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6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具体涉及伤口处理领域,包括弧形支撑悬杆,弧形支撑悬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个弧形支撑悬杆的一端均焊接有铰接轴,铰接轴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扭簧,两个弧形支撑悬杆设置为一组,每组弧形支撑悬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一半圆压板,每个第一半圆压板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扭簧与第一半圆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弧形支撑悬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环形医疗包扎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半圆压板,扭簧与第一半圆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双面粘合片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外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快速固定包扎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伤口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腹痛等表现,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既要保护好创面,更要将断肢冷藏好,及时地送到医院,尽量为断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对病患伤口进行紧急包扎与清创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包扎的工序较多,导致包扎的效率较低,让患者容易出现失血较多等问题,并且很难提升整体的包扎效率与包扎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通过设置了第一半圆压板,扭簧与第一半圆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双面粘合片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外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包括弧形支撑悬杆,所述弧形支撑悬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的一端均焊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扭簧,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设置为一组,每组所述弧形支撑悬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一半圆压板,每个所述第一半圆压板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所述扭簧与第一半圆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环形医疗包扎束带,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插接在多个第一半圆压板之间,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双面粘合片,所述双面粘合片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外壁。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均焊接有环形把手,所述弧形支撑悬杆与环形把手均设置为不锈钢材料。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支撑悬杆的周向侧外壁焊接有第一连接轴杆,所述第一连接轴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轴杆,所述第二连接轴杆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弧面限位框架,且第二连接轴杆滑动连接在弧面限位框架的内腔。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弧面限位框架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面贴合板,所述第二连接轴杆与弧面贴合板相互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弧面限位框架的内腔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撞支撑块,所述防撞支撑块设置在第二连接轴杆的一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连接轴杆的周向侧外壁均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外轴贴片,所述外轴贴片贴合在弧面贴合板周向侧外壁。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透气网垫。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半圆压板,由于弧形支撑悬杆设置为流线型轨迹,使得操作人员的手部贴合的更加吻合,每个第一半圆压板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扭簧与第一半圆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环形医疗包扎束带插接在多个第一半圆压板之间,双面粘合片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外壁,每个弧形支撑悬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均焊接有环形把手,弧形支撑悬杆与环形把手均设置为不锈钢材料,环形医疗包扎束带与第一半圆压板的大小可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大小设置多种不同型号,提升操作的便捷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便于快速固定包扎材料的进步,相对提升了整体的包扎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弧面限位框架,第二连接轴杆在滑动时,以环形医疗包扎束带的圆心点为支点呈旋转滑动,让环形医疗包扎束带呈麻花状包覆在患者的包扎部位,第二连接轴杆与弧面贴合板相互贴合,防撞支撑块设置在第二连接轴杆的一侧,外轴贴片贴合在弧面贴合板周向侧外壁,环形医疗包扎束带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透气网垫,透气网垫的设置,可以提升环形医疗包扎束带的透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便于快速包扎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包扎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为:1弧形支撑悬杆、2铰接轴、3扭簧、4第一半圆压板、5第二半圆压板、6环形医疗包扎束带、7双面粘合片、8环形把手、9第一连接轴杆、10第二连接轴杆、11弧面限位框架、12弧面贴合板、13防撞支撑块、14外轴贴片、15透气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说明书附图1-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可包括弧形支撑悬杆1,弧形支撑悬杆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由于弧形支撑悬杆1设置为流线型轨迹,使得操作人员的手部贴合的更加吻合,每个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均焊接有铰接轴2,铰接轴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扭簧3,两个弧形支撑悬杆1设置为一组,每组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一半圆压板4,每个第一半圆压板4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5,扭簧3、第一半圆压板4与第二半圆压板5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现有技术中扭簧类夹子的工作原理,可以对患者所需位置达到快速固定的作用,扭簧3与第一半圆压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弧形支撑悬杆1之间固定安装有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插接在多个第一半圆压板4之间,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透气网垫15,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双面粘合片7,双面粘合片7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4外壁,每个弧形支撑悬杆1远离铰接轴2的一端均焊接有环形把手8,环形把手8的设置,可以让操作人员更加稳定的控制弧形支撑悬杆1的位置,提升操作的精准性,弧形支撑悬杆1与环形把手8均设置为不锈钢材料,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与第一半圆压板4的大小可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大小设置多种不同型号,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弧形支撑悬杆1的周向侧外壁焊接有第一连接轴杆9,第一连接轴杆9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轴杆10,第二连接轴杆10的周向侧外壁套接有弧面限位框架11,且第二连接轴杆10滑动连接在弧面限位框架11的内腔,第二连接轴杆10在滑动时,以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的圆心点为支点呈旋转滑动,让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呈麻花状包覆在患者的包扎部位,弧面限位框架11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面贴合板12,第二连接轴杆10与弧面贴合板12相互贴合,弧面限位框架11的内腔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撞支撑块13,防撞支撑块13的设置,可以防止两个第二连接轴杆10出现相互碰撞的问题,防撞支撑块13设置在第二连接轴杆10的一侧,每个第二连接轴杆10的周向侧外壁均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外轴贴片14,外轴贴片14贴合在弧面贴合板12周向侧外壁,外轴贴片14设置为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包括弧形支撑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均焊接有铰接轴(2),所述铰接轴(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扭簧(3),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设置为一组,每组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一半圆压板(4),每个所述第一半圆压板(4)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5),所述扭簧(3)与第一半圆压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之间固定安装有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插接在多个第一半圆压板(4)之间,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双面粘合片(7),所述双面粘合片(7)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4)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包括弧形支撑悬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均焊接有铰接轴(2),所述铰接轴(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扭簧(3),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设置为一组,每组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一半圆压板(4),每个所述第一半圆压板(4)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半圆压板(5),所述扭簧(3)与第一半圆压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之间固定安装有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插接在多个第一半圆压板(4)之间,所述环形医疗包扎束带(6)的周向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双面粘合片(7),所述双面粘合片(7)贴合在相应的第一半圆压板(4)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远离铰接轴(2)的一端均焊接有环形把手(8),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与环形把手(8)均设置为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伤口处理消毒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悬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