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06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包括吹气嘴、风轮、共振管,所述吹气嘴一端为具有吹气通道的出气端,另一端为进气端,吹气嘴的出气端与共振管密封连接,气体自进气端吹入,使风轮产生持续转动,并且使得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有振动放大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不仅可适用于一般成年人,同时也适用于低龄儿童和老弱人群。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振动放大腔的设置也大大提高了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风轮、共振管及振动放大腔表面敷涂有具有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滋生,减少发生污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以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的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呼吸道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人类的健康。而痰液的坠积会给机体带来危害,并给呼吸道内的病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导致炎症的恶化,进而引发剂继发感染和气道损伤,因此对于气道的护理尤其重要。而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是气道护理的核心。目前现有的气道痰液的排出方式主要有:一、人工叩背排痰,这种方式需要操作者协助,嘱患者躺下(在规定的12中姿势中变换),并且操作者采用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一定的频率对胸腔和背部进行移动敲击拍打,使整个肺部得到完全拍打治疗,这种方法需要持续40~50分钟,每天进行1-4次,有时还要伴随药物吸入才能更好地使气道分泌物排出,不仅耗费较大的人力而且效果一般;二、采用压力气体脉冲通过口腔导入到气道中来实现,这种方法可能在较高的气压下产生危险,如产生肺泡破裂等气压伤,风险系数比较大;三、采用18Hz的声波去振动肺,由于人体气道内清洗纤毛的蠕动频率大约在18Hz,采用18Hz的声波振动肺,会加大纤毛蠕动的力量,这种方法不会产生高压气流,但是传统方法上需要更高的能量去获得低频声波,通常扩音器部件作为一个用于振动气道的高动力声音源。然而,高动力声音驱动器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成本很高,并且不易携带。由此可见,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便于携带且使用效果好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尤其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的装置和方法。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包括吹气嘴、风轮、共振管,所述吹气嘴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共振管密封连接,所述风轮安装在共振管内,气体自吹气嘴进气端吹入,使风轮产生持续转动并使得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气嘴的出气端与共振管密封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胶合、超声焊接、系带等其他适合的密封连接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设置有振动放大腔,振动放大腔与共振管密封连接,振动放大腔连接共振管的一端横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中风轮形状可以为风扇型、水车型或者螺旋桨型;任意类型风轮的选择设计均需综合考虑风轮叶片个数、叶片迎风面积、与旋转平面扭转角、叶片厚度以及材质等因素的耦合影响;以满足在给定吹入气流作用下产生使得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的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中的风轮叶片个数至少为两片,也可以为三片、四片、五片等多片。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中的风轮串联或并联地安装在共振管内。当其为并联时,所述吹气嘴上靠近吹气嘴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台,共振管距靠近吹气嘴连接处的一端设置限位挡板,共振管两个侧边按3~5cm的间距设置多个通孔;当其串联时,所述的振动管内设置固定限位板和移动限位板用于固定转动轴,沿着转动轴轴向按3~5cm的间距设置多个风轮限位挡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端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等,出气端的形状适配共振管口径外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轮的装配方式可以是连续式或是间隔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振管的形状为圆形管状、长方体管状和喇叭形管状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振管与吹气嘴连接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振管的内壁为螺旋形棱状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自吹气嘴吹入的速度为3.0m/s。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轮、共振管、振动放大腔的表面均敷涂有具备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敷的制备工艺是喷涂、浸渍、等离子沉积、接枝聚合、水凝胶包覆及导管复合挤出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材料涂层负载的抗菌剂为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纳米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还包括电机,用于驱动风轮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功率可根据需要调节,从而产生不同的风轮速度,以使得所述装置适用于不同人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自吹气嘴进气端吹入的气体对设计匹配的风轮产生持续的激励,导致风轮在气流作用下持续转动,转动的风轮作为激励源推动共振管腔内的邻近空气分子运动产生声波,同时转动的风轮使得共振管腔内的气流产生连续螺旋形的气团形成负压,进而共振管内的部分气体由于负压以冲击波的形式从口腔进入肺部;综合设计风轮(风轮的设计主要包括风轮叶片的材质(重量)、形状、叶片片数和扭转角等参数)、风轮转动的摩擦以及吹入气流的速度使得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因此进入气道的声波振动亦包含该频率成分,而人体气道纤毛的蠕动频率大约在18Hz,两者频率相近,由于低频振动穿透力强,能通过人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使得呼吸道黏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液化、脱落至大的呼吸道,同时由于进入肺部的空气振动频率与人体气道纤毛蠕动的频率相匹配,从而加大了纤毛蠕动的力量,有效的将聚集在大气道的粘液和代谢物排出体外。此外采用本技术所公开的装置,其自吹气嘴吹入的气流速度仅需达到3.0m/s,即可带动共振管内的风轮转动,并可使得风轮的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实验数据表明,重症患者或儿童吹出的气流速度有时只能达到3.0m/s。本技术使用方法:首先使用者含住吹气嘴吹气一次后将其从口中移开,然后,快速深吸一口气后再次含住吹气嘴吹气一次,之后停留2-3秒或做数次正常呼吸,依次重复20次,即可达到排出气道分泌物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技术所采用的风轮叶片作为激励源,从而产生低频声波进入气道,使用该装置仅需要少量低速的气体流入共振腔管道就能引发风轮的转动,因此其不仅适用于一般的成年人,同时也适用于低龄儿童和老弱人群;二、本技术还设置有振动放大腔,其可以放大气道纤毛蠕动的幅度,提高了该装置的排痰效果;三、本技术在风轮叶片的表面、共振管腔和振动放大腔的内表面均涂敷有具备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使得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唾液和痰液不在风轮叶片、共振管腔和振动放大腔的表面粘附,主动抑制细菌的滋生,延长本成品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二次祸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和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风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共振管与振动放大腔连接处的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吹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共振管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4中吹气嘴内的挡板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4中共振管及共振管内的挡板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嘴(1)、风轮(2)、共振管(3),所述吹气嘴(1)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共振管(3)密封连接,所述风轮(2)安装在共振管(3)内,气体自吹气嘴(1)的进气端吹入,使风轮(2)产生持续转动并使得风轮(2)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嘴(1)、风轮(2)、共振管(3),所述吹气嘴(1)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共振管(3)密封连接,所述风轮(2)安装在共振管(3)内,气体自吹气嘴(1)的进气端吹入,使风轮(2)产生持续转动并使得风轮(2)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振动放大腔(4),所述振动放大腔(4)与所述共振管(3)密封连接,所述振动放大腔(4)连接共振管(3)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2)的形状为风扇型、水车型或者螺旋桨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刘慈慧王德鑫章亚兵张玉勇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兆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