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注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32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注阀,包括阀座、阀芯以及阀杆,阀座内形成有阀腔,阀芯固定于阀腔的内壁,阀杆贯穿阀芯并能相对于阀芯移动,阀芯开设有供阀杆贯穿的内腔,阀杆的一端伸出于阀座,另一端设有能封堵内腔并断开内腔与阀腔之间气路连接的堵头,堵头能沿远离阀芯的方向移动并导通内腔与阀腔之间的气路连接。该充注阀在受压时其阀杆具有较大的移动行程,因而具有较高的充注速度,另外由于导通状态下,气体从阀杆外壁与阀芯内壁之间通过,相对传统的充注阀具有较大的气路通径,从而能保证充注的制冷剂的流量。该充注阀尤其适用于大规格多联机以及商用空调,充注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充注效率的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注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充注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制造或维修过程中,需要通过制冷剂充注设备向制冷系统中充注制冷剂或抽真空,充注阀设置于制冷剂充注设备与制冷系统之间,并能导通或断开制冷剂充注设备以及制冷系统之间的制冷剂充注通路。传统的充注阀包括阀座、阀芯以及阀杆,阀座内形成有阀腔,阀芯以及阀杆均位于阀腔内,阀芯相对靠近制备设备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阀杆的一端伸入阀芯的内腔中,且阀杆能相对于阀芯的轴线方向移动,以能封堵或连通阀腔与通孔之间的制冷剂充注通路。由于制冷剂是从阀杆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进入阀腔内,其通径较小,导致制冷剂充注速度较慢,无法保证充注的制冷剂的流量,因而现有的充注阀不适用于大规格多联机以及商用空调,且充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充注效率较高、且充注流量较大的充注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充注效率较高且充注流量较大的制冷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充注阀,包括阀座、阀芯以及阀杆,所述阀座内形成有阀腔,所述阀芯固定于所述阀腔的内壁,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芯并能相对于所述阀芯移动,所述阀芯开设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内腔,所述阀杆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座,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设有能封堵所述内腔并断开所述内腔与所述阀腔之间气路连接的堵头,所述堵头能沿远离所述阀芯的方向移动并导通所述内腔与所述阀腔之间的气路连接。为了使充注阀在导通状态下具有较大的气流通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杆还包括与所述堵头连接的杆体,所述堵头的外径与所述杆体的外径之比为(1.5~3):1。如此设置,阀芯内腔可以较大开设,充注阀导通状态下,气流从阀杆与阀芯之间的环形腔中通过,该环形腔的通径大于传统的充注阀的阀杆与阀芯之间环形腔的通径,相对传统的充注阀具有较大的气体通径。为了对堵头相对于阀芯的移动进行导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堵头与所述杆体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外径自所述堵头朝向所述杆体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堵头在朝向远离阀芯的方向移动时,更为平稳顺畅。为了提升堵头对阀芯内腔的密封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倒角部,所述充注阀还包括套设所述堵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倒角部。如此设置,阀芯内侧壁上的第一倒角部能够对堵头的移动让位,避免堵头移动时与阀芯内侧壁发生相互干涉,并且第一密封件与第一倒角部之间为线接触并且相抵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为了提升阀芯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充注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二密封件。为了提升该在充注阀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密封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阀还包括设于所述阀座一端的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可拆卸式连接。如此设置,阀盖安装于阀座的一端,能避免阀杆在非工作状态下被触发从而导通阀腔与内腔之间的气路连接,此外,还能对该充注阀起到隔绝灰尘的作用。为了提升阀座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盖的内壁形成有凸缘,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凸缘相抵持的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与所述凸缘之间为线接触。如此设置,由于阀座和阀盖通常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因此凸缘与第二倒角部之间通过硬密封能实现较好的气密性。为了对阀杆相对于阀芯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其即使在较大压差情况下也不会脱离于阀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杆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充注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阀芯之间,且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阀芯。如此设置,阀杆约束于阀芯内腔并能在压差平衡时使阀杆恢复原位,进而使该充注阀在结束工作后恢复断开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堵头。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制冷系统本体的制冷管路,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注阀,所述充注阀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制冷管路,另一端连接于外部制冷剂充注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充注阀的阀杆贯穿阀芯并能相对于阀芯移动,阀杆的一端伸出于阀座,因而该阀杆在受压时具有较大的移动行程并能够实现快速充注,阀杆另一端设置的堵头能封堵内腔并断开该充注阀内部的制冷剂充注通路,该堵头能沿远离阀芯的方向移动并导通该充注阀内部的制冷剂充注通路,由于导通状态下,气体从阀杆外壁与阀芯内壁之间通过,相对传统的充注阀具有较大的气路通径。该充注阀不仅具有较快的充注速度,还具有较大的充注流量,尤其适用于大规格多联机以及商用空调,充注效率较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充注效率的制冷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注阀的剖视图;图2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注阀在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注阀在第二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一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一的装配剖视图;图6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二的装配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二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二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的充注阀与制冷管路二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充注阀-100;阀座-10;阀腔-11;第二倒角部-12;阀芯-20;内腔-21;第一倒角部-22;阀杆-30;堵头-31;杆体-32;导向部-33;第一限位部-34;第二限位部-35;第一密封件-40;第二密封件-50;阀盖-60;凸缘-61;复位件-70;制冷管路-200;制冷管路-3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0)、阀芯(20)以及阀杆(30),所述阀座(10)内形成有阀腔(11),所述阀芯(20)固定于所述阀腔(11)的内壁,所述阀杆(30)贯穿所述阀芯(20)并能相对于所述阀芯(20)移动,所述阀芯(20)开设有供所述阀杆(30)贯穿的内腔(21),所述阀杆(30)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座(10),所述阀杆(30)的另一端设有能封堵所述内腔(21)并断开所述内腔(21)与所述阀腔(11)之间气路连接的堵头(31),所述堵头(31)能沿远离所述阀芯(20)的方向移动并导通所述内腔(21)与所述阀腔(11)之间的气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0)、阀芯(20)以及阀杆(30),所述阀座(10)内形成有阀腔(11),所述阀芯(20)固定于所述阀腔(11)的内壁,所述阀杆(30)贯穿所述阀芯(20)并能相对于所述阀芯(20)移动,所述阀芯(20)开设有供所述阀杆(30)贯穿的内腔(21),所述阀杆(30)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座(10),所述阀杆(30)的另一端设有能封堵所述内腔(21)并断开所述内腔(21)与所述阀腔(11)之间气路连接的堵头(31),所述堵头(31)能沿远离所述阀芯(20)的方向移动并导通所述内腔(21)与所述阀腔(11)之间的气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0)还包括与所述堵头(31)连接的杆体(32),所述堵头(31)的外径与所述杆体(32)的外径之比为(1.5~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堵头(31)与所述杆体(32)之间的导向部(33),所述导向部(33)的外径自所述堵头(31)朝向所述杆体(32)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倒角部(22),所述充注阀(100)还包括套设所述堵头(31)的第一密封件(40),所述第一密封件(40)抵持于所述第一倒角部(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的外侧壁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