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斜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02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斜楔结构,设于冲压模具上,以可构成构件的翻边成型,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复合斜楔结构包括滑动设于下模座上的滑车,以及固设于滑车上的、可固定构件的固定组件,还包括滑动设于上模座上的斜楔滑块,以及固设于斜楔滑块上的翻边镶块,还包括设于斜楔滑块及滑车之间的导向机构,当上模座相对于下模座移动时,斜楔滑块可由导向机构的引导而相对于滑车导向滑动,使得翻边镶块可匹配于固定组件、而依次构成构件边缘的垂直翻边以及向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可在一套模具内完成构件的侧向翻边,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模具开发制造成本,并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斜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斜楔结构。
技术介绍
部分构件需要通过侧翻边工序加工成型,一个典型的例子如车辆外覆盖件中的顶盖天窗。目前,对这些构件进行侧翻边工序通常需要开发两套冲压模具,首先由其中一个冲压模具对构件进行垂直翻边,再将构件移至另一个冲压模具上,再由该冲压模具对构件进行侧翻边成型。构件的侧翻边工序通过两套模具加工成型,不仅大量增加了模具的设计、开发以及加工成本,而且构件在两套模具上的多次定位对构件的加工精度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复合斜楔结构,以能够在一套模具上完成构件的侧向翻边工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斜楔结构,设于冲压模具上,以可构成构件的翻边成型,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复合斜楔结构包括:滑车,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上,且于所述滑车上固设有可固定所述构件的固定组件,并于所述固定组件上构造有组件成型面,所述组件成型面因随动于所述滑车而具有可构成所述构件翻边成型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构成所述构件脱离所述固定组件的非工作位置;斜楔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座上,并于所述斜楔滑块和所述滑车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且于所述上模座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运动时,所述斜楔滑块因所述导向机构的引导而可具有相对于所述滑车的导向滑动;翻边镶块,固设于所述斜楔滑块上,并于所述翻边镶块上构造有镶块成型面,且所述翻边镶块可因随动于所述斜楔滑块,而使所述镶块成型面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以匹配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组件成型面,而可依次构成所述构件边缘的垂直翻边和向所述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进一步的,所述镶块成型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接的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且所述第二成型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面倾斜设置;所述组件成型面包括由上往下依次相接的第四成型面、第五成型面、第六成型面,且所述第四成型面和所述第六成型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型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五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构成所述第一成型面抵压所述构件边缘的第一导向单元,以及构成所述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二成型面分别匹配于所述第六成型面和所述第五成型面、而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的第二导向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滑车及所述斜楔滑块上的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且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及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布置有引导所述第一成型面抵压所述构件边缘的竖导向面。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及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分别构造有引导所述翻边镶块移动至所述构件边缘上方的斜导向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滑车及所述斜楔滑块上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且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布置有引导所述第一成型面和所述第二成型面分别匹配于所述第六成型面和所述第五成型面、而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的导向斜面。进一步的,于所述滑车上固设有支撑件,并于所述下模座上固设有支撑单元,且所述支撑单元可构成对所述支撑件的滑动支撑。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上设有润滑材料层。进一步的,于所述下模座上构造有使所述组件成型面于所述工作位置定位的定位单元。