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溶瘤病毒表达抗免疫检查点融合抗体及免疫刺激分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66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表达抗免疫检查点融合抗体及免疫刺激分子的重组溶瘤病毒及其应用。溶瘤病毒构建体包含: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编码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所述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分子用于特异性抑制PD‑L1,所述抗PD‑L1融合抗体包括:抗PD‑L1单链抗体、IgG1铰链区以及IgG1 Fc区,所述抗PD‑L1单链抗体通过IgG1铰链区与所述IgG1 Fc区相连,所述IgG1 Fc区具有T250Q和M248L氨基酸突变;以及第二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编码免疫刺激分子。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建体编码抑制PD‑L1的抗体和免疫刺激分子,能够抑制PD‑1:PD‑L1所介导的免疫抑制机制和引起个体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进而实现全身性的,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组溶瘤病毒表达抗免疫检查点融合抗体及免疫刺激分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溶瘤病毒构建体、溶瘤病毒、重组细胞、药物组合物,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溶瘤病毒构建体、溶瘤病毒、重组细胞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癌症、抑制哺乳动物恶性细胞增殖。
技术介绍
溶瘤病毒是指一类具有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与包装能力,实现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病毒。目前,多数研究通过改造一些自然界存在的致病力较弱的毒种,使其特异的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包装继而实现溶瘤作用。溶瘤病毒实现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第一,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第二,选择利用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调控病毒关键基因的表达使溶瘤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并表达毒性蛋白摧毁肿瘤细胞,并/或同时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相应的溶瘤病毒无法或减低在正常机体细胞内复制而不具有或减弱杀伤作用,因此溶瘤病毒具有高的抗肿瘤效应和低的副作用。近几十年来,溶瘤病毒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进展。目前腺病毒(adenov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包含:/n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编码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所述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分子用于特异性抑制PD-L1,所述抗PD-L1融合抗体包括:抗PD-L1单链抗体、IgG1铰链区以及IgG1 Fc区,所述抗PD-L1单链抗体通过IgG1铰链区与所述IgG1 Fc区相连,所述IgG1 Fc区具有T250Q和M248L氨基酸突变;以及/n第二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编码免疫刺激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编码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所述分泌型抗PD-L1融合抗体分子用于特异性抑制PD-L1,所述抗PD-L1融合抗体包括:抗PD-L1单链抗体、IgG1铰链区以及IgG1Fc区,所述抗PD-L1单链抗体通过IgG1铰链区与所述IgG1Fc区相连,所述IgG1Fc区具有T250Q和M248L氨基酸突变;以及
第二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编码免疫刺激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PD-L1单链抗体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任选地,所述IgG1铰链区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任选地,所述IgG1Fc区具有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任选地,所述抗PD-L1融合抗体具有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具有SEQIDNO:5~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刺激分子包括选自人类GM-CSF,Flt-3L,IL-2,IL-12,IL-15,IL-18,IL-24,TNF,IFNα,IFNβ,IFNγ,MIP-I,MIP-Iβ,MCP-I,RANTES的至少之一;
优选地,所述免疫刺激分子为GM-CS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瘤病毒构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体为牛痘病毒,所述牛痘病毒为WR株牛痘病毒,所述牛痘病毒中的胸苷激酶基因和生长因子基因失活;
任选地,所述第一核酸分子以及第二核酸分子设置于所述胸苷激酶基因的第240碱基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芬陈思毅
申请(专利权)人:艾生命序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