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2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是: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上侧中部设有通槽一,所述通槽一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一的一端,所述丝杠一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一的一侧并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一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滑块一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一设置在所述通槽一内,两个所述滑块一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一的下侧,所述床体一端下部固定连接薄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本装置可以实现对患者胳肢窝下方及胯骨上方进行固定,防止治疗疼痛,患者挣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
本技术涉及牵引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发部分腰椎病的患者进行非手术类治疗,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由医生操作牵引床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拉伸,目前的牵引床多为将患者身体通过绑带等固定后,医生依靠人力对人体进行拉伸,由于牵引过程十分疼痛,患者由于疼痛易挣脱绑带或将绑带挣脱松弛,影响治疗效果,且通过人力对患者进行牵引,费时费力,且长时间牵引下来,医护人员手部酸痛,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亟于制作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用于患者腰部牵引。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上侧中部设有通槽一,所述通槽一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一的一端,所述丝杠一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一的一侧并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一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滑块一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一设置在所述通槽一内,两个所述滑块一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一的下侧,所述床体一端下部固定连接薄板的一侧,所述薄板中部设有滑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床体下侧一端中部固定连接连块,所述连块的一侧中部铰接丝杠二的一端,所述丝杠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一侧中部,活动板设于所述薄板上侧,所述活动板下侧中部固定滑板上侧,所述滑板下侧穿过所述滑槽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二,所述活动板中部设有通槽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通槽二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三的一端,所述丝杠三的另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二并固定连接转盘三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三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通槽二内分别设有滑块二,两个所述滑块二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三,两个所述滑块二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二下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弧形杆一及两个所述弧形杆二的开口方向均相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弧形杆一及两个所述弧形杆二相对的一侧表层均包被有软质海绵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床体上侧中部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远红外铁氧体柱,所述床体下侧两角和所述薄板下侧两角两角分别固定连接床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可以实现对患者胳肢窝下方及胯骨上方进行固定,防止治疗疼痛,患者挣脱。2、本装置可以实现根据不同患者的上身粗细调节至适宜的固定角度。3、本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转盘二配合丝杠二带动活动板及病人上身进行往复拉伸,减少工作面积且可控制牵引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一。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二。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三。图7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四。图中:1、床体,2、弧形杆一,3、滑块一,4、丝杠一,5、通槽一,7、弧形杆二,8、滑块二,9、丝杠三,10、通槽二,11、活动板,12、转盘三,13、远红外铁氧体柱,14、转盘一,15、连块,16、滑槽,17、丝杠二,18、滑板,19、转盘二,20、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侧中部设有通槽一5,所述通槽一5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一4的一端,所述丝杠一4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一5的一侧并固定连接转盘一14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一4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滑块一3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4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一3设置在所述通槽一5内,两个所述滑块一3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一2的下侧,所述床体1一端下部固定连接薄板20的一侧,所述薄板20中部设有滑槽16。所述床体1下侧一端中部固定连接连块15,所述连块15的一侧中部铰接丝杠二17的一端,所述丝杠二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19一侧中部,活动板11设于所述薄板20上侧,所述活动板11下侧中部固定滑板18上侧,所述滑板18下侧穿过所述滑槽16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二17,所述活动板11中部设有通槽二10。所述通槽二10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三9的一端,所述丝杠三9的另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二10并固定连接转盘三12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三9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通槽二10内分别设有滑块二8,两个所述滑块二8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三9,两个所述滑块二8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二7下侧。两个所述弧形杆一2及两个所述弧形杆二7的开口方向均相对。两个所述弧形杆一2及两个所述弧形杆二7相对的一侧表层均包被有软质海绵层。所述床体1上侧中部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远红外铁氧体柱13,所述床体1下侧两角和所述薄板20下侧两角两角分别固定连接床腿。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两个弧形杆一2及两个弧形杆二7均处于相对位置最远的位置,活动板11下侧与薄板20上侧重合,使用本装置时,患者躺在床体1上,头部枕至床体1的枕头,腰部贴合一组远红外铁氧体柱13上,将双臂置于头顶,患者胳肢窝处位于两个弧形杆二7之间,胯部位于两个弧形杆一2之间,转动转盘三12,转盘三12带动丝杠三9转动,丝杠三9带动两个滑块二8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块二8分别带动对应的弧形杆7向相互靠近的位置滑动,两个弧形杆二7固定好患者腋下,停止转动转盘三12,转动转盘一14,转盘一14带动丝杠一4旋转,丝杠一4带动两个滑块一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块一3带动对应的弧形杆一2向相互靠近的滑动,两个弧形杆一2固定好患者胯部后,停止转动转盘一14,将患者固定好后,旋转转盘二19,转盘二19带动丝杠二17旋转,丝杠二17带动滑板18沿着丝杠二17向靠近转盘二19的方向滑动,滑板18沿着滑槽16同时带动活动板11沿着薄板20向远离床头的方向滑动,患者胯部固定在床体1上,上身被活动板11带动拉伸腰椎部,当牵引至一定位置后,反向旋转转盘二19,以此往复,对患者腰椎部进行牵引,在牵引的同时,一组远红外铁氧体柱13对患者腰部进行远红外理疗,当牵引结束后,反向旋转转盘一14,反向旋转转盘三12,解开对患者的固定,将装置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上侧中部设有通槽一(5),所述通槽一(5)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一(4)的一端,所述丝杠一(4)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一(5)的一侧并固定连接转盘一(14)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一(4)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滑块一(3)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4)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一(3)设置在所述通槽一(5)内,两个所述滑块一(3)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一(2)的下侧,所述床体(1)一端下部固定连接薄板(20)的一侧,所述薄板(20)中部设有滑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上侧中部设有通槽一(5),所述通槽一(5)内部两侧分别对应的铰接丝杠一(4)的一端,所述丝杠一(4)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通槽一(5)的一侧并固定连接转盘一(14)的一侧中部,所述丝杠一(4)设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滑块一(3)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4)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一(3)设置在所述通槽一(5)内,两个所述滑块一(3)上侧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弧形杆一(2)的下侧,所述床体(1)一端下部固定连接薄板(20)的一侧,所述薄板(20)中部设有滑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护理牵引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下侧一端中部固定连接连块(15),所述连块(15)的一侧中部铰接丝杠二(17)的一端,所述丝杠二(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二(19)一侧中部,活动板(11)设于所述薄板(20)上侧,所述活动板(11)下侧中部固定滑板(18)上侧,所述滑板(18)下侧穿过所述滑槽(16)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二(17),所述活动板(11)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腾朱国兴李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