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6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第一电机支架、第二电机支架和密封轴承,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开设有缓流槽、混凝腔、絮凝腔、沉淀腔和储水腔,所述缓流槽右端底部设置有缓流挡板,所述混凝腔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混凝隔板,所述絮凝腔右端底部设置有絮凝隔板,所述沉淀腔右端底部设置有沉淀隔板,所述沉淀腔右侧上端设置有架空板,所述架空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稳流板,所述左稳流板顶端中部与混凝隔板顶端架设固定有安装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很好的将矿山污水中的部分粗颗粒和一些细颗粒的尾砂及时沉淀下来从而缓解水仓清理压力以及降低水泵磨损程度的新型沉淀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现有技术中矿山污水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很好的将部分粗颗粒和一些细颗粒的尾砂及时的沉淀下来,不能够很好的缓解水仓的清理压力以及降低水泵的磨损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沉淀池。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很好的将矿山污水中的部分粗颗粒和一些细颗粒的尾砂及时沉淀下来从而缓解水仓清理压力以及降低水泵磨损程度的新型沉淀池。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第一电机支架、第二电机支架和密封轴承,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开设有缓流槽、混凝腔、絮凝腔、沉淀腔和储水腔,所述缓流槽右端底部设置有缓流挡板,所述混凝腔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混凝隔板,所述絮凝腔右端底部设置有絮凝隔板,所述沉淀腔右端底部设置有沉淀隔板,所述沉淀腔右侧上端设置有架空板,所述架空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稳流板,所述左稳流板顶端中部与混凝隔板顶端架设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左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混凝腔左侧顶端的混凝剂喷射板,所述安装座左端通过第一电机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设置在混凝腔中,所述絮凝腔中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涡流罩支板,两对称设置的涡流罩支板内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涡流罩前后两侧,前端的涡流罩支板顶端设置有絮凝剂喷射管,所述安装座中部通过第二电机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设置在涡流罩内部,所述沉淀腔底端设有锥形的刮泥槽,所述刮泥槽底端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嵌入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三搅拌轴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刮泥板,所述电机安装槽顶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搅拌轴通过密封轴承固定安装在连接孔上端,所述沉淀隔板上端左侧与架空板右侧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组过滤孔,所述沉淀隔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右稳流板,所述右稳流板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沉淀池本体右端外壁上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缓流槽为从左向右向下倾斜7°角,且所述缓流槽右端为由下至上连接缓流挡板左侧顶端的弧形过渡侧壁。优选的,所述混凝剂喷射板内侧中部设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组分流孔,所述分流腔中部连通有混凝剂喷射管。优选的,前端的涡流罩支板内部设有絮凝剂连通孔,所述涡流罩前端内侧设有絮凝剂喷出孔,所述絮凝剂连通孔底端连通絮凝剂喷出孔。优选的,所述刮泥槽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组落泥孔,若干组落泥孔底端均连通有环形集合槽,所述环形集合槽右端连通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右端连通有污泥泵输入端,所述污泥泵固定安装在沉淀池本体右端下部,所述污泥泵电性连接有电源。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PLC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有电源,所述PLC控制器型号为S-,所述PLC控制器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污泥泵输入端。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为从左往右向上倾斜2°角,所述出水孔右端连通储水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缓流槽、混凝腔、絮凝腔以及沉淀腔及相关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很好的将矿山污水中的部分粗颗粒和一些细颗粒的尾砂及时沉淀下来从而缓解水仓清理压力,使进入储水腔中的水中杂质含量较低,降低水泵磨损程度,同时通过刮泥槽、落泥孔、排泥孔、刮泥板和污泥泵的配合使用,能够及时的清理掉沉淀腔中的污泥,避免影响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侧视角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分流腔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絮凝剂连通孔处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在排泥孔处的剖视图。图中:1-沉淀池本体,101-缓流槽,102-混凝腔,103-絮凝腔,104-沉淀腔,105-刮泥槽,106-落泥孔,107-排泥孔,108-储水腔,2-缓流挡板,3-混凝隔板,4-絮凝隔板,5-沉淀隔板,6-架空板,7-左稳流板,8-安装座,9-混凝剂喷射板,901-分流腔,902-分流孔,10-混凝剂喷射管,11-第一电机支架,12-第一电机,13-第一搅拌轴,14-第一搅拌叶,15-涡流罩支板,1501-絮凝剂连通孔,16-涡流罩,17-絮凝剂喷射管,18-第二电机支架,19-第二电机,20-第二搅拌轴,21-第二搅拌叶,22-第三电机,23-第三搅拌轴,24-密封轴承,25-刮泥板,26-过滤隔板,2601-过滤孔,27-右稳流板,2701-出水孔,28-污泥泵,29-PLC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第一电机支架11、第二电机支架18和密封轴承24,沉淀池本体1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开设有缓流槽101、混凝腔102、絮凝腔103、沉淀腔104和储水腔108,缓流槽101右端底部设置有缓流挡板2,混凝腔102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混凝隔板3,絮凝腔103右端底部设置有絮凝隔板4,沉淀腔104右端底部设置有沉淀隔板5,沉淀腔104右侧上端设置有架空板6,架空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