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039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堵塞同时减少噪声的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副阀口(24)后的流体在依次通过滞留空间(29)及连通流路部(28)之后向接头管流入。在该路径中,由于不存在金属网的微小孔等,所以能够抑制堵塞。而且,通过使流体滞留在滞留空间29内,能够降低流速,并能够减少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提出了一种两级式电动膨胀阀,该电动膨胀阀具备开闭主阀口的活塞形状的主阀芯和对设置在主阀口的内部的副阀口进行开闭的阀杆状的副阀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膨胀阀中,通过设置旋转直线移动转换单元,从而将转子旋转转换成阀提升方向的运动。另外,通过该阀提升方向的运动,首先副阀芯移动而副阀口打开,进行小流量的流量控制,另外,由于副阀芯移动,主阀芯也移动,主阀口打开,进行大流量的流量控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61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电动膨胀阀中,根据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的压力差、副阀口的开口程度等条件,通过副阀口的流体的流速变高,有时成为噪声的原因。因此,考虑通过由消音部件覆盖声音产生部来减少噪声的结构。作为这样的消音部件,考虑金属网之类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部件,但有可能因流体中的垃圾等产生堵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堵塞同时减少噪声的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具备开闭主阀口的主阀芯和沿相对于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接近或分离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副阀芯,该阀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主阀芯具有:有底筒状壁,在从上述主阀口侧观察时上述有底筒状壁覆盖上述副阀口;连通流路部,连通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外空间;以及滞留空间,上述滞留空间在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侧并形成于在上述移动方向上比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远离上述副阀口的位置,构成为,通过上述副阀口后的流体暂时滞留在上述滞留空间内之后通过上述连通流路部并向上述主阀口流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通过副阀口后的流体依次通过滞留空间及连通流路部之后向主阀口流入。在该路径中,由于不存在上述的金属网的微小孔等,所以能够抑制堵塞。而且,使流体滞留在滞留空间内,能够降低流速,并能够减少噪声。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能够抑制堵塞同时减少噪声。并且,优选为,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比上述副阀芯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至离上述副阀口最远的位置时的上述副阀芯的上述滞留空间侧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副阀口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由副阀芯的前端将滞留在滞留空间内并流向连通流路部的开口的流体良好地引导至连通流路部的开口。并且,也优选为,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形成于比上述副阀芯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至离上述副阀口最近的位置时的上述副阀芯的上述滞留空间侧的前端更远离上述副阀口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通过副阀芯与副阀口之间的间隙并向有底筒状壁的内侧空间流入的流体和从滞留空间流向连通流路部的流体在副阀芯的前端侧的位置碰撞。因此,难以产生由起因于这样的流体的流动的副阀芯的振动,能够抑制振动声等。并且,也优选为,上述副阀口是圆形开口,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径为上述副阀口的内径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时,例如能够利用基于与副阀口的内径相当的直径的钻头的开孔加工等暂时执行从副阀口向有底筒状壁的内侧空间的空间形成。并且,上述连通流路部可以是与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周壁正交地贯通该周壁的横向孔,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周壁倾斜地贯通该周壁的倾斜孔。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利用钻头向有底筒状壁进行的开孔加工等容易地形成连通流路部。并且,优选为,上述主阀芯具有主阀部,该主阀部呈凸缘状并比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外周面更伸出,并且相对于形成有上述主阀口的主阀座落座或离座。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有底筒状壁远离主阀口的内缘地配置,所以能够确保主阀芯开阀时的开口尺寸。并且,优选为,在上述滞留空间内的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底侧配置有消音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流入到滞留空间的流体暂时碰到消音部件之后,流向连通流路部。由此,会将成为连通流路部的流体通流声的一个因素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分化,能够进一步减少噪声。并且,由于消音部件配置在滞留空间内的有底筒状壁的底侧,所以即使消音部件因异物而产生了堵塞,也不会发生从副阀口向连通流路部的流路堵塞。这样,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不导致流路的堵塞并进一步减少噪声。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任一个阀装置用作上述膨胀阀。根据这样的冷冻循环系统,能够如上所述地抑制在阀装置的堵塞同时减少噪声,并且能够抑制阀装置(膨胀阀)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下游侧的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使来自副阀口的流体在滞留后通流连通流路部并流向主阀口,能够抑制堵塞同时减少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2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是放大地示出使阀开度为最大时的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简要结构图。图5是放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是放大地示出使阀开度为最大时的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7是放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8是放大地示出使阀开度为最大时的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符号的说明10、10B、10C—电动阀(阀装置),14—主阀口,2—主阀芯,21—主阀部,24—副阀口,28、30—连通流路部,29—滞留空间,2D、2E—有底筒状部件,3、6—副阀芯,3B、6B—副阀部,13—主阀座,14—主阀口,90—冷冻循环系统,91—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蒸发器),92—第二室内侧换热器(冷凝器),93—压缩机,95—室外侧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图3来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电动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具备阀壳1、主阀芯2、副阀芯3、以及驱动部4。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阀壳1具有筒状的阀主体1A和固定在阀主体1A的内部的支撑部件1B。阀主体1A在其内部形成圆筒状的主阀室1C,在阀主体1A安装有从侧面侧与主阀室1C连通并流入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一次接头管11,并安装有从底面侧与主阀室1C连通并流出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二次接头管12。另外,在阀主体1A并在将主阀室1C与二次接头管12连通的位置形成有主阀座13,并且从该主阀座13向二次接头管12侧形成有截面形状呈圆形的主阀口14。支撑部件1B由金属制的固定部15而焊接固定于阀主体1A。支撑部件1B是树脂成形品,并形成为具有设于主阀座13侧的圆筒状的主阀导向部16和设于驱动部4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装置,具备开闭主阀口的主阀芯和沿相对于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接近或分离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副阀芯,/n上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n上述主阀芯具有:有底筒状壁,在从上述主阀口侧观察时上述有底筒状壁覆盖上述副阀口;连通流路部,连通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外空间;以及滞留空间,上述滞留空间在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侧并形成于在上述移动方向上比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更远离上述副阀口的位置,/n构成为,通过上述副阀口后的流体暂时滞留在上述滞留空间内之后,通过上述连通流路部并向上述主阀口流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3 JP 2019-081706;20191007 JP 2019-1843171.一种阀装置,具备开闭主阀口的主阀芯和沿相对于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接近或分离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副阀芯,
上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主阀芯具有:有底筒状壁,在从上述主阀口侧观察时上述有底筒状壁覆盖上述副阀口;连通流路部,连通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外空间;以及滞留空间,上述滞留空间在上述有底筒状壁的内侧并形成于在上述移动方向上比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更远离上述副阀口的位置,
构成为,通过上述副阀口后的流体暂时滞留在上述滞留空间内之后,通过上述连通流路部并向上述主阀口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比上述副阀芯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至离上述副阀口最远的位置时的上述副阀芯的上述滞留空间侧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副阀口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形成于比上述副阀芯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至离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亮司北见雄希中川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