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江川专利>正文

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40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是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包括带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阀体,以及带有电磁部件的壳体,所述电磁部件驱动阀杆使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流道的通道上设置了阀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阀门的阀塞上设置了压力反馈部件,利用第一流道中流体压力的变化,使与挤压阀杆的压阀弹簧被活塞环所挤压,因此增加了阀杆的压力,因此阀门的关闭压力随着通道中的水压而自适应的变化,避免了长期的高压状态,也能减小线圈的功率,并同时,利用压力使传递通道中的传动液与密封室中的油液进行交换,防止因长时间阀杆不动作而导致的密封液干涸,以提高密封性和润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是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
技术介绍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随着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阀门使用电控执行开闭动作,一般电磁控制方式是利用弹簧的压力和电磁机构的排斥力克服阀门打开的压力,使阀门关闭,在开启时,利用电磁力的吸引力使阀门打开,但是由于阀门开启侧的流体压力不固定,为了保证密封性,电磁力一般设置为峰值压力并保持,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电磁线圈功耗大,发热量大,对密封圈的压力大,容易造成密封快速老化,也会导致阀杆的密封脂干涸,增加了开启阻力,甚至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包括带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阀体,以及带有电磁部件的壳体,所述电磁部件驱动阀杆使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流道的通道上设置了阀座,所述阀杆的底端设置了与所述阀座配合的阀塞;所述阀杆的内部设置传递通道,所述阀塞上活动的设置有感压塞,所述感压塞处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上活动的设置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的端面上设有对其施压的压阀弹簧,所述感压塞与所述活塞环之间通过传递通道中的传动液传动连接,所述壳体中设有位于所述阀杆外侧的设有容纳密封圈的密封室,所述阀杆上还设有连接传递通道与密封室的交换阀。其中,第一流道是高压侧流体通道,第二流道是低压侧流体通道,当电磁部件带动阀杆使阀座上的阀塞打开时,第一流道中的流体进入到第二流道中,当电磁部件带动阀杆使阀座上的阀塞与阀座压合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密封,而在密封时,靠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排斥力以及压阀弹簧对阀杆的压力来使阀塞和阀座紧紧压合,当阀塞上的感压塞受到第一流道中流体的压力增加时,则由于传递通道中油液将动力进行传递,使活塞环一端向上移动,因此,造成压阀弹簧的弹力增加,此时,整个阀杆对阀座的压力增加,使阀塞和阀座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防止因第一流道中压力的波动而发生泄露,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另外,由于压力的波动使传递通道中油液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交换阀进入到密封室中,使密封室中的油液活动起来,壁面变成死油,这样容易出现密封室内油液的干涸,造成密封不严,以及开启阻力增大。优选的,所述电磁部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塞的一端设有盘型连接部,所述第二线圈固定在所述盘型连接部上,所述盘型连接部内部设有与所述传递通道连通的第二交换腔,所述活塞环与所述第二交换腔连接,且所述第二交换腔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活塞环限位的两个限位环,所述阀塞中设有与所述传递通道连通的第一交换腔,所述感压塞与所述第一交换腔连接。其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互之间的排斥或吸引,盘型连接部中设有一个第二交换腔,其中还设有一个与活塞环相配合的通道,可以使活塞环在第二交换腔上因内部油液的压力而滑动,阀杆的另一端,感压塞的一部分在第一交换腔中,第一交换腔一方面起到对感压塞的滑动限制,另一方面,可以传递油液的动力。优选的,所述活塞环呈环形,所述活塞环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盘型连接部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环,所述活塞环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压阀弹簧配合的凹槽,所述感压塞的上端设有盘型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壁设有密封环,所述限位部行程受限的活动在所述第一交换腔内壁,所述限位部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等于所述活塞环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为了保证活塞环在受压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的位移而使活塞环脱离盘型连接部,盘型连接部上设置了对活塞环限位的限位环,但是活塞环的活动范围尽可能大,以保证压阀弹簧可以提供更大的压力,而感压塞上的盘型限位部也是为了对感压塞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为了保证感压塞和活塞环压力传递的准确性,感压塞和活塞环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相等。优选的,所述密封室呈环形包围在所述阀杆的外壁,所述密封室的高度等于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座分离时的间距,所述阀杆的外壁设有三层所述交换阀,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小于每层所述交换阀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密封室的高度,每层所述交换阀至少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部分单独的所述交换阀。为了保证阀塞在打开状态时和关闭状态时,密封室都可以和传递通道中的油液进行交换,设置了三层交换阀,在阀塞打开状态时,上两层的交换阀和密封室对应,在阀塞关闭状态时,下两层的交换阀和密封室对应,其中,最下层的交换阀不能从传递通道排出液体,仅具有从密封室向传递通道中回流液体的作用。