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260720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上述方案,可以保证在发送端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接收端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或收发端都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时,收发端之间也能进行正常的HARQ反馈,以此保证通信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技术介绍
在现有新空口(NewRadio,NR)旁链路(Sidelink,也称直接通信链路)标准化进程中,是支持组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功能的,对于组播通信来说,只要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失败(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反馈,都要进行重传。这种前提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组播通信中,远距离的用户也能接收到该数据包,而且远距离的用户解码成功率随着距离的增加会降低,这样会导致这些用户反馈NACK,从而导致发端用户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重传。这些不必要的重传会对其他的发包用户产生额外的干扰,降低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增加了反馈开销。所以提出了组播中的HARQ反馈是基于收发端用户距离的反馈,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有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进行地理区域(zone)的划分来判断收发端距离的方案,但是这种解决方案中可能会存在收不到GNSS信号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终端不知如何进行HARQ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以解决当基于GNSS进行zone的划分来判断收发端距离时,若终端不能接收到GNSS信号,造成不能保证正常通信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控制节点,包括:发送终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为接收端或发送端。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发送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发送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第七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接收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第八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节点,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终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为接收端或发送端。第九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第十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步骤或上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通过在发送端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以辅助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HARQ反馈,以此可以保证在发送端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接收端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或收发端都无法获取GNSS定位信息时,收发端之间也能进行正常的HARQ反馈,以此保证通信不受影响。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发送端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接收端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控制节点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一;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二;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节点的模块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节点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进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时,首先对下面描述中所用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现有的新空口(NewRadio,NR)旁链路(Sidelink)中,目前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通信。其中,组播和单播通信是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的。对于组播通信来说,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在HARQ功能开启的状态下,组内任意一个接收端用户反馈NACK都会导致HARQ重传。对于距离的较远的接收用户,很容易因为信道质量较差、建筑遮挡等因素导致不能正确接收,从而反馈NACK导致重传。但是远距离的用户是否接收正确对整体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大,并且发端用户也不会太关心远距离用户的接收成功率,所以这种情况的HARQ反馈往往是没有必要的,这种反馈反而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重传,对于其他正在发包的发送用户来说也增加了干扰,远距离用户的反馈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反馈开销,会降低系统性能。所以基于一定范围的HARQ反馈机制被提出了,这种机制可以是基于收发端用户距离的,也可以是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RSRP)测量,具体采用哪一种还是两者都采用都没有确定。但是目前如何来确定收发端用户的距离还没有确定的方案,这是现存的一个问题。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车到外界(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高层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n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n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RSRP门限指示所指示的RSRP门限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
通信范围;
第一信息的扰码;
参考信号RS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通信范围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一个预设范围内的通信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第一信息的扰码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至少一个扰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RS序列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至少一个RS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且至少两个数据包复用在一个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至少两个数据包均对应第一RSRP门限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一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的最小值;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的最大值;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二RSRP门限,所述第二RSRP门限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与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的平均值的差值最小的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三RSRP门限,所述第三RSRP门限与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相关联;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一预设RSRP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时,若占比最高的RSRP门限对应多个值,则在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中选择最大值、最小值或随机选择一个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存储的发送端的历史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发送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其他终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高层信息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从控制节点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发送端的历史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以下一项:
将最近一次使用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统计每个地理区域标识在目标时间段内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每个地理区域标识在目标时间段内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
若存在多个地理区域标识出现的次数最多,则在所述多个地理区域标识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长度由协议预定义、控制节点配置或其他终端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制节点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
发送定位信息请求给控制节点;
接收所述控制节点反馈的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信息请求通过以下至少一项上报:
物理旁链路控制信息;
调度请求;
缓冲区状态报告;
上行控制信息;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RSRP门限指示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独立的指示域进行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SRP门限指示所指示的RSRP门限和所述通信范围指示所指示的通信范围均为一个协议预定义的值,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一指示域用于指示RSRP门限或通信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和通信范围指示共用第一信息中的第二指示域时,所述第二指示域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指示域对应至少一个码点,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的第一部分码点用于指示RSRP门限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的第二部分码点用于指示通信范围指示;
所述第二指示域对应至少一个码点,每个码点用于表示RSRP门限指示和通信范围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第三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指示域中的码点表示RSRP门限指示或通信范围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包括第一目标码点,且所述第一目标码点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对应一个RSRP门限;
对应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RSRP门限或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的每个码点对应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时,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指示RSRP门限大于RSRP参考值或小于RSRP参考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范围指示中包括一个第二目标码点;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通信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用一组码点中的一个进行指示,且一组码点中的每一个码点对应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和通信范围指示时,且所述RSRP门限指示为独立的指示域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信息可靠度指示,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用于辅助接收端基于目标信息进行HARQ反馈;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为:所述RSRP门限指示,或所述目标信息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和通信范围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用一个第三目标码点进行指示;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可靠度取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所指示的可靠度取值由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的获取方式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不可用的指示采用第一信息中的第五指示域进行指示。


26.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接收端是否能够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是枭纪子超邬华明刘思綦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