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PBO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54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7
如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与PBO纤维化学结构相似,有利于提高上浆剂与PBO纤维的相容性,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所述上浆剂克服了现有上浆剂与PBO纤维相容性差、上浆剂需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机溶剂、上浆剂中纳米增强体难以有效覆盖于纤维表面等难题。所述上浆剂以水为溶剂,绿色高效,其制备简单,环保,且所述上浆剂不仅能保持PBO纤维原有的拉伸强度,还能使得复合材料的IFSS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PBO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PBO纤维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PBO(全称聚苯撑苯并二噁唑)是一种全芳杂环的刚棒状液晶高分子,由干喷湿纺工艺制备的PBO纤维具有超高的强度、模量、耐热性和阻燃性,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纤维”,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高温生产及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BO纤维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然而,刚性结构使得PBO纤维表面非常光滑,而且缺少活性基团使其表面呈现极大的化学惰性,这些不足导致PBO纤维难以被基体树脂浸润,二者的界面粘结强度低,严重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围绕PBO纤维的表面修饰展开了大量研究,发展了多种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等离子体/辐照处理、偶联剂处理、共聚改性、氧化刻蚀和化学接枝等。上述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BO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但通常需以牺牲纤维本体的力学性能为代价。同时,处理步骤繁琐、反应时间长等问题使它们难以进行大规模、连续化的表面处理。上浆处理是碳纤维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条件温和、不损伤纤维、操作简单、易与纺丝生产线整合实现连续化处理等优势。然而,迄今国内外将上浆处理法应用于PBO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还十分少见。具体的有,宋波等将PBO纤维交替浸渍到二氧化钛(TiO2)的乙醇溶液(0.1~1wt%)和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四氢呋喃溶液(1wt%)中,得到表面包覆POSS/TiO2涂层的PBO纤维,其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提高30%(中国专利文献CN102634976A;BoSong.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SS/TiO2)nmulti~coatingsbasedonPBOfibersurfaceforimprovementofUVresistance.FibersandPolymers,2013,14(3),375~381);钱军等使用TiO2的乙醇溶液(0.7wt%)处理PBO纤维,使其复合材料的IFSS提高60%(JunQian.Improvementofinterfacialshearstrengthsofpolybenzobisoxazolefiber/epoxyresincompositebyn~TiO2coating.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3,127(4):2990~2995);刘荣彪等使用磷酸化的蓖麻油改性环氧树脂,并将其配成10wt%的乙醇溶液对PBO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复合材料的IFSS提高155%(RongbiaoLiu.Improvementoftheinterfacialshearstrengthof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fiber/epoxyresincompositeviaanovelsurfacecoatingagent.PolymerComposites,2016,37(4):1198~1205)。但是,上述上浆剂与PBO纤维化学结构迥异,导致二者相容性较差,上浆剂在纤维表面难以均匀分散。而且,上浆剂中有机溶剂的含量高达90wt%以上,上浆过程不仅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对环境也将造成较大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另外,上浆剂中的纳米增强体,如球形的TiO2和笼形的POSS达不到对纤维表面的有效覆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如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其中,n选自3~6的整数,A选自如下基团:M选自H或碱金属离子;Ar选自R、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OH、NH2、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基;m选自1~4的整数;表示连接位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n选自3、4或5;M选自H或Na;R、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OH、C1-3烷基、C1-3烷氧基或卤代C1-3烷基;m选自1、2、3或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选自如下式(I)~(II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Ar选自R选自H或OH。作为实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上所述式X所示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X-1与化合物X-2反应得到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其中,A、M、n具有如上所述的定义;当M选自碱金属离子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X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得到其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上述步骤中,所述反应在惰性气体下进行,例如在氮气氛围下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上述步骤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160℃;反应时间为1-24小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上述步骤中,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优选氢氧化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上述步骤中,式X-3所示的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2~4。作为实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采用如下方式制备:步骤(s1).将式(IV)~式(VI)所示的苯并噁唑二胺溶于反应溶剂,加入1,3-丙烷磺内酯,其中式(IV)~式(VI)所示的苯并噁唑二胺与1,3-丙烷磺内酯的摩尔比为1:1~4,N2保护下将体系温度升至50~150℃,搅拌反应1~12h,将反应物倒入丙酮中沉淀,抽滤并用丙酮冲洗滤饼,烘干后将粗产物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其中粗产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2,旋蒸除去水并进一步烘干得到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其中,Ar选自R选自H或OH。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式X所示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X-1所示苯并噁唑二胺化合物的合成,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化合物A、化合物B和氯化亚锡加入多聚磷酸中,其中化合物A、化合物B和氯化亚锡的摩尔比为1:2~2.5:0.1~0.3,多聚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为80~85wt%;N2保护下缓慢升温至100~140℃,搅拌,随后升温至150~200℃,继续搅拌反应1~15h得到酒红色透明溶液;将上述溶液倒入水中沉淀,抽滤并用水反复冲洗滤饼,直至滤液pH接近6~8,烘干得到粗产物;对粗产物进行重结晶,得到X-1所示苯并噁唑二胺;上述步骤(s1’)中所述的反应物A为4,6-二氨基间苯二酚二盐酸盐、3,3'-二羟基联苯胺、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中的任意一种,反应物B为对氨基苯甲酸或4-氨基水杨酸时,最终得到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反应物A为2,4-二氨基酚二盐酸盐,反应物B为对氨基苯甲酸或4-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如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如下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



其中,n选自3~6的整数,A选自如下基团:M选自H或碱金属离子;Ar选自R、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OH、NH2、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基;m选自1~4的整数;表示连接位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n选自3、4或5;M选自H或Na;R、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OH、C1-3烷基、C1-3烷氧基或卤代C1-3烷基;m选自1、2、3或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选自如下式(I)~(II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Ar选自



R选自H或OH;
优选地,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式X所示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化合物X-1与化合物X-2反应得到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



其中,A、M、n具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定义;
当M选自碱金属离子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X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得到其盐。


5.一种上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剂是包括有机树脂、乳化剂、润滑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水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乳化剂含量为有机树脂的1~20wt%;润滑剂含量为有机树脂的0.3~5wt%;式X所示的苯并噁唑离子化合物含量为有机树脂的0.5~60wt%;所述上浆剂的固含量为0.05~8wt%;
所述的有机树脂为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润滑剂为聚氧乙烯醚、丁基硬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华李春成肖耀南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