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技术介绍
在现有新空口(NewRadio,NR)旁链路(Sidelink,也称直接通信链路)标准化进程中,是支持组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功能的,对于组播通信来说,只要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失败(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反馈,都要进行重传。这种前提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组播通信中,远距离的用户也能接收到该数据包,而且远距离的用户解码成功率随着距离的增加会降低,这样会导致这些用户反馈NACK,从而导致发端用户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重传。这些不必要的重传会对其他的发包用户产生额外的干扰,降低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增加了反馈开销。所以提出了组播中的HARQ反馈是基于收发端用户距离的反馈,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有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进行地理区域(zone)的划分来判断收发端距离的方案,但是这种解决方案中可能会存在收不到GNSS信号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终端不知如何进行HARQ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以解决当基于GNSS进行zone的划分来判断收发端距离时,若终端不能接收到GNSS信号,造成不能保证正常通信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n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n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送端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RSRP门限指示所指示的RSRP门限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
通信范围;
第一信息的扰码;
参考信号RS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通信范围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一个预设范围内的通信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第一信息的扰码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至少一个扰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通过RS序列确定时,一个RSRP门限对应至少一个RS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且至少两个数据包复用在一个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至少两个数据包均对应第一RSRP门限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一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的最小值;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的最大值;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二RSRP门限,所述第二RSRP门限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与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的平均值的差值最小的RSRP门限;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三RSRP门限,所述第三RSRP门限与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相关联;
当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不完全相同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第一预设RSRP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个数据包对应的RSRP门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时,若占比最高的RSRP门限对应多个值,则在出现次数最多的RSRP门限中选择最大值、最小值或随机选择一个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存储的发送端的历史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发送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其他终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根据高层信息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从控制节点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发送端的历史地理区域标识,确定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以下一项:
将最近一次使用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统计每个地理区域标识在目标时间段内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每个地理区域标识在目标时间段内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
若存在多个地理区域标识出现的次数最多,则在所述多个地理区域标识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长度由协议预定义、控制节点配置或其他终端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制节点获取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
发送定位信息请求给控制节点;
接收所述控制节点反馈的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信息请求通过以下至少一项上报:
物理旁链路控制信息;
调度请求;
缓冲区状态报告;
上行控制信息;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RSRP门限指示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用独立的指示域进行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SRP门限指示所指示的RSRP门限和所述通信范围指示所指示的通信范围均为一个协议预定义的值,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一指示域用于指示RSRP门限或通信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和通信范围指示共用第一信息中的第二指示域时,所述第二指示域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指示域对应至少一个码点,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的第一部分码点用于指示RSRP门限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的第二部分码点用于指示通信范围指示;
所述第二指示域对应至少一个码点,每个码点用于表示RSRP门限指示和通信范围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第三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于指示第二指示域中的码点表示RSRP门限指示或通信范围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时,所述RSRP门限指示包括第一目标码点,且所述第一目标码点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对应一个RSRP门限;
对应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RSRP门限或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SRP门限指示的每个码点对应一个RSRP门限到RSRP参考值的调整步长时,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指示RSRP门限大于RSRP参考值或小于RSRP参考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范围指示中包括一个第二目标码点;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通信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用一组码点中的一个进行指示,且一组码点中的每一个码点对应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和通信范围指示时,且所述RSRP门限指示为独立的指示域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信息可靠度指示,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用于辅助接收端基于目标信息进行HARQ反馈;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为:所述RSRP门限指示,或所述目标信息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和通信范围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用一个第三目标码点进行指示;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码点为至少一个码点中的一个,且所述至少一个码点中每个码点对应一个可靠度取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可靠度指示所指示的可靠度取值由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的获取方式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不可用的指示采用第一信息中的第五指示域进行指示。
26.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辅助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门限指示、所述发送端的地理区域标识、通信范围指示和HARQ不可用的指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接收端是否能够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是枭,纪子超,邬华明,刘思綦,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