优选的,所述交换阀与所述传递通道之间通过交换通道连接,所述交换阀包括锥形塞和单向阀,所述锥形塞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阀杆的内壁,所述单向阀嵌设在所述锥形塞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阀杆的外壁还设有油雾喷口和进液口,当所述锥形塞受压打开时,所述交换通道与所述油雾喷口连通,当所述单向阀受压打开时,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交换通道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内部设有回液通道。当活塞环的压力发生变化时,传递通道中的压力增加,然后对锥形塞进行挤压,当锥形塞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给他的压力后,其就打开,由图3到图4状态,然后润滑油液就以较高的压力从油雾喷口中喷出,形成油雾,对密封圈的导流部施压,使弹性部压缩,导流部和阀杆的壁面之间就形成了油雾层,此时仍具有很好的密封作用,并且阀门开启的阻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在阀门打开时,压力变化大,且阀门阻力低,油雾在导流部内侧的导流层移动,然后汇聚成油液在密封室中聚集,当传递通道中压力消失时,则密封圈一侧的弹性部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并重新挤压油雾层,使油液从进液口进入,然后使单向阀打开,油液重新进入到传递通道中。优选的,所述锥形塞与所述阀杆的内壁之间设有活动腔,当所述交换通道中的压力高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压力时,所述锥形塞与所述阀杆的内壁贴合,所述锥形塞的外壁面和所述阀体的壁面之间形成连接所述油雾喷口和交换通道的通道,所述油雾喷口靠近所述锥形塞的一侧设有收窄部,所述油雾喷口相对于所述交换通道具有三十度的夹角。当锥形塞和阀杆的内壁贴合时,则活动腔被挤压消失,为密封的状态,则油雾喷口和交换通道之间的通道被打开,油液从通道中进入到油雾喷口中,并喷出,由于具有一定的角度,所以其喷出的油液顺着螺旋向下的凹槽聚沉。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单向阀的位置对应,当所述进液口处的压力大于所述交换通道处的压力时,所述单向阀打开。主要是可以使进液口中进入的油液直接顶开单向阀,单向阀中弹簧的压力很小,仅需要很小的压力差即可以打开。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壁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内侧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为螺旋向下的凹槽,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有弹性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包括带有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的阀体(1),以及带有电磁部件的壳体,所述电磁部件驱动阀杆(2)使所述第一流道(101)与第二流道(102)导通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1)的通道上设置了阀座(11),所述阀杆(2)的底端设置了与所述阀座(11)配合的阀塞(21);所述阀杆(2)的内部设置传递通道(201),所述阀塞(21)上活动的设置有感压塞(22),所述感压塞(22)处于所述第一流道(101)内,所述阀杆(2)的另一端上活动的设置有活塞环(23),所述活塞环(23)的端面上设有对其施压的压阀弹簧(43),所述感压塞(22)与所述活塞环(23)之间通过传递通道(201)中的传动液传动连接,所述壳体中设有位于所述阀杆(2)外侧的设有容纳密封圈(5)的密封室(501),所述阀杆(2)上还设有连接传递通道(201)与密封室(501)的交换阀(3)。/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包括带有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的阀体(1),以及带有电磁部件的壳体,所述电磁部件驱动阀杆(2)使所述第一流道(101)与第二流道(102)导通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1)的通道上设置了阀座(11),所述阀杆(2)的底端设置了与所述阀座(11)配合的阀塞(21);所述阀杆(2)的内部设置传递通道(201),所述阀塞(21)上活动的设置有感压塞(22),所述感压塞(22)处于所述第一流道(101)内,所述阀杆(2)的另一端上活动的设置有活塞环(23),所述活塞环(23)的端面上设有对其施压的压阀弹簧(43),所述感压塞(22)与所述活塞环(23)之间通过传递通道(201)中的传动液传动连接,所述壳体中设有位于所述阀杆(2)外侧的设有容纳密封圈(5)的密封室(501),所述阀杆(2)上还设有连接传递通道(201)与密封室(501)的交换阀(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部件包括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42),所述阀杆(2)远离所述阀塞(21)的一端设有盘型连接部,所述第二线圈(42)固定在所述盘型连接部上,所述盘型连接部内部设有与所述传递通道(201)连通的第二交换腔(203),所述活塞环(23)与所述第二交换腔(203)连接,且所述第二交换腔(203)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活塞环(23)限位的两个限位环,所述阀塞(21)中设有与所述传递通道(201)连通的第一交换腔(202),所述感压塞(22)与所述第一交换腔(2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23)呈环形,所述活塞环(23)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盘型连接部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环,所述活塞环(23)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压阀弹簧(43)配合的凹槽,所述感压塞(22)的上端设有盘型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壁设有密封环,所述限位部行程受限的活动在所述第一交换腔(202)内壁,所述限位部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等于所述活塞环(23)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油雾润滑密封的动态自调压密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室(501)呈环形包围在所述阀杆(2)的外壁,所述密封室(501)的高度等于所述阀塞(21)与所述阀座(11)分离时的间距,所述阀杆(2)的外壁设有三层所述交换阀(3),所述密封圈(5)的厚度小于每层所述交换阀(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密封室(501)的高度,每层所述交换阀(3)至少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江川
申请(专利权)人:潘江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