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5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6
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洞工程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隧洞施工工程部分位于流域水环境敏感区,线路跨度大,强岩溶化地层范围广,水环境交互影响深远,其中存在的影响包括:隧洞排水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隧洞建成后地表工程建设施工污水通过隧洞排水孔可能的渗漏影响、隧洞部分地段可能存在地下水铁锰超标影响;此外,由于工程施工渣场、施工场地等区域水土保持要求高。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也存在对隧洞施工工程的要求,因此隧洞施工中排水就变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隧洞排水方案的不足如下:1、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由于絮凝反应池范围大,通药时难以对整个反应池进行均匀覆盖,从而难以起到均匀反应絮凝的效果。、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往往施加不止一种药剂,药剂充分混合后絮凝效果提升,然而现有技术往往是将两种药剂倒入一个反应罐里再混合,自动化程度差且流量控制繁琐。、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往往采用普通球阀对通流量进行控制,然而球阀的开度控制并不精准且不能定量,原因如下:球阀的阀口开度变换不是一个线性的变化,随着球阀转动,开口面积变化并不是线性递增/递减的,而是曲线或阶跃变化,因此虽然能控制开度大小和流量大小,并不能精量控制和定量控制。、现有技术的单向阀,存在回位弹簧,使得压力不足以打开单向阀时关闭单向阀,然而这容易造成无法流出的液体残留,严重的会造成一定水击,而且液体残留的话对于精量控制也是一种损害。<br>、现有技术的汇流,往往呈拉链式汇流,造成一定水击,影响设备寿命。、现有技术的旋流盘,汇流效果较弱,混合效果也相对比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包括:旋流盘、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其中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六区,当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时,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八区;其中所述小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所述大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且位于所述小流量通道的下方;所述小流量通道为弧形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数量为四。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段。进一步的,所述阀颈与阀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的水平中心线穿过所述大流量通道的管壁。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阀座外侧设有补偿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球体下侧设有下阀杆辅助驱动。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阀体管道的直径。进一步的,球体表面的八个分区被密封阀座限定范围。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盘对应漏斗的位置上方开口以接纳所述搅拌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1点,在絮凝池中采用了旋转搅拌叶对助凝剂和混凝剂以及池水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加快了混合速度。、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2点,对两个加药管进行了汇流设计,汇流后在旋流盘中预备混合,在漏斗中经过旋流进行混合。、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3点,对球阀表面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巧妙的仅仅凭借单个球阀的旋转就可以实现精确、定量的流量调整,且保留正常通断功能。、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4点,设计了避免残留的步骤,通过斜流通道使得液体更容易迅速通过单向口,设计了让位管头可以实现短暂支撑,避免单向阀球迅速落下。、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5点,设计了切向汇流方案,使得汇流的水击更小,汇流更均匀。、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6点,设计了旋流盘、搅拌叶、汇流锥管等多个混合方案,大大提高了混合效果。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水整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旋流盘系统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汇流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控制球阀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球体分区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预沉池2、絮凝反应池3、沉淀池4、加药房5、旋流盘6、第一加药管7、第二加药管8、控制球阀9、汇流锥管10、螺旋通道外圈11、搅拌杆12、搅拌叶13、漏斗14、斜流通道15、单向阀球16、排流通道17、封堵块18、入流管19、让位管头20、阀体21、球体22、阀杆23、阀颈24、小流量通道25、密封阀座26、大流量通道27、第一区28、第二区29、第三区30、第四区31、第五区32、第六区33、第七区34、第八区35、第一口36、第四口37、第三口38、第二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包括:旋流盘、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旋流盘、所述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 、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n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n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n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其中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六区;当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时,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八区;其中所述小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所述大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且位于所述小流量通道的下方;所述小流量通道为弧形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旋流盘、所述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
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
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
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鹏昌谢晓波彭学军罗运杰黄苛杨文国尹来容汤宇钟东杨雄杨自刚王小锋艾亮徐凯彭志豪王渊李孟阳童昌林巍杰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