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73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属于一种花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花盆本体,花盆本体底部开设有第一漏水口,第一漏水口位于花盆本体底部的中心处,花盆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支座,花盆本体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板,蓄水板竖直设置,蓄水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花盆本体内转动设置有花盆内胆,花盆内胆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口和若干第二通孔,第二漏水口位于花盆内胆底部中心处,第二通孔位于花盆内胆侧壁上,花盆内胆外壁紧贴蓄水板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调节控制补水量,适用于不同喜水程度植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盆补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花盆补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养殖绿色植物的花盆,大部分采用盆底有孔的花盆,这种花盆虽然可以满足绿色植物的浇灌需求,放置了绿色植物根系在水中浸泡的缺陷,但在室内尤其是办公环境和卧室环境下,花盆底部渗水孔容易将水流渗出,污染周围环境,当人外出离开家或者休假离开办公室后无人看管植被,植被得不到水的浇灌容易造成枯萎。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534061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补水的花盆,包括花盆本体,花盆本体外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补水盆,花盆本体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孔,补水孔连通花盆本体内部和补水盆内部,花盆本体底部设置为梯形镂空结构,便于将花盆本体架设在室外栏杆上,花盆本体底部开设有漏水孔用于将土壤内对于的水分排出。补水盆中补充满水分,水通过补水孔流入花盆本体内,延长了浇水时间,可以在室外栏杆上摆设,节省空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固定的补水孔无法控制补水流量的大小,补水程度无法控制,无法应用于不同喜水程度的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盆补水设备,达到调节控制补水量,适用于不同喜水程度植物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包括花盆本体,花盆本体底部开设有第一漏水口,第一漏水口位于花盆本体底部的中心处,花盆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支座,花盆本体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板,蓄水板竖直设置,蓄水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花盆本体内转动设置有花盆内胆,花盆内胆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口和若干第二通孔,第二漏水口位于花盆内胆底部中心处,第二通孔位于花盆内胆侧壁上,花盆内胆外壁紧贴蓄水板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盆内胆内填入土壤种植绿色植物,直接对土壤进行浇灌,土壤浇透后多余的水分会通过第一漏水口和第二漏水口流出花盆本体,蓄水板和花盆本体组成的空间能够蓄水,花盆内胆转动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合或错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重叠面积,即为水流通过蓄水板流入花盆内胆的通道,从而控制水流的渗入速度,完全重叠时即为最大流速,完全不重叠时蓄水板和花盆本体之间的蓄水无法流入花盆内胆内部。转动花盆内胆调节控制补水量,达到使本设备适用于不同喜水程度植物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盆内胆内部固定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环绕花盆内胆内壁一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一周海绵层使从蓄水板和花盆本体之间的蓄水更加均匀的渗透入土壤中,一部分水流储存在海绵中,当土壤缺水时可主动吸水,延长了浇水时间。海绵层的设置阻挡了土壤从通孔中流失的现象,保护了土壤的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海绵层远离花盆内胆一侧固定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竖直设置,挡土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板的设置,使海绵层不再受到土壤的挤压,有效的增强了海绵的蓄水性,第三通孔的设置,在保护海绵层不受挤压的同时不影响海绵渗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盆本体和花盆内胆顶部均开设有标记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花盆内胆填满土壤种植上绿色植物后,无法看到花盆内胆上通孔的位置,花盆本体和蓄水板之间储存上水后,也无法准确定位通孔位置,标记槽的存在,令使用者能清楚的知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关系,使花盆补水的速度更便捷的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存水板,存水板位于第一通孔下方靠近第一通孔处,存水板切斜向上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水板倾斜向上设置,当向花盆本体和蓄水板之间储存水时,每个存水板上都会存储一部分水量,避免了水量下降后位于上方的第一通孔不再有水流进入,造成向土壤渗水不均匀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盆内胆与挡土板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阻水板,阻水板贯穿海绵层水平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吸水后,由于重力,海绵内水分会向下集中,造成对土壤水分补充的不均匀,阻水板贯穿海绵层水平设置,使海绵层在若干通孔处都能独立蓄水传递水分,实现对花盆内胆内部土壤的均匀补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下方设置有盘拖,支座底面与盘拖顶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直接对土壤进行浇灌,土壤浇透后多余的水分会通过第一漏水口和第二漏水口流出花盆本体,流入盘拖中。