左稳流板7,左稳流板7顶端中部与混凝隔板3顶端架设固定有安装座8,安装座8左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混凝腔102左侧顶端的混凝剂喷射板9,安装座8左端通过第一电机支架11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13,第一搅拌轴13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14,第一搅拌叶14设置在混凝腔102中,絮凝腔103中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涡流罩支板15,两对称设置的涡流罩支板15内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涡流罩16前后两侧,前端的涡流罩支板15顶端设置有絮凝剂喷射管17,安装座8中部通过第二电机支架18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底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轴20,第二搅拌轴20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1)、第一电机支架(11)、第二电机支架(18)和密封轴承(24),所述沉淀池本体(1)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开设有缓流槽(101)、混凝腔(102)、絮凝腔(103)、沉淀腔(104)和储水腔(108),所述缓流槽(101)右端底部设置有缓流挡板(2),所述混凝腔(102)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混凝隔板(3),所述絮凝腔(103)右端底部设置有絮凝隔板(4),所述沉淀腔(104)右端底部设置有沉淀隔板(5),所述沉淀腔(104)右侧上端设置有架空板(6),所述架空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左稳流板(7),所述左稳流板(7)顶端中部与混凝隔板(3)顶端架设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左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混凝腔(102)左侧顶端的混凝剂喷射板(9),所述安装座(8)左端通过第一电机支架(11)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13),所述第一搅拌轴(13)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14),所述第一搅拌叶(14)设置在混凝腔(102)中,所述絮凝腔(103)中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涡流罩支板(15),两对称设置的涡流罩支板(15)内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涡流罩(16)前后两侧,前端的涡流罩支板(15)顶端设置有絮凝剂喷射管(17),所述安装座(8)中部通过第二电机支架(18)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底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轴(20),所述第二搅拌轴(20)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21),所述第二搅拌叶(21)设置在涡流罩(16)内部,所述沉淀腔(104)底端设有锥形的刮泥槽(105),所述刮泥槽(105)底端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嵌入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2),所述第三电机(22)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搅拌轴(23),所述第三搅拌轴(23)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刮泥板(25),所述电机安装槽顶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搅拌轴(23)通过密封轴承(24)固定安装在连接孔上端,所述沉淀隔板(5)上端左侧与架空板(6)右侧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隔板(26),所述过滤隔板(26)上均匀设有若干组过滤孔(2601),所述沉淀隔板(5)顶端固定连接有右稳流板(27),所述右稳流板(27)下端设有出水孔(2701),所述沉淀池本体(1)右端外壁上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1)、第一电机支架(11)、第二电机支架(18)和密封轴承(24),所述沉淀池本体(1)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开设有缓流槽(101)、混凝腔(102)、絮凝腔(103)、沉淀腔(104)和储水腔(108),所述缓流槽(101)右端底部设置有缓流挡板(2),所述混凝腔(102)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混凝隔板(3),所述絮凝腔(103)右端底部设置有絮凝隔板(4),所述沉淀腔(104)右端底部设置有沉淀隔板(5),所述沉淀腔(104)右侧上端设置有架空板(6),所述架空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左稳流板(7),所述左稳流板(7)顶端中部与混凝隔板(3)顶端架设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左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混凝腔(102)左侧顶端的混凝剂喷射板(9),所述安装座(8)左端通过第一电机支架(11)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13),所述第一搅拌轴(13)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14),所述第一搅拌叶(14)设置在混凝腔(102)中,所述絮凝腔(103)中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涡流罩支板(15),两对称设置的涡流罩支板(15)内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涡流罩(16)前后两侧,前端的涡流罩支板(15)顶端设置有絮凝剂喷射管(17),所述安装座(8)中部通过第二电机支架(18)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底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轴(20),所述第二搅拌轴(20)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21),所述第二搅拌叶(21)设置在涡流罩(16)内部,所述沉淀腔(104)底端设有锥形的刮泥槽(105),所述刮泥槽(105)底端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嵌入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2),所述第三电机(22)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搅拌轴(23),所述第三搅拌轴(23)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刮泥板(25),所述电机安装槽顶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搅拌轴(23)通过密封轴承(24)固定安装在连接孔上端,所述沉淀隔板(5)上端左侧与架空板(6)右侧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战明袁世伦徐刚陈金平刘守安聂进学刘文龙冯兴蒙郑顺喜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