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5983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装置,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壳体构造出腔体;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壳体连接并位于腔体内,压缩组件将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回油通道设置在压缩组件上,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令进油口内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的内径满足预设关系,且位于分隔线下的通油区的面积与进油口面积满足一定关系,从而使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提升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使得油面波动相对平稳,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并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能效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压缩机的结构中,压缩机的封闭壳体内形成有腔体,该腔体被压缩机中的压缩组件分隔为油腔和电机腔,常采用在压缩组件上设置回油通道来实现润滑油在油腔和电机腔之间的循环。然而,随着压缩机运行的工况变化,储存在封闭壳体的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面的波动很大,特别是电机腔的润滑油在压差作用下被压向油腔的过程中,电机腔内油面下降会导致部分冷媒随润滑油一起经回油通道进入油腔,这将导致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低,油腔油面波动大,进而导致吐油量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其中,壳体构造出腔体;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腔体内,压缩组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回油通道设置在压缩组件上,回油通道用于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进油口内具有平行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分隔线将进油口划分为两个区域,分隔线具有两侧,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通油区。其中,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壳体的内径的12%,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的面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其中,壳体为密封壳体,部分压缩组件与壳体固定连接,具体地,部分压缩组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确保压缩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可靠连接性能。压缩组件设置在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压缩组件的左侧,第二腔体位于压缩组件的右侧,其中部分电机位于第一腔体内,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中,油池内存储有润滑油。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组件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其中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通过壳体上设置的排气结构排出,压缩完成的另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二腔体内并通过排气结构排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缩组件上设置回油通路,油池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行流通,当冷媒进入第一腔体内时,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入到第二腔体内,该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且可以提升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使得油池中油面波动相对平稳,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使得油池能够供给压缩组件足有的油量,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能效等级。无论压缩机的工况如何,电机腔内的油都可以通过压缩组件上的回油通道回到油腔,保证油池对压缩部件的供油,并可以保证油腔储存油的稳定性,因此吐油量减少,压缩机性能表现有所改善。此外,回油通路内的润滑油还可以进入到压缩组件内部以对压缩组件进行润滑,由此可以使得压缩机的运行更加顺畅。具体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进一步地,将壳体划分为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沿电机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当壳体呈圆筒状时,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部分圆弧段。其中,第一壳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正下方。当卧式压缩机水平放置于地面时,则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地面接触。其中,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和朝向第二腔体的出油口,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经进油口进入回油通道内并经出油口排入油池中。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第一腔体内的整体压力高于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在压差作用下,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会通过回油通道压入第二腔体中。然而,当压缩机处于高转速或低压比的工况下时,压缩机内部的流量较大、压缩组件两侧的压差较大,容易出现第一腔体内的油面低于回流通道的进油口的情形。而此时,在压差作用下,冷媒也会通过回油通道进入第二腔体,并在油池内的润滑油中形成大量气泡而影响引起油池油面的剧烈波动,进而会导致压缩机吐油量的增加,使得压缩机的性能表现下降。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发现,当第一相对距离与壳体的内径满足前述关系时,则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进一步地,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的面积,可以进一步确保润滑油从进油口流向油池。当通油区的面积等于进油口面积时,则分隔线位于进油口的最高点(最高点是指进油口内具有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当通油区的面积小于进油口面积且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时,则分隔线能够将进油口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一侧的通油区,润滑油会通过通油区进入油池。进一步地,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发现,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H1,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10mm时,可以大幅改善高频(恶劣)工况下的油循环率。使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值得说明的是,当分隔线并未位于第一壳体的正上方时,则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回油通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润滑油受重力作用则沉积在腔体的底部,位于底部的回油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的流通。进一步地,回油通道在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扩口状,此时,出油口的面积大于进油口的面积。当然,回油通道也可以在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各处横截面相等,只要回油通道的进油口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满足前述关系即可实现良好的油循环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7mm。在该设计中,令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7mm能够进一步降低回油通道中进油口的最高点,使得进油口更加难以暴露在冷媒中,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进油口内具有远离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第二相对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3mm。在该设计中,进油口内具有远离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当进油口为闭合开口时,则第二相对距离H2大于0mm且小于等于3mm,即构成进油口的压缩组件的内侧壁与压缩组件的外侧壁相互独立,二者不存在连接关系,当进油口为非闭合开口时,则第二相对距离H2等于0mm,此时压缩组件的外侧壁与构成进油口的压缩组件的内侧壁相连接。在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满足0mm<H1≤10mm、进油口上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0mm≤H2≤3mm的基础上,对进油口上的分隔线、进油口上的顶点(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进行限制,从而在确保润滑油的通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构造出腔体;/n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缩组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n电机,所述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位于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n油池,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n回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组件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n所述回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具有平行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n其中,所述分隔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n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所述壳体的内径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造出腔体;
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缩组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电机,所述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位于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
油池,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回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组件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回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具有平行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
其中,所述分隔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所述壳体的内径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口包括位于所述分隔线背离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一侧的通油区,所述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所述进油口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口内具有远离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压缩组件朝靠近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回油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卢林高曹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