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569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魔术贴束缚带、固定连接在魔术贴束缚带表面的柔性斜面固定板、加压及调控机构;柔性斜面固定板包括加压端、减压端以及斜面滑槽;加压端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减压端远离创口;加压及调控机构包括加压部、滑块;加压部和滑块连接,且加压部和滑块分别位于魔术贴束缚带相对的两面;滑块与斜面滑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舒适度好,医生能够快速将止血装置固定于人手并精确对准创口,且通过加压及调控机构实现加压以及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解决绷带捆包止血时不能准确压迫创口以及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是通过手背的远端桡动脉,即位于桡骨窝的桡动脉,作为介入技术动脉入路位点。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的直接优势是能够减少患者大出血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前臂附近桡动脉闭塞风险、术后恢复更快。除此之外,对于需多次穿刺进行治疗的患者,从远端穿刺可以大大保护动脉入路的通畅率,有利于多次穿刺成功,由于多次治疗的人群越来越大,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利,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术后需要正确压迫创口包扎,并密切观察指端供血情况,然而目前还没有用于在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让创口止血的专用止血器,通常都是使用医用绷带进行捆包止血,存在不能准确压迫创口以及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等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专用于在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让创口止血,解决使用医用绷带进行捆包止血时不能准确压迫创口以及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等不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包括魔术贴束缚带、固定连接在魔术贴束缚带表面的柔性斜面固定板、加压及调控机构;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包括加压端、与加压端相对的减压端以及斜面滑槽;所述加压端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所述减压端远离创口;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包括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部、用于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的滑块;所述加压部和滑块连接,且加压部和滑块分别位于魔术贴束缚带相对的两面;所述滑块通过斜面滑槽与柔性斜面固定板滑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与魔术贴束缚带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为环形跑道结构。进一步,所述加压部的加压面为曲面。进一步,所述加压部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垫。进一步,所述加压部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嵌接。进一步,所述止血装置采用八字绑缚法固定于人手。进一步,所述加压端靠近魔术贴束缚带的一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舒适度好,医生在手术后能够快速将所述止血装置固定于人手并精确对准创口,有效解决医用绷带捆包止血时不能准确压迫创口的问题,而且通过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实现加压以及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有效解决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等不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八字绑缚法固定于人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魔术贴束缚带,2、柔性斜面固定板,21、加压端,22、减压端,23、斜面滑槽,3、加压及调控机构,31、加压部,3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用于在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让创口止血,包括魔术贴束缚带1、固定连接在魔术贴束缚带1表面的柔性斜面固定板2、加压及调控机构3;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采用柔性结构,以便于其适用于人手的形状;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包括加压端21、与加压端21相对的减压端22以及斜面滑槽23;所述加压端21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所述减压端22远离创口;所述加压端21靠近魔术贴束缚带1的一端部,以提高所述止血装置使用的便捷性;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3包括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部31、用于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的滑块32;所述加压部31与滑块32连接,且加压部31和滑块32分别位于魔术贴束缚带1相对的两面;本实施例所述加压部31的顶部与滑块32的底部嵌接,以便于所述加压部31随着滑块32的滑动而移动;所述滑块32通过斜面滑槽23与柔性斜面固定板2滑动连接,所述斜面滑槽23的长度即为所述滑块32的滑动范围,进而限定所述加压部31的对创口加压位置及加压大小的调节范围,具体来说,所述滑块32朝所述加压端21滑动时,所述加压部31对创口的压力增大,所述滑块32朝所述减压端22滑动时,所述加压部31对创口的压力减少。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与魔术贴束缚带1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所述止血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以便于观察所述加压部31的位置以及其随滑块32移动的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为环形跑道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加压部31的加压面为曲面,以便于所述加压部31移动,降低其移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同时,提高所述止血装置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加压部31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垫,以提高人手使用所述止血装置进行创口止血时的舒适度,同时有效缓解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的不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止血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止血装置用于在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让创口止血,首先结合人手的形状和创口的位置,将所述止血装置按照图1中的八字绑缚法固定于人手,然后再根据创口的情况以及所述加压端21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所述减压端22远离创口,利用滑块32能够沿斜面滑槽23滑动,进行带动加压部31移动,对所述加压部31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实现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本实施例所述止血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舒适度好,医生在手术后能够快速将所述止血装置固定于人手并精确对准创口,有效解决医用绷带捆包止血时不能准确压迫创口的问题,而且通过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3实现加压以及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有效解决长时间压迫同一位置导致缺血发绀肿胀、压迫近端血肿等不良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魔术贴束缚带(1)、固定连接在魔术贴束缚带(1)表面的柔性斜面固定板(2)、加压及调控机构(3);/n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包括加压端(21)、与加压端(21)相对的减压端(22)以及斜面滑槽(23);所述加压端(21)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所述减压端(22)远离创口;/n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3)包括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部(31)、用于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的滑块(32);所述加压部(31)和滑块(32)连接,且加压部(31)和滑块(32)分别位于魔术贴束缚带(1)相对的两面;所述滑块(32)通过斜面滑槽(23)与柔性斜面固定板(2)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魔术贴束缚带(1)、固定连接在魔术贴束缚带(1)表面的柔性斜面固定板(2)、加压及调控机构(3);
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包括加压端(21)、与加压端(21)相对的减压端(22)以及斜面滑槽(23);所述加压端(21)靠近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创口,所述减压端(22)远离创口;
所述加压及调控机构(3)包括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部(31)、用于调节加压位置和大小的滑块(32);所述加压部(31)和滑块(32)连接,且加压部(31)和滑块(32)分别位于魔术贴束缚带(1)相对的两面;所述滑块(32)通过斜面滑槽(23)与柔性斜面固定板(2)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远端桡动脉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斜面固定板(2)与魔术贴束缚带(1)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远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昱东孟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