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学信专利>正文

颈椎牵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2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带,包括牵引部、下颌部和枕骨部;下颌部和枕骨部之间形成套头开口;牵引部包括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牵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器的牵拉带;下颌牵引带连接下颌部;枕骨牵引带连接枕骨部。下颌部包覆有用于承托下颌骨的下颌托,设有避免压迫颈部气管的避让空间、承托颏结节的凹槽和避让下颌角的凹槽,还设有沿下颌角外沿的凸出。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下颌托承托下颌骨,减轻了下颌关节和颧骨的负荷;优化了牵引方向,牵引力分配更加合理;并在下颌牵引带处设置了软布和长度可调的固定带,能满足不同患者下颌和后枕形态的差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受力合理,牵引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牵引带
本技术涉及牵引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带。
技术介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是通过在患者颈部加装颈椎牵引带来达到治疗目的。现有的颈椎牵引带中间开有一套装人体颈部的开口,并辅以魔术贴调整开口大小,在牵引带两端连接有悬吊带,这种结构虽可以解决颈椎牵引问题,但现有技术对患者下颌骨的承托力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力集中于颏隆凸和下颌角处,患者在数十分钟的治疗过程中,下颌关节因牵拉产生麻木痛感,牵引带还压迫颈部气管和突出的颧骨,这将影响患者在牵引治疗中的体感;而且现有的颈椎牵引带结构固定,不能满足不同患者下颌和后枕形态差异的需求。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带,其可以避让颈部气管以免压迫,防止患者颏隆凸滑脱出牵引带,增大承托颏结节的的接触面积,并减小下颌角的受力,减轻下颌牵引带对颧骨的压迫,使下颌牵引带与枕骨牵引带的牵引力分配更加合理,并增强了颈椎牵引带的适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带,包括牵引部、下颌部和枕骨部;所述下颌部和枕骨部之间形成套头开口;所述牵引部包括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所述牵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器的牵拉带;所述下颌牵引带连接下颌部;所述枕骨牵引带连接枕骨部;所述下颌部包覆有用于承托下颌骨的下颌托。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还设有避免压迫颈部气管的避让空间。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承托颏隆凸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颏隆凸滑脱的弧形凸起结构。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承托颏结节的位置还设有用于承托颏结节的凹槽。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承托下颌角的位置设有用于避让下颌角的凹槽。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沿承托下颌角的位置的外沿还设有用于撑开所述下颌牵引带的凸起结构。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牵拉带的牵引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带偏角,所述带偏角为:1-16°。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带偏角为8°或12°。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牵引带与下颌部之间连接有软布。根据本技术的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牵引带与下颌部之间还连接有长度可调的固定带。本技术通过下颌托承托下颌骨,在下颌托上设有避免压迫颈部气管的避让空间,承托颏结节的凹槽和避让下颌角的凹槽,下颌托上沿下颌角外沿还设有凸出,以撑起下颌牵引带来减轻下颌牵引带对颧骨的压迫;优化了牵拉带的牵引方向,牵引力向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的分配更加合理。针对不同患者的下颌和后枕形态的差异,在下颌牵引带处增加了软布和长度可调的固定带,以增强本技术的适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受力合理,牵引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颌托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沿A向的牵拉带、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带有长度调整器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牵引部,11-下颌牵引带,12-枕骨牵引带,13-牵拉带,14-挂件,2-下颌部,21-下颌托,211-下颌托前檐,212-颏结节凹,213-下颌角凹,214-支撑凸起,3-枕骨部,4-套头开口,5-套头固定带,6-软布,7-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带。