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料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4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敷料包,包括第一纱布,所述第一纱布通过密封魔术贴与第二纱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纱布内开设有置药腔,所述置药腔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防粘连PE膜,所述防粘连PE膜上端安装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位于置药腔下侧,所述吸水层上端放置有药袋,所述第二纱布下端粘贴有粘贴条,所述粘贴条位于防粘连PE膜层外侧,所述粘贴条下端粘贴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面积略大于粘贴条涵盖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敷料包中的粘贴条不易与伤口粘连,而且药物便于释放至创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敷料包
本技术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敷料包。
技术介绍
开放性创伤是感染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创面污染严重,创伤常会造成深部组织损伤,治疗不当导致创面感染、皮肤坏死等。开放性伤口合并感染是创伤外科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感染一直是创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创面感染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目前,外伤包扎广泛使用三角巾急救包,这种急救包中包含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垫和包扎用的三角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敷料垫容易与伤口粘连,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且药物难以释放至创伤口,导致创伤愈合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敷料包,其中的粘贴条不易与伤口粘连,而且药物便于释放至创伤口,促进伤口愈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敷料包,包括第一纱布,所述第一纱布通过密封魔术贴与第二纱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纱布内开设有置药腔,所述置药腔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防粘连PE膜,所述防粘连PE膜上端安装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位于置药腔下侧,所述吸水层上端放置有药袋,所述第二纱布下端粘贴有粘贴条,所述粘贴条位于防粘连PE膜层外侧,所述粘贴条下端粘贴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面积略大于粘贴条涵盖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粘贴条外侧粘贴有吸水棉。进一步地,所述防粘连PE膜层上开设有多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为栅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药袋内密封有止血杀菌类药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布与第二纱布上均一体连接有便撕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布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密封膜撕开并使粘贴条与密封膜相分离,将粘贴条粘贴至伤者患处,通过便撕条将第一纱布与第二纱布相分离,并撕开药袋将药袋中的药物撒入置药腔中,通过吸水层对伤口产生的血液与渗透液进行吸收,药物通过防粘连PE膜层上开设的通孔渗入伤口,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通过防粘连PE膜层与伤口直接接触,防止伤口愈合时与粘贴条之间产生粘连,便于患者伤口愈合,通过粘贴条外安装的吸水棉,防止患者伤口血液或者渗透液过多渗出粘贴条污染患者衣物。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布与密封魔术贴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纱布、2-透明观察膜、3-第二纱布、4-密封魔术贴、5-粘贴条、6-防粘连PE膜层、7-吸水层、8-置药腔、9-吸水棉、10-密封膜、11-药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纱布1,第一纱布1通过密封魔术贴4与第二纱布3固定连接,第二纱布3内开设有置药腔8,置药腔8下端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防粘连PE膜,防粘连PE膜上端安装有吸水层7,吸水层7位于置药腔8下侧,吸水层7上端放置有药袋11,第二纱布3下端粘贴有粘贴条5,粘贴条5位于防粘连PE膜层6外侧,粘贴条5下端粘贴有密封膜10,密封膜10面积略大于粘贴条5涵盖面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粘贴条5外侧粘贴有吸水棉9,通过吸水棉9的安装,防止患者血液或者渗透液渗出粘贴条5污染患者衣物。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粘连PE膜层6上开设有多组通孔,通过防粘连PE膜层6上开设的通孔,方便将患者伤口透气,同时方便伤口内的血液以及渗透液被吸水层7吸收且方便药物进入患者伤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水层7为栅栏结构,通过栅栏结构,方便药物通过吸水层7进入患者伤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药袋11内密封有止血杀菌类药物,通过药袋11中的药物加速患者伤口愈合,也可以拿出药袋11换成其他有效药物。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布1与第二纱布3上均一体连接有便撕条,方便使用者撕下第一纱布1与第二纱布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布1上端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膜2,方便使用者观察第二纱布3内的情况,及时更换。在使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敷料包之前,用酒精棉球将患者伤口附近清理干净,通过拉动第二纱布3上的便撕条将密封膜10与粘贴条5相分离,将粘贴条5贴至患者伤口附近,使防粘连PE膜层6与患者伤口直接接触,通过拉动第一纱布1上的便撕条使第一纱布1与第二纱布3相分离,撕开药袋11并将药袋11中的药物倒入置药腔8中,然后将第一纱布1与第二纱布3通过密封魔术贴4相贴合,保证置药腔8的密封性,患者伤口处的血液与渗透液通过防粘连PE膜层6上的通孔并被吸水层7吸收,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置药腔8中的药物穿过吸水层7与防粘连PE膜层6上的通孔进入患者伤口,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通过第一纱布1上安装的透明观察膜2,方便使用者对置药腔8进行观察,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敷料包进行更换,因为是由防粘连PE膜层6与患者伤口直接接触,在更换敷料包时不会对患者伤口产生粘连,方便更换。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敷料包,包括第一纱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布(1)通过密封魔术贴(4)与第二纱布(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纱布(3)内开设有置药腔(8),所述置药腔(8)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防粘连PE膜,所述防粘连PE膜上端安装有吸水层(7),所述吸水层(7)位于置药腔(8)下侧,所述吸水层(7)上端放置有药袋(11),所述第二纱布(3)下端粘贴有粘贴条(5),所述粘贴条(5)位于防粘连PE膜层(6)外侧,所述粘贴条(5)下端粘贴有密封膜(10),所述密封膜(10)面积略大于粘贴条(5)涵盖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敷料包,包括第一纱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布(1)通过密封魔术贴(4)与第二纱布(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纱布(3)内开设有置药腔(8),所述置药腔(8)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防粘连PE膜,所述防粘连PE膜上端安装有吸水层(7),所述吸水层(7)位于置药腔(8)下侧,所述吸水层(7)上端放置有药袋(11),所述第二纱布(3)下端粘贴有粘贴条(5),所述粘贴条(5)位于防粘连PE膜层(6)外侧,所述粘贴条(5)下端粘贴有密封膜(10),所述密封膜(10)面积略大于粘贴条(5)涵盖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涛刘奇英邝高艳吴泳蓉周长征雷建兰李洪辉叶贵生舒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