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医疗急救的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及战争中,开放性伤口出血,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会导致伤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当面对严重的创伤出血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目前,有多种可供单手操作的便携式止血带设计被广泛使用,典型的设计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883667A公开了一种急救止血带,其束带第一端固定于基底第一侧,并穿过止血带手柄,从基底第二侧穿出,延伸足够距离后束带穿入含有自紧构件的多边框构,基底第二侧设有钩构件,与多边框构件配合后可以拉伸束带自由端,当可实现初步束紧,此时自紧构件会夹住束带,再通过旋转止血带手柄拉紧束带,给予肢体一个圆周压力,止血带手柄最终穿过基底上环套的孔眼实现位置的锁定,从而维持止血状态。此类设计有着优秀的可操作性和便携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止血带会阻断血液的流动,使用止血带期间,必须每隔四十分钟至1小时放松止血带几分钟,以缓解局部肢体的缺血,避免造成远端肢体缺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及主控单元,施力卸力单元,传感器及供电单元和穿戴单元;/n所述显示及主控单元包括:顶盖,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包含LCD显示模组、主控电路板及位于壳体一侧的电源按键和计时按键;/n所述施力卸力单元包括:下压弹簧,下压弹簧垫圈,钢珠及保持架,绞绳套筒,基底座,固定销,脱钩扳块,棘轮手柄,侧压弹簧,同步限位块;所述基底座又包括:第一端接口,第二端接口,绞绳开口,压力传感器开口,脉搏传感器开口,并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棘轮手柄一侧内部包含一圆柱形滑槽,且其与基底座皆含有面接触棘轮特征;所述壳体底面及棘轮手柄顶面含可供安装下压弹簧及下压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及主控单元,施力卸力单元,传感器及供电单元和穿戴单元;
所述显示及主控单元包括:顶盖,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包含LCD显示模组、主控电路板及位于壳体一侧的电源按键和计时按键;
所述施力卸力单元包括:下压弹簧,下压弹簧垫圈,钢珠及保持架,绞绳套筒,基底座,固定销,脱钩扳块,棘轮手柄,侧压弹簧,同步限位块;所述基底座又包括:第一端接口,第二端接口,绞绳开口,压力传感器开口,脉搏传感器开口,并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棘轮手柄一侧内部包含一圆柱形滑槽,且其与基底座皆含有面接触棘轮特征;所述壳体底面及棘轮手柄顶面含可供安装下压弹簧及下压弹簧垫片的环形槽;
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一个含内螺纹特征的空心圆柱端口,基底座上腔体设有一个含外螺纹特征的空心圆柱端口,以供显示及主控单元与施力卸力单元通过螺纹配合安装;
所述传感器及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模组,底座盖,脉搏传感器绑带,脉搏传感器模组,圆头螺栓,压力传感器模组;所述传感器及供电单元置于基底座的下腔体内。
所述穿戴单元包括:绞绳,舒适垫片,绳带连接块,拉伸带,粘钩一体魔术贴,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弹簧及下压弹簧垫圈置于棘轮手柄与壳体的环形槽,且通过显示及主控单元及施力卸力单元的螺纹配合固定时,下压弹簧被压缩且会提供一个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式智能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座与棘轮手柄通过面接触棘轮特征配合安装,在下压弹簧的预压力作用下始终相抵。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潘宇,于明正,黄之文,吴江红,赵展,鲁浩,汤嘉伟,朱迪,朱坚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