盘拖的设置避免了多余水分流出花盆本体后污染花盆周围环境的现象,使花盆周围环境整洁干净。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转动花盆内胆,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重叠面积从而控制补水水流的流速,调节流速的大小使本装置适应喜水植物或厌水植物,增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2.海绵层的设置延长了蓄水时间,使土壤补水更加均匀,使上部土壤也能保持一定水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5是为体现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最大水流流速状态局部示意图;图6是为体现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水流流速变化状态局部示意图;图7是为体现本技术一种花盆补水设备阻断补水状态局部示意图。图中,1、花盆本体;11、支座;12、盘拖;13、第一漏水口;2、蓄水板;21、第一通孔;22、存水板;3、花盆内胆;31、第二通孔;32、第二漏水口;4、海绵层;5、挡土板;51、第三通孔;6、阻水板;7、标记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包括盘拖12,盘拖12为圆盘形,盘拖12顶部放置有花盆本体1,花盆本体1顶部为敞口式,花盆本体1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板2,蓄水板2为圆筒状竖直固定在花盆本体1内部,蓄水板2和花盆本体1组成蓄水空间。蓄水板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设置为圆形孔,蓄水板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存水板22,存水板22倾斜设置,存水板22环绕蓄水板2一周,存水板22位于第一通孔21下方靠近第一通孔21处。蓄水板2内转动设置有挡土板5,挡土板5呈圆筒形,挡土板5沿花盆本体1竖直中心轴自转,挡土板5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51,第三通孔51开设为圆形孔。挡土板5内放入土壤种植绿色植被,存水板22上阻留下蓄水空间中的水分,使为土壤补充的水分均匀遍布在土壤的竖直方向上,避免了当水位下降后只有土壤底部不断在进行补充水分。参照图2、图3和图4,花盆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座11,支座11为环形,花盆本体1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漏水口13,花盆内胆3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口32,第一漏水口13与第二漏水口32相同规格,第一漏水口13和第二漏水口32在竖直方向完全重合。花盆本体1内转动设置有花盆内胆3,花盆内胆3外壁与蓄水板2内壁贴合,花盆内胆3沿花盆主体在竖直方向的中心轴自转,花盆内胆3上开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包括花盆本体(1),花盆本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漏水口(13),第一漏水口(13)位于花盆本体(1)底部的中心处,花盆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座(11),其特征在于:花盆本体(1)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板(2),蓄水板(2)竖直设置,蓄水板(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花盆本体(1)内转动设置有花盆内胆(3),花盆内胆(3)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口(32)和若干第二通孔(31),第二漏水口(32)位于花盆内胆(3)底部中心处,第二通孔(31)位于花盆内胆(3)侧壁上,花盆内胆(3)外壁紧贴蓄水板(2)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包括花盆本体(1),花盆本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漏水口(13),第一漏水口(13)位于花盆本体(1)底部的中心处,花盆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座(11),其特征在于:花盆本体(1)内固定设置有蓄水板(2),蓄水板(2)竖直设置,蓄水板(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花盆本体(1)内转动设置有花盆内胆(3),花盆内胆(3)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口(32)和若干第二通孔(31),第二漏水口(32)位于花盆内胆(3)底部中心处,第二通孔(31)位于花盆内胆(3)侧壁上,花盆内胆(3)外壁紧贴蓄水板(2)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内胆(3)内部固定设置有海绵层(4),海绵层(4)环绕花盆内胆(3)内壁一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花盆补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4)远离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振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