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学良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0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胸引球、挂环、浮球、排气管、刻度,所述胸引球包裹于引流装置外侧,所述胸引球上方开设有挂环,所述胸引球内部放置有浮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可以以任意角度与高度实现有效引流气体或者液体的目的,小巧的设计,更方便携带和安装,具有弹性的外壳设计,通过按压胸引球产生负压,有利于难以引流的黏性液体流出,排液塞堵住的胸引球上的开口方便随时将其中的引流液倒出,胸引球外壳上的刻度,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每次的引流量,两根引流管的设计,可以实现胸腔同时进行气体与液体双引流的目的,充气的弹性外壳,可以防止意外摔落地面而导致的装置碎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引流瓶必须直立,一旦放倒,不仅失去水柱负压引流作用,而且易造成已引出的气体或者液体倒灌进胸膜腔。在转运过程中,不利于携带,存在转运风险,依靠水柱实现负压的缺点在于,必须保证引流瓶处于病人水平高度以下才有效,一旦引流瓶在转运过程中高于病人,容易导致负压消失或者倒流,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体积过大,目前均强调微创治疗,因此并不需要一次引出上千毫升需求的装置,临床上,手术后每小时超过200毫升的引流即意味着需要再次手术止血,而不是需要继续引流观察,因此,缩小体积是临床发展趋势,全肺切除手术时,为防止转运过程中纵膈位置变化,需要在转运过程中夹闭引流瓶,增加了转运病人的繁琐程度,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本技术可以以任意角度(包括倒置)放置均可实现有效引流气体或者液体的目的,该装置可以放置在病人身旁的任意位置,而无需考虑高度因素对引流效果的影响,单向堵片的设计,可以自动排出多余的液体或者气体而不会反流回胸膜腔,更加安全,本新型小巧的设计,更方便携带和安装,具有弹性的外壳设计,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按压胸引球产生负压,有利于难以引流的黏性液体流出,排液塞堵住的胸引球上的开口方便随时将其中的引流液倒出,不仅节约了人工,也节约了成本,胸引球外壳上的刻度,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每次的引流量,两根引流管的设计,可以实现胸腔同时进行气体与液体双引流的目的,充气的弹性外壳,可以防止意外摔落地面而导致的装置碎裂,万一引流量突然超出引流装置的容积上限,引流液可通过排气口流出装置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胸引球、挂环、浮球、排气管、刻度,所述胸引球包裹于引流装置外侧,所述胸引球上方开设有挂环,挂环可利用床头柱以及各种支架将引流装置悬挂起来,起到稳定引流瓶的作用,在引流瓶水平放置时,挂环突出于引流瓶本体,可起到防止引流瓶滚动的效果,避免引流瓶滚动造成医护人员误碰,影响对病人的治疗过程,所述胸引球内部放置有浮球,浮球利用浮力可使排气管管口不被浸入引流液中,避免引流瓶无法排气,影响引流瓶的正常功能,所述浮球内部穿插固定有排气管一端,所述排气管另一端从胸引球侧壁穿插而出,以达到胸引球内部气体可排出的效果,避免胸引球内气体排不出,使胸引球内部压力较高,引流液无法从病人体内引入胸引球,使手术过程顺利,所述胸引球壁上开设有刻度,刻度的开设便于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准确的了解从病人体内引流出的引流液的量,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实时情况进行手术操作,有利于手术的安全性。所述胸引球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液塞,所述排液塞顶部开设有塞头,所述塞头可插入胸引球预留的排液口中,已达到封闭胸引球的效果,避免手术过程中胸引球内的液体流出,使医护人员无法准确根据刻度实时了解引流量,不利于手术操作工程,所述排液塞尾部开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胸引球外侧壁相连接,可避免排液塞在不封堵胸引球的状态下避免脱落造成丢失。所述胸引球底部固定连接有胸引管液体管,所述胸引球底部固定连接有胸引管气体管,所述胸引管液体管与胸引管气体管粘合为一体,所述胸引管液体管与胸引球内部空间连通,便于医护人员利用胸引管液体管将病人体内需排液体排出到胸引球内部,所述胸引管气体管与胸引球内部空间连通,便于医护人员利用胸引管气体管将病人体内需排气体排出到胸引球内部。所述胸引管液体管顶部开设有单向堵片,单向堵片的设计可防止排入胸引球内的液体产生回流,对手术过程造成麻烦,所述胸引管气体管顶部开设有单向堵片,避免通过胸引管液体管流入胸引球的液体通过胸引管气体管流回病人体内,对手术过程造成麻烦,所述单向堵片有若干片,所述单向堵片底面为斜面状,使单向堵片有足够的向上的支撑力,避免液体从上方压弯单向堵片,造成液体回流,对手术过程造成麻烦,所述单向堵片上端面开设有若干条引流槽,引流槽可将胸引球因晃动产生的液体内部流动的流动方向分散,减小单向堵片上方的压力,避免引流液冲破单向堵片造成液体回流。