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09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包括桁架以及设置在桁架上的滑道,所述桁架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三部件传送机构、传动轴压装机、校直焊接机、中端冷却传送架、校直机、动平衡机以及产品输出传送架,所述三部件传送机构用以将传动轴头、传动轴管以及传动轴尾分别向传动轴压装机侧进行输送;所述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第一转运机构以及转运机械手,该转运机械手可将校直焊接机上经过加工完毕的传动轴依次向中端冷却传送架、校直机以及动平衡机上进行转运,并最终转运至所述产品输出传送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这种生产线具备自动化能力,将多种设备进行集成,可减少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轴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传动轴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传动轴由传动轴头、传动轴管以及传动轴尾组成,在针对传动轴生产时需要将上述三者进行压装成一整体,并将压装后的传动轴进行校直、动平衡处理,从而制得复合产品质量的传动轴。由于传动轴的生产是采用多工序逐步完成的,而现阶段,每个设备均是采用一人一机的方式,操作一次完成一道工序。对于需要多工序完成汽车传动轴的生产,则需要多台相互独立的配套设施,多人多次操作,由此就涉及到工序间设备的空间排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员流转复杂问题。此外,多人操作受人为因素干扰很大,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以至于生产的传动轴稳定性差,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因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轴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具备自动化能力,将多种设备进行集成,可减少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包括桁架以及设置在桁架上的滑道,所述桁架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三部件传送机构、传动轴压装机、校直焊接机、中端冷却传送架、校直机、动平衡机以及产品输出传送架,所述三部件传送机构用以将传动轴头、传动轴管以及传动轴尾分别向传动轴压装机侧进行输送;所述滑道上滑动设置有可将三部件传送机构上的传动轴头、传动轴管以及传动轴尾同时向传动轴压装机上转运的第一转运机构,所述第一转运机构还将传动轴压装机上压装完毕的传动轴再次转运至校直焊接机上进行焊接、校直作业;所述滑道上还滑动设置有转运机械手,该转运机械手可将校直焊接机上经过加工完毕的传动轴依次向中端冷却传送架、校直机以及动平衡机上进行转运,并最终转运至所述产品输出传送架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轴压装机包括具有滑轨的机架,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可移推力机以及第二可移推力机,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机、第二压力机,所述第一压力机、第二压力机中至少一个可驱动第一可移推力机以及第二可移推力机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滑轨上还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轴颈夹具,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分别对传动轴头、传动轴尾进行夹紧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对传动轴管夹紧固定的第二轴颈夹具,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以及若干个第二轴颈夹具可使传动轴头、传动轴尾以及传动轴管保持同轴心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力机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穿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推力杆和连动杆,所述推力杆与连动杆的同一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可移推力机/第二可移推力机固定连接或抵接,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可驱动连动杆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推力杆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机壳的一侧还设置有可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的伸缩端可穿过机壳于其内部与限位孔配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可移推力机/第二可移推力机均包括有可与滑轨相配合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推力杆固定连接或抵接的联轴法兰,所述移动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法兰定位榫,所述传动轴头以及传动轴尾上均设置有可与法兰定位榫相配合的法兰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可移推力机/第二可移推力机还包括推出气缸,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气缸座上,所述气缸座的一端与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推出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气缸座的一端配合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位于第一轴颈夹具上;当所述气缸座的一侧运动至与抵接块相接触时,所述法兰定位榫与传动轴头/传动轴尾定位到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颈夹具以及第二轴颈夹具均包括有一对夹指,一对所述夹指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缺口,所述夹持缺口可与传动轴头/传动轴尾、传动轴管相配合,每个所述夹指的下方均设置有摆臂,每个所述摆臂朝向另一摆臂的一侧均设置有置物槽,两个所述置物槽内均设置有同一个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臂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摆臂上均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一对夹指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限位块与夹指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摆臂的一侧均穿设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均与滑轨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臂的一侧穿设有中间销,所述中间销的上端设置有用以支撑工件的支撑托,所述支撑托与旋转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旋转臂上端面相抵,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托下端面相抵;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条上啮合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抵接于齿条侧边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支架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与第一轴颈夹具或第二轴颈夹具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直焊接机包括有架体、工作台、主轴头A、主轴头B以及用于监测传动轴圆周跳动的检测机构,所述主轴头A与主轴头B分别将汽车传动轴两端进行固定;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焊接机构,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