进一步的,于所述滑车上构造有回程定位部,并于所述斜楔滑块上构造有回程定位件,且所述回程定位件可与所述回程定位部构成阻挡配合,以构成对所述斜楔滑块构成所述构件翻边成型后复位的定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通过组件成型面及镶块成型面的设置,可在一套模具内完成构件边缘相对于构件本体的垂直翻边,及构件边缘向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无需单独开发构成构件垂直翻边的模具,因而可节省模具成本,并提高构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的左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状态下复合斜楔结构的整体结构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C-C处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图11为图8中D-D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座,101-上模座本体,102-上模座滑动盖板,11-斜楔滑块,111-翻边镶块,1111-第一成型面,1112-第二成型面,1113-第三成型面,12-氮气弹簧,2-下模座,21-下模座本体,22-下模座滑动盖板,23-氮气弹簧,24-支撑单元,241-润滑材料层,3-滑车,31-固定组件,311-第四成型面,312-第五成型面,313-第六成型面,32-支撑件,41-第一导向单元,411-第一导向块,412-第二导向块,4131-第一竖导向面,4131-第二竖导向面,4141-第一斜导向面,4142-第二斜导向面,42-第二导向单元,421-第一导向板,422-第二导向板,4231-第一导向斜面,4232-第二导向斜面,5-定位单元,6-缓冲单元,71-回程定位部,72-回程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斜楔结构,其设于冲压模具上,以可构成构件的翻边成型,具体来说是构件的构件边缘相对于构件本体的侧向翻边成型。其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如图1至图11所示,该复合斜楔结构包括滑动设于下模座2上的滑车3,以及固设于滑车3上的、可用于固定上述构件的固定组件31。此外,该复合斜楔结构还包括滑动设于上模座1上的斜楔滑块11,以及固设于斜楔滑块11上的翻边镶块111。上述的复合斜楔结构还包括设于斜楔滑块11及滑车3之间的导向机构,当上模座1相对于下模座2移动时,斜楔滑块11可因导向机构的引导而相对于滑车3导向滑动,使得翻边镶块111可随动于斜楔滑块11,并匹配于固定组件31,依次构成构件边缘的垂直翻边、及向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上述下模座2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该下模座2包括下模座本体21,在该下模座本体21的两相对侧布置有下模座滑动盖板22,两下模座滑动盖板22可与下模座本体21围成T形槽。上述滑车3与该T形槽相适配,使得该滑车3可在该下模座2上沿T形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驱使该滑车3可相对于下模座2滑动的动力源为氮气弹簧23,该氮气弹簧23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的滑车3因可相对于下模座2滑动,故可方便的构成对构件的翻边成型,还可方便的将翻边成型后的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斜楔结构,设于冲压模具上,以可构成构件的翻边成型,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斜楔结构包括:/n滑车(3),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2)上,且于所述滑车(3)上固设有可固定所述构件的固定组件(31),并于所述固定组件(31)上构造有组件成型面,所述组件成型面因随动于所述滑车(3)而具有可构成所述构件翻边成型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构成所述构件脱离所述固定组件(31)的非工作位置;/n斜楔滑块(11),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座(1)上,并于所述斜楔滑块(11)和所述滑车(3)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且于所述上模座(1)相对于所述下模座(2)运动时,所述斜楔滑块(11)因所述导向机构的引导而可具有相对于所述滑车(3)的导向滑动;/n翻边镶块(111),固设于所述斜楔滑块(11)上,并于所述翻边镶块(111)上构造有镶块成型面,且所述翻边镶块(111)可因随动于所述斜楔滑块(11),而使所述镶块成型面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以匹配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组件成型面,而可依次构成所述构件边缘的垂直翻边和向所述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斜楔结构,设于冲压模具上,以可构成构件的翻边成型,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斜楔结构包括:
滑车(3),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2)上,且于所述滑车(3)上固设有可固定所述构件的固定组件(31),并于所述固定组件(31)上构造有组件成型面,所述组件成型面因随动于所述滑车(3)而具有可构成所述构件翻边成型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构成所述构件脱离所述固定组件(31)的非工作位置;
斜楔滑块(11),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座(1)上,并于所述斜楔滑块(11)和所述滑车(3)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且于所述上模座(1)相对于所述下模座(2)运动时,所述斜楔滑块(11)因所述导向机构的引导而可具有相对于所述滑车(3)的导向滑动;
翻边镶块(111),固设于所述斜楔滑块(11)上,并于所述翻边镶块(111)上构造有镶块成型面,且所述翻边镶块(111)可因随动于所述斜楔滑块(11),而使所述镶块成型面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以匹配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组件成型面,而可依次构成所述构件边缘的垂直翻边和向所述构件本体内部一侧的侧向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成型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接的第一成型面(1111)、第二成型面(1112),且所述第二成型面(1112)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面(1111)倾斜设置;所述组件成型面包括由上往下依次相接的第四成型面(311)、第五成型面(312)、第六成型面(313),且所述第四成型面(311)和所述第六成型面(313)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型面(11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五成型面(312)与所述第二成型面(1112)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构成所述第一成型面(1111)抵压所述构件边缘的第一导向单元(41),以及构成所述第一成型面(1111)和所述第二成型面(1112)分别匹配于所述第六成型面(313)和所述第五成型面(312)、而抵压所述构件的边缘的第二导向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生董彬马波涛窦铁勇史洪江张宇朱雷吕军旺张跃李众李欢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