所述胸引管液体管与胸引管气体管中部分离,便于单独安装限流开关,所述胸引管液体管与胸引管气体管分离处固定安装有限流开关,所述限流开关包裹胸引管液体管,所述胸引管气液体管与胸引管液体管分离处固定安装有限流开关,所述限流开关包裹胸引管气体管,所述限流开关顶部开设有斜板,使限流滚轮在移动时会改变本身的高度位置,以达到对胸引管液体管的限流作用,所述限流开关中部安装有限流滚轮,所述限流滚轮两侧开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限流开关两侧斜板的底部,支撑柱可避免限流滚轮脱离限流开关内部,影响限流开关的正常使用,所述限流滚轮滚动到最上方时,被限流的管道完全打开,可进行排液或排气操作,当限流滚轮滚动到最上方时,管道被完全压合封闭,使胸引球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或液体的交换操作,所述排气管中部固定安装有限流开关,对胸引球内部气体产生限流甚至封闭效果。所述排气管穿过胸引球部位与胸引球相互粘合,可避免胸引球内液体从排气管与胸引球连接处的缝隙中渗出,使医护人员无法根据刻度准确了解引流量,进而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所述胸引球球壁为内部充气结构,所述胸引球为弹性材质,可选用橡胶,充气后的胸引球可在按压后立刻恢复形变,医护人员可按压胸引球使胸引球产生形变,再通过限流开关堵住排气管,然后松开胸引球,胸引球恢复性变产生负压,可实现将引流液从病人体内吸出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以以任意角度(包括倒置)放置均可实现有效引流气体或者液体的目的,该装置可以放置在病人身旁的任意位置,而无需考虑高度因素对引流效果的影响,单向堵片的设计,可以自动排出多余的液体或者气体而不会反流回胸膜腔,更加安全,本新型小巧的设计,更方便携带和安装,具有弹性的外壳设计,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按压胸引球产生负压,有利于难以引流的黏性液体流出,排液塞堵住的胸引球上的开口方便随时将其中的引流液倒出,不仅节约了人工,也节约了成本,胸引球外壳上的刻度,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每次的引流量,两根引流管的设计,可以实现胸腔同时进行气体与液体双引流的目的,充气的弹性外壳,可以防止意外摔落地面而导致的装置碎裂,万一引流量突然超出引流装置的容积上限,引流液可通过排气口流出装置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胸引管液体管与胸引管气体管的限流开关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限流开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单向堵片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排液塞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的单向堵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胸外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引球(1)、挂环(2)、浮球(3)、排气管(4)、刻度(5),所述胸引球(1)包裹于引流装置外侧,所述胸引球(1)上方开设有挂环(2),所述胸引球(1)内部放置有浮球(3),所述浮球(3)内部穿插固定有排气管(4)一端,所述排气管(4)另一端从胸引球(1)侧壁穿插而出,所述胸引球(1)壁上开设有刻度(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引球(1)、挂环(2)、浮球(3)、排气管(4)、刻度(5),所述胸引球(1)包裹于引流装置外侧,所述胸引球(1)上方开设有挂环(2),所述胸引球(1)内部放置有浮球(3),所述浮球(3)内部穿插固定有排气管(4)一端,所述排气管(4)另一端从胸引球(1)侧壁穿插而出,所述胸引球(1)壁上开设有刻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引球(1)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液塞(6),所述排液塞(6)顶部开设有塞头(61),所述排液塞(6)尾部开设有连接条(62),所述连接条(62)与胸引球(1)外侧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引球(1)底部固定连接有胸引管液体管(8),所述胸引球(1)底部固定连接有胸引管气体管(81),所述胸引管液体管(8)与胸引管气体管(81)粘合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胸外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引管液体管(8)顶部开设有单向堵片(9),所述胸引管气体管(81)顶部开设有单向堵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学良罗杰魏铁钢
申请(专利权)人:史学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