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2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包括外壳、电加热组件、铝胆以及锅盖,外壳具有上开口的容置腔,铝胆一体嵌合于容置腔,锅盖盖合于铝胆的上开口处,还包括支撑板和加热盒,支撑板包括底板体、沿底板体外周边缘伸出的环形纵向板体以及沿环形纵向板体顶部的外周边缘伸出的周向沿板体,周向沿板体卡合于铝胆上开口处的环边,加热盒放置于底板体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使本申请的电饭锅具有双层加热区域,即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的电饭锅时,不仅可将待蒸煮的米饭放置于铝胆中,而且可将待加热的菜类放置于加热盒,从而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时热传导效果好,可循环使用,环保、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
技术介绍
目前,电饭锅是一种内胆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可以对食物加热保温的电饭锅。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电饭锅,包括外壳、电加热组件、铝胆以及锅盖,外壳具有上开口的容置腔,铝胆一体嵌合于容置腔,锅盖盖合于铝胆的上开口处。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在蒸煮饭的过程中,只能用于煮饭,致使用户使用不便。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包括外壳、电加热组件、铝胆以及锅盖,外壳具有上开口的容置腔,铝胆一体嵌合于容置腔,锅盖盖合于铝胆的上开口处,还包括支撑板和加热盒,支撑板包括底板体、沿底板体外周边缘伸出的环形纵向板体以及沿环形纵向板体顶部的外周边缘伸出的周向沿板体,周向沿板体卡合于铝胆上开口处的环边,所述加热盒放置于所述底板体的上表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盒包括具有上开口的第一盒体和至少一个隔板体,沿所述第一盒体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设有数个相向对称凹陷的沿台部,其中所述隔板体为一个时,位于第一盒体一侧的内侧壁的沿台部为两个,所述隔板体沿纵向插设于位于第一盒体一侧的内侧壁的两个沿台部之间,使所述第一盒体的放置区域一分为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盒包括具有上开口的第二盒体和盖板体,所述盖板体盖合于第二盒体的上开口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体设有数个沿轴向方向设置的通气孔和环绕于通气孔的数个槽形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气孔等距相间设置,沿所述底板体长度方向的每相邻的两个槽形孔等距相间设置,沿所述底板体宽度方向的每相邻的两个槽形孔等距相间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孔为三个,每个所述通气孔呈圆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线路板、加热弯管、电源插座,所述线路板固定于铝胆的底部,所述加热弯管环绕地固定于铝胆的底部,所述电源插座固定于外壳的内侧壁,所述加热弯管和所述电源插座均分别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一体件。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上述的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支撑板和由锡纸制成的加热盒,支撑板的周向沿板体卡合于铝胆上开口处的环边,加热盒放置于支撑板的底板体的上表面;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使本申请的电饭锅具有双层加热区域,即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的电饭锅时,不仅可将待蒸煮的米饭放置于铝胆中,而且可将待加热的菜类放置于加热盒,从而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时热传导效果好,可循环使用,环保、成本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图5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的第一种加热盒结构(不含隔板体)示意图;图7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的第二种加热盒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面图;图9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控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外壳的容置腔为内,以外壳的外壁为外。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包括外壳1、电加热组件2、铝胆3以及锅盖4,外壳1具有上开口100的容置腔10,铝胆3一体嵌合于容置腔10,锅盖4盖合于铝胆3的上开口30处,还包括支撑板5和加热盒6,支撑板5包括底板体50、沿底板体50外周边缘伸出的环形纵向板体51以及沿环形纵向板体51顶部的外周边缘伸出的周向沿板体52,周向沿板体52卡合于铝胆3上开口30处的环边(图中未示出),所述加热盒6放置于所述底板体50的上表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使本申请的电饭锅具有双层加热区域,即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的电饭锅时,不仅可将待蒸煮的米饭放置于铝胆3中,而且可将待加热的菜类放置于加热盒6,从而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时热传导效果好,可循环使用,环保、成本低。对于上述的加热盒6,本技术提供两种较佳的实施结构,但不限于此。第一种加热盒6的结构为:结合图2、图3以及图6所示,所述加热盒6包括具有上开口600的第一盒体60和至少一个隔板体61,沿所述第一盒体60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设有数个相向对称凹陷的沿台部601,其中所述隔板体61为一个时,位于第一盒体60一侧的内侧壁的沿台部601为两个,所述隔板体61沿纵向插设于位于第一盒体60一侧的内侧壁的两个沿台部601之间,使所述第一盒体60的放置区域一分为二。第二种加热盒的结构为: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加热盒6包括具有上开口620的第二盒体62和盖板体63,所述盖板体63盖合于第二盒体62的上开口620处。结合图5所示,所述底板体50设有数个沿轴向方向设置的通气孔500和环绕于通气孔500的数个槽形孔501,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气孔500等距相间设置,沿所述底板体50长度方向的每相邻的两个槽形孔501等距相间设置,沿所述底板体50宽度方向的每相邻的两个槽形孔501等距相间设置。设置前述的通气孔500和槽形孔501,有助于从内胆中产生的蒸汽飞散至加热盒6,使放置于加热盒6内的待加热的食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加热,节省了加热的时间、速度快,从而提升了加热的效率。结合图5所示,所述通气孔500为三个,每个所述通气孔500呈圆形。结合图1和图9所示,所述电加热组件2包括线路板20、加热弯管21、电源插座22,所述线路板20固定于铝胆3的底部,所述加热弯管21环绕地固定于铝胆3的底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包括外壳、电加热组件、铝胆以及锅盖,外壳具有上开口的容置腔,铝胆一体嵌合于容置腔,锅盖盖合于铝胆的上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和加热盒,支撑板包括底板体、沿底板体外周边缘伸出的环形纵向板体以及沿环形纵向板体顶部的外周边缘伸出的周向沿板体,周向沿板体卡合于铝胆上开口处的环边,所述加热盒放置于所述底板体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包括外壳、电加热组件、铝胆以及锅盖,外壳具有上开口的容置腔,铝胆一体嵌合于容置腔,锅盖盖合于铝胆的上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和加热盒,支撑板包括底板体、沿底板体外周边缘伸出的环形纵向板体以及沿环形纵向板体顶部的外周边缘伸出的周向沿板体,周向沿板体卡合于铝胆上开口处的环边,所述加热盒放置于所述底板体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盒包括具有上开口的第一盒体和至少一个隔板体,沿所述第一盒体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设有数个相向对称凹陷的沿台部,其中所述隔板体为一个时,位于第一盒体一侧的内侧壁的沿台部为两个,所述隔板体沿纵向插设于位于第一盒体一侧的内侧壁的两个沿台部之间,使所述第一盒体的放置区域一分为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加热盒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盒包括具有上开口的第二盒体和盖板体,所述盖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食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