可对焊接机构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的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焊接机构对汽车传动轴待焊部位进行焊接;所述焊接机构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于传动轴两端的待焊接部位,所述待焊接部位为传动轴管两端分别和传动轴头、传动轴尾的连接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段独立的导轨,每段所述导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分别对主轴头A以及主轴头B进行支撑,每段所述导轨的一端均设置有可驱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的第四驱动件,两个所述移动板均穿设有同一个用以保护导轨的遮挡件;每段所述导轨均由两个相互平行的驱动轨道组成,每个所述驱动轨道上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上端面与同一个移动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动块朝向另一活动块的一侧均设置有可与遮挡件相配合的让位槽;所述遮挡件包括有具有容纳槽的固定板,所述容纳槽可用于盛放焊接时所产生的琐屑等杂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可与让位槽相配合的折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与主轴头相连的测架,所述测架的一侧铰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设置有位于传动轴上方的压杆,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抵接有检测器,所述测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以固定检测器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用以保护检测器不受焊接影响的挡板,所述挡板与转动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位于所述转动板一端压杆与传动轴表面相接触,位于所述传动板的另一端与检测器相接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生产线具备自动化能力,集成了三部件传送机构、传动轴压装机、校直焊接机、中端冷却传送架、校直机、动平衡机以及产品输出传送架,通过合理化空间布局、减少人员的使用。此外,通过将多种设备进行集成,可减少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生产线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50)以及设置在桁架(50)上的滑道(51),所述桁架(50)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三部件传送机构(52)、传动轴压装机(53)、校直焊接机(54)、中端冷却传送架(55)、校直机(56)、动平衡机(57)以及产品输出传送架(58),所述三部件传送机构(52)用以将传动轴头(8)、传动轴管(10)以及传动轴尾(9)分别向传动轴压装机(53)侧进行输送;/n所述滑道(51)上滑动设置有可将三部件传送机构(52)上的传动轴头(8)、传动轴管(10)以及传动轴尾(9)同时向传动轴压装机(53)上转运的第一转运机构(59),所述第一转运机构(59)还将传动轴压装机(53)上压装完毕的传动轴再次转运至校直焊接机(54)上进行焊接、校直作业;所述滑道(51)上还滑动设置有转运机械手(60),该转运机械手(60)可将校直焊接机(54)上经过加工完毕的传动轴依次向中端冷却传送架(55)、校直机(56)以及动平衡机(57)上进行转运,并最终转运至所述产品输出传送架(5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50)以及设置在桁架(50)上的滑道(51),所述桁架(50)的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三部件传送机构(52)、传动轴压装机(53)、校直焊接机(54)、中端冷却传送架(55)、校直机(56)、动平衡机(57)以及产品输出传送架(58),所述三部件传送机构(52)用以将传动轴头(8)、传动轴管(10)以及传动轴尾(9)分别向传动轴压装机(53)侧进行输送;
所述滑道(51)上滑动设置有可将三部件传送机构(52)上的传动轴头(8)、传动轴管(10)以及传动轴尾(9)同时向传动轴压装机(53)上转运的第一转运机构(59),所述第一转运机构(59)还将传动轴压装机(53)上压装完毕的传动轴再次转运至校直焊接机(54)上进行焊接、校直作业;所述滑道(51)上还滑动设置有转运机械手(60),该转运机械手(60)可将校直焊接机(54)上经过加工完毕的传动轴依次向中端冷却传送架(55)、校直机(56)以及动平衡机(57)上进行转运,并最终转运至所述产品输出传送架(5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压装机(53)包括具有滑轨(1)的机架(2),所述滑轨(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可移推力机(3)以及第二可移推力机(4),所述机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机(5)、第二压力机(6),所述第一压力机(5)、第二压力机(6)中至少一个可驱动第一可移推力机(3)以及第二可移推力机(4)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滑轨(1)上还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轴颈夹具(7),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7)分别对传动轴头(8)、传动轴尾(9)进行夹紧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对传动轴管(10)夹紧固定的第二轴颈夹具(11),两个所述第一轴颈夹具(7)以及若干个第二轴颈夹具(11)可使传动轴头(8)、传动轴尾(9)以及传动轴管(10)保持同轴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机(5)包括有机壳(12),所述机壳(12)的一侧穿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推力杆(13)和连动杆(14),所述推力杆(13)与连动杆(14)的同一端通过固定板(15)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杆(13)的另一端与第一可移推力机(3)/第二可移推力机(4)固定连接或抵接,所述机壳(12)的一侧设置有可驱动连动杆(14)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16);
所述推力杆(1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7),所述机壳(12)的一侧还设置有可与限位孔(17)相配合的限位气缸(18),所述限位气缸(18)的伸缩端可穿过机壳(12)于其内部与限位孔(17)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移推力机(3)/第二可移推力机(4)均包括有可与滑轨(1)相配合的移动座(23),所述移动座(23)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推力杆(13)固定连接或抵接的联轴法兰(24),所述移动座(23)的另一侧设置有法兰定位榫(25),所述传动轴头(8)以及传动轴尾(9)上均设置有可与法兰定位榫(25)相配合的法兰孔(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移推力机(3)/第二可移推力机(4)还包括推出气缸(27),所述推出气缸(27)设置在气缸座(28)上,所述气缸座(28)的一端与移动座(23)固定连接,所述推出气缸(27)的伸缩端穿过气缸座(28)的一端配合有抵接块(29),所述抵接块(29)位于第一轴颈夹具(7)上;当所述气缸座(28)的一侧运动至与抵接块(29)相接触时,所述法兰定位榫(25)与传动轴头(8)/传动轴尾(9)定位到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传动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颈夹具(7)以及第二轴颈夹具(11)均包括有一对夹指(30),一对所述夹指(30)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缺口(31),所述夹持缺口(31)可与传动轴头(8)/传动轴尾(9)、传动轴管(10)相配合,每个所述夹指(30)的下方均设置有摆臂(32),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华梁勇徐志坚吴胜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佛尔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