同的农药原药,并且在上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基准量和从基准量进行稀释后的浓度的农药的多个层从下向上从浓度高的层起依次叠层,并且具备不包含农药的层作为最上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和农药浓度的选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农药浓度选择功能的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检测装置的病原性真菌的检测方法和农药浓度的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关于植物病原性真菌,作为与植物侵入性有关的性质,具有在植物表面形成附着器而附着后,寻找气孔组织等细孔并从这里将菌丝伸到植物体中,或从菌丝分泌植物细胞壁分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特征。利用这些特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微多孔膜支持体的真菌计量方法。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植物病原性卵菌的1种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的假菌丝好像试图向下潜入而非水平地生长,并且贯通具有3μm的孔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此外,着眼于该性质,本专利技术人等已经提出了植物病原性卵菌类的判定方法(专利文献2)。进一步,也报导了通过使用具有多个孔的板进行扫描,随时观察菌繁殖,进行细菌或真菌的固定检查、药剂敏感性检查这样的技术(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73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67309号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77768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PaulF.Morris.et.al.“ChemotropicandContactResponsesofPhytophthorasojaeHyphaetoSoybeanIsoflavonoidsandArtificialSubstrates”,PlantPhysiol.(1998)117:1171-117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介绍
中所示的技术(专利文献1~2和非专利文献1)虽然能够进行植物病原性真菌的选择性检测,但在植物栽培场所中,需要病原性真菌检测后的应对,即通过农药投药来进行病原性真菌的生长抑制、排除。在这点上,在迄今为止已知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病原性真菌而发病后由其症状推定病原菌而进行投药、或将病原菌分离/鉴定后进行投药,发生不能防止蔓延的状况。或者,有时也在发病的前提下采取事前投入过剩农药等应对,导致农场管理作业的重劳动化。现状是发现该过剩投药进一步导致促进耐性菌出现的结果,即使花费劳力也不能抑制病,发现陷入收成减少/放弃作物的例子。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并未对有效的农药、农药浓度的选择进行研究,进而由于检测方法是水平的,因此在选择农药浓度的情况下等不可以说是有效率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下述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和有效农药浓度的选择方法,上述检测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判定试验试样是否含有植物病原性真菌,并且能够在真菌性病害发病前提示对该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有效农药和有效农药浓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构成的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而进一步反复进行了研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涉及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器件和观察部,所述器件具备人工细胞壁、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的上部的试验试样投入部、和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的下部的培养基层,利用所述观察部从横向观察上述培养基层,上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各不相同的农药原药,并且在上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基准量和从基准量进行稀释后的浓度的农药的多个层从下向上从浓度高的层起依次叠层,并且具备不包含农药的层作为最上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简易并且安全地选择性地检测出植物病原性真菌的装置和方法。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真菌性病害的发病前选择有效的农药和农药浓度。由此,除了抑制撒布无益的农药的劳力、过剩投药等以外,还具有防止不必要地撒布高浓度的农药、可以减少农药量的可能性,对于抑制残留农药等是有效的。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图2为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中的器件所具备的人工细胞壁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图3为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上)和截面图(下)。图4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上)和俯视图(下)。图5为显示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的一例的概略图。图6为显示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的一例的概略图。图7为显示实施例的结果的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检测装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植物病原性真菌的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器件1,上述器件1具有人工细胞壁2、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2的上部的试验试样投入部3、和设置在上述人工细胞壁2的下部的培养基层6。本实施方式中的器件1可以另称为培养器。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具有后述的图5和图6所示那样的、检测各器件内的菌丝生长的光学观察部7。上述培养基层6包含各不相同的农药原药,由叠层于培养基容器4的多个层构成。即,在上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基准量和从基准量进行稀释后的浓度的农药的多个层从下向上从浓度高的层起依次叠层,并且具备不包含农药的层作为最上层。例如,在图1中,在最上部具有无农药固体培养基61,在其下依次叠层有配合了基准量的1/50量的农药的培养基62、配合了基准量的1/5量的农药的培养基63、和配合了基准量的农药的培养基62。试验试样投入部3为用于投入试验试样5的容器,试验试样投入部3的底面由人工细胞壁2形成。人工细胞壁2如图2所示,优选至少具备具有贯通孔22的基板21、和设置在上述基板21的一面的纤维素膜23。通过使用这样的人工细胞壁,从而更容易选择性地检测出作为目标的植物病原性真菌。上述贯通孔22从基板21的表面侧的面贯通到背侧的面,该贯通孔的孔径优选为2~7μm(截面积4.5~38.5μm2)。通过孔径为上述范围,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选择性地检测出目标的病原性真菌。此外,为了更可靠地选择性地检测出目标的病原性真菌,优选也调整纤维素膜23的厚度。具体而言,纤维素膜23的厚度优选为0.5~2μm。在本实施方式的人工细胞壁2中,通过将基板21的贯通孔22的孔径和纤维素膜23的膜厚如上述范围那样调整,从而植物非病原性真菌不贯通纤维素膜23的情况多,与此相对,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目标的病原性真菌选择性地出现在纤维素膜23的背面,因此认为可以选择性地检测出植物非病原性真菌。此外,上述基板2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一例,优选为5~150μm左右。如图1所示,向试验试样投入部3的内部供给试验试样5。这样地操作,在试验试样5含有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情况下,在基板21的表面侧的面上存在植物病原性真菌。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试样5为固体、液体、或气体。试验试样5期望为固体或液体。固体的试验试样5的例子为土壤或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n其具备器件和观察部,/n所述器件具备人工细胞壁、设置在所述人工细胞壁的上部的试验试样投入部、和设置在所述人工细胞壁的下部的培养基层,/n利用所述观察部从横向观察所述培养基层,/n所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各不相同的农药原药,并且,/n在所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基准量和从基准量进行稀释后的浓度的农药的多个层从下向上从浓度高的层起依次叠层,并且具备不包含农药的层作为最上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09 JP 2018-1300651.一种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器件和观察部,
所述器件具备人工细胞壁、设置在所述人工细胞壁的上部的试验试样投入部、和设置在所述人工细胞壁的下部的培养基层,
利用所述观察部从横向观察所述培养基层,
所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各不相同的农药原药,并且,
在所述培养基层中,包含基准量和从基准量进行稀释后的浓度的农药的多个层从下向上从浓度高的层起依次叠层,并且具备不包含农药的层作为最上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人工细胞壁至少具备:
具有孔径为2~7μm的贯通孔、并且厚度为5~150μm的基板,以及
设置在该基板的一面的厚度为0.5~2μm的纤维素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装置,多个所述器件配置在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装置,多个所述器件直线排列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检测装置,在多个所述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培养基层中不包含农药原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件移动,并且,
所述观察部被固定,利用该观察部从横向观察各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佳织河合志希保石堂太郎狩集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