该颈椎牵引带,包括牵引部1、下颌部2和枕骨部3。所述下颌部2和枕骨部3之间形成套头开口4;所述套头开口4用于套装在患者颈部,其开口的大小由套头固定带5调整。所述套头固定带5为毛面和刺面组合的魔术贴,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下颌部2和枕骨部3上,也可以是带有日字扣或插扣的调整带等其他方式。所述牵引部1包括下颌牵引带11和枕骨牵引带12,所述牵引部1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器的牵拉带13;所述牵拉带13通过针线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牵引部1上,所述牵拉带13上设有连接牵引器的挂件14,所述挂件14是三角形或D形的封闭环,还可是在所述牵拉带13上开孔直接与牵引器连接的方式。所述下颌牵引带11连接下颌部2;所述枕骨牵引带12连接枕骨部3。进一步的,所述下颌部2内包覆有下颌托21,以减轻所述下颌牵引带11对患者下颌角的牵拉和颧骨的压迫,且在下颌部2内覆盖下颌托21的位置设有柔软的填充材料(如海绵等)。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带。所述下颌托21为与下颌骨的下颌体下沿相对应的马蹄形,用于承托患者的下颌骨。所述下颌托21设有避免颈部气管受压迫的避让空间,可避免佩戴本技术时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不适;下颌托前檐211是所述下颌托21承托颏隆凸的位置设置的用于防止颏隆凸滑脱的弧形凸起结构,所述下颌托前檐211的凸起高度为5-10mm;颏结节凹212是所述下颌托21承托颏结节的位置设置的用于承托颏结节的凹槽,可以增大患者下颏与下颌托21的接触面积,分散患者下颏处的压力;下颌角凹213是所述下颌托21承托下颌角的位置设置的用于避让下颌角的凹槽,避免牵引力集中在下颌角处而使下颌关节产生痛感;支撑凸起214是所述下颌托21沿承托下颌角的位置的外沿设置的用于撑开所述下颌牵引带的凸起结构,避免下颌牵引带压迫患者颧骨产生痛感。优选的是,为使所述下颌托21具有一定的强度且不会影响患者舒适度,下颌托21可选用外表柔软内芯坚硬的双层材料制成。例如内芯采用钢板、硬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再用柔软的硅胶材质覆盖硬质材料。参见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带。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牵拉带13和挂件14沿偏向枕骨牵引带12的方向布置。牵引力F沿牵拉带13的中心线bd向上,作用于b点,且枕骨牵引带12中心线bc和下颌牵引带11中心线be交于b点,b点垂线为ab,所述牵拉带13中心线bd偏离b点垂线ab的角度为带偏角α,带偏角α的范围是1-16°,在1-16°之间,随着带偏角α的增大,枕骨牵引带的牵引力逐渐增大,下颌牵引带的牵引力逐渐减小。优选的是,经过多次试验和计算得知,当所述带偏角α取值为12°时,牵引力F向所述枕骨牵引带12的分力相对现有技术增幅较大,相应的向所述下颌牵引带11的分力很小。相比现有技术,可有效的减轻下颌牵引带11对患者下颌关节和颧骨的压迫,但此时较大的枕骨牵引带12的分力会使得患者枕骨处压迫感较强。优选的是,经过反复试验和计算得知,当所述带偏角α取值为8°左右时,牵引力F向所述枕骨牵引带12的分力大于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部、下颌部和枕骨部;所述下颌部和枕骨部之间形成套头开口;/n所述牵引部包括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所述牵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器的牵拉带;/n所述下颌牵引带连接下颌部;所述枕骨牵引带连接枕骨部;/n所述下颌部包覆有用于承托下颌骨的下颌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部、下颌部和枕骨部;所述下颌部和枕骨部之间形成套头开口;
所述牵引部包括下颌牵引带和枕骨牵引带;所述牵引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器的牵拉带;
所述下颌牵引带连接下颌部;所述枕骨牵引带连接枕骨部;
所述下颌部包覆有用于承托下颌骨的下颌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设有避免压迫颈部气管的避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承托颏隆凸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下颏滑脱的弧形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承托颏结节的位置还设有用于承托颏结节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东珍杨进韩晓真于学信
申请(专利权)人:于学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