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58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其包括设置在道路边坡一侧的集水坑和喷淋架,集水坑内设置有抽水管,喷淋架上固定设置有高压雾化喷头,集水坑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水管,连接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与高压雾化喷头连通,集水坑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位于水泵上方。地表水在流入集水坑过程中,被过滤层过滤净化,操作人员通过开启水泵,可将净化过滤后的清洁水通入施工道路旁的喷淋架内,经高压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对施工道路上的扬尘进行尘降,实现地表水再利用,并减少空气中粉尘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对道路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会产生较大扬尘,极大影响周围空气质量,需要施工方对扬尘进行喷雾降尘控制。授权公告号为CN2055910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排水结构,包括高地势路段和低地势路段,在地势较高路段坡脚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的底部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截水沟底部近高地势侧铺设一层碎石;在截水沟内距离高地势侧内壁30cm处设置挡板;在截水沟内还设有抽水管。该结构能解决路基上层滞水,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道路施工场地用于控尘使用的通常为自来水,消耗较大,而集水坑内收集的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抽排走,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存在改进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节水环保的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边坡一侧的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抽水管,还包括喷淋架,所述喷淋架竖直支设于道路靠近集水坑的一侧,所述喷淋架上固定设置有高压雾化喷头,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与高压雾化喷头连通,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水泵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先将集水坑打好,集水坑内放置水泵,在施工道路的路边支设喷淋架,在集水坑内渗入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经过集水坑内过滤层过滤流入集水坑后,操作人员开启水泵,将集水坑内过滤后的清水通入喷淋架内,经高压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对施工道路上的扬尘进行沉降,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粉尘颗粒,对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坑内活动设置有与集水坑开口尺寸匹配的过滤网兜,所述过滤层设置在过滤网兜内,所述集水坑内两相互正对的内壁的上边缘固设有挂接杆,所述过滤网兜的顶部固设有用于与挂接杆挂接配合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层设置于过滤网兜内,再将过滤网兜通过挂接放置在集水坑的开口位置,在过滤层上过滤掉较多杂质和泥浆,使过滤层过滤效果减弱时,操作人员可快速将过滤网兜取下,对过滤层进行更换,有效保持过滤层的始终具有过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滤布、活性炭层和碎石层,所述滤布、活性炭层和碎石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在过滤网兜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表水从集水坑开口流入时,先由碎石层对大块可见杂质进行过滤,再由活性炭层对地表水内的色素和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净化,最后由滤布过滤掉地表水中的泥浆,使水泵泵入高压雾化喷头内的水清洁,有效避免高压雾化喷头的喷嘴堵塞,并保证高压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清洁、无害,提高水雾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坑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钢筋网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坑的开口上方,使用螺栓将钢筋网笼固定在地面上,将集水坑的开口遮盖住,从而有效避免行人或施工人员失足掉入集水坑中,提高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坑内沿自身周向设置有碎石滤筒,所述水泵设置于碎石滤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坑的四周竖直内壁上放置一个碎石滤筒,再将水泵放置在碎石滤筒内,可过滤渗入集水坑内的地下水,有效避免高压雾化喷头堵塞,提高高压雾化喷头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滤筒支撑在过滤网兜的正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网兜放置在碎石滤筒的上方,使地表水沿集水坑侧壁与过滤网兜之间缝隙流入集水坑内时,能被碎石滤筒过滤掉杂质,有效避免高压雾化喷头堵塞,提高高压雾化喷头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淋架包括底座、支撑管和转动管,所述支撑管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在支撑管的顶部,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封口、顶端与转动管连通,所述高压雾化喷头固定设置在转动管上,所述高压雾化喷头与转动管内部连通,所述连接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与支撑管内部连通,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转动管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开启水泵,使高压雾化喷头喷出水雾时,通过开启驱动机构,能驱动转动管转动,从而使转动管上的高压雾化喷头随转动管移动旋转,从而使高压雾化喷头能够在跟随转动管转动过程中,对周围呈环形范围喷雾,提高高压雾化喷头的降尘范围,增加降尘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环,所述齿环套设在转动管上,所述齿环与支撑管同轴设置,所述电机固设在支撑管上,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与齿环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启动电机后,电机带动齿轮旋转,并通过齿轮与齿环之间啮合传动,带动转动管以及转动管上的高压雾化喷头以支撑管轴线为中心转动,从而提高高压雾化喷头的喷雾范围,增加降尘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地表水在流入集水坑过程中,被过滤层过滤净化,操作人员通过开启水泵,可将净化过滤后的清洁水通入施工道路旁的喷淋架内,经高压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对施工道路上的扬尘进行尘降,实现地表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粉尘颗粒,对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2.将过滤层设置于过滤网兜内,再将过滤网兜通过挂接放置在集水坑的开口位置,在过滤层上过滤掉较多杂质和泥浆,使过滤层过滤效果减弱时,操作人员可快速将过滤网兜取下,对过滤层进行更换,有效保持过滤层的始终具有过滤作用;3.操作人员在开启水泵,使高压雾化喷头喷出水雾时,通过开启驱动机构,能驱动转动管转动,从而使转动管上的高压雾化喷头随转动管移动旋转,从而使高压雾化喷头能够在跟随转动管转动过程中,对周围呈环形范围喷雾,提高高压雾化喷头的降尘范围,增加降尘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集水坑;11、抽水管;2、喷淋架;21、底座;22、支撑管;23、转动管;24、驱动组件;241、电机;242、齿轮;243、齿环;3、水泵;31、连接水管;4、过滤层;41、滤布;42、活性炭层;43、碎石层;5、过滤网兜;51、挂接杆;52、挂钩;6、钢筋网笼;7、碎石滤筒;8、高压雾化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包括集水坑1和喷淋架2,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边坡一侧的集水坑(1),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抽水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架(2),所述喷淋架(2)竖直支设于道路靠近集水坑(1)的一侧,所述喷淋架(2)上固定设置有高压雾化喷头(8),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水管(31),所述连接水管(31)的一端与水泵(3)连通、另一端与高压雾化喷头(8)连通,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位于水泵(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边坡一侧的集水坑(1),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抽水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架(2),所述喷淋架(2)竖直支设于道路靠近集水坑(1)的一侧,所述喷淋架(2)上固定设置有高压雾化喷头(8),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水管(31),所述连接水管(31)的一端与水泵(3)连通、另一端与高压雾化喷头(8)连通,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位于水泵(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1)内活动设置有与集水坑(1)开口尺寸匹配的过滤网兜(5),所述过滤层(4)设置在过滤网兜(5)内,所述集水坑(1)内两相互正对的内壁的上边缘固设有挂接杆(51),所述过滤网兜(5)的顶部固设有用于与挂接杆(51)挂接配合的挂钩(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包括滤布(41)、活性炭层(42)和碎石层(43),所述滤布(41)、活性炭层(42)和碎石层(43)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在过滤网兜(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降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1)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钢筋网笼(6)。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清朱朝洪何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高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