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56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上,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侧主拖板调节机构;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中间机架与中间主拖板之间;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侧机架与侧主拖板之间;侧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第一横杆、第一竖杆;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横杆、第二竖杆、气弹簧;进一步改进在于: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上套装第一压缩弹簧;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进油管路中设有蓄能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便捷实现侧主拖板转动调节,显著减小压平时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是一种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的发展,水田耕整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水田耕整机拖板总成横向尺寸较长,行走或运输十分不便,遇到宽度较窄的道路,根本无法行走,严重影响耕整机的使用与推广,因此,现在人们在研究将拖板总成改进成折叠式结构。现有折叠式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机架包括中间机架、通过第一销轴铰连接在中间机架两侧的侧机架;未折叠状态下,侧机架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侧机架包括未折叠状态下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的第一支承管、第一横板;第一支承管、第一横板上下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中间机架、侧机架之间设有第一拉伸油缸;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连接板;主拖板包括中间主拖板、通过第二销轴铰连接在中间主拖板两侧的侧主拖板;连接板包括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两侧的侧连接板;中间主拖板横向平置,设置在中间机架下部的后侧,通过中间连接板与中间机架连接;侧主拖板在机架处于未折叠状态时横向平置,设置在侧机架下部的后侧,通过侧连接板与侧机架连接。机架、拖板需要折叠时,需转动调节侧主拖板,使得第二销轴、第一销轴的中心轴线同轴,现有折叠式水田耕整机难以实现侧主拖板的转动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便捷实现侧主拖板转动调节的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上,所述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中间机架、通过第一销轴铰连接在中间机架两侧的侧机架;未折叠状态下,所述侧机架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所述侧机架包括未折叠状态下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的第一支承管、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支承管、第一横板上下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机架、侧机架之间设有第一拉伸油缸;所述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连接板;所述主拖板包括中间主拖板、通过第二销轴铰连接在中间主拖板两侧的侧主拖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两侧的侧连接板;所述中间主拖板横向平置,设置在中间机架下部的后侧,通过中间连接板与中间机架连接;所述侧主拖板在机架处于未折叠状态时横向平置,设置在侧机架下部的后侧,通过侧连接板与侧机架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侧主拖板调节机构;所述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中间机架与中间主拖板之间;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侧机架与侧主拖板之间;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第一横杆、第一竖杆;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承管上;所述第一横杆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的后侧上部,所述第一竖杆上端与第一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侧主拖板铰连接;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油缸尾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的后侧下部,活塞杆端部铰连接在第一竖杆与第一横杆的连接处;所述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横杆、第二竖杆、气弹簧;所述第二横杆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中间机架的后侧;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第二横杆的后端铰连接,下端与中间主拖板铰连接;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中间机架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铰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上套装第一压缩弹簧。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进油管路中设有蓄能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第一横杆、第一竖杆;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承管上;第一横杆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的后侧上部,第一竖杆上端与第一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侧主拖板铰连接;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油缸尾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的后侧下部,活塞杆端部铰连接在第一竖杆与第一横杆的连接处,这样使用时,侧主拖板调节机构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作用下,通过第一横杆、第一竖杆就可便捷地转动侧主拖板。2.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上套装第一压缩弹簧,可显著减小压平时的振动。3.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的进油管路中设有蓄能器,耕整时,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进油口增大时进行蓄能,压力减小时释放,起到稳压节能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从前向后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从后向前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从前向后另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的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上,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机架包括中间机架5.1、通过第一销轴5.3铰连接在中间机架5.1两侧的侧机架5.2;未折叠状态下,侧机架5.2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侧机架5.2包括未折叠状态下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的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上下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中间机架5.1、侧机架5.2之间设有第一拉伸油缸5.4。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连接板。主拖板包括中间主拖板6.1.1、通过第二销轴6.1.3铰连接在中间主拖板6.1.1两侧的侧主拖板6.1.2。连接板包括中间连接板6.2.1、中间连接板6.2.1两侧的侧连接板6.2.2。中间主拖板6.1.1横向平置,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下部的后侧,通过中间连接板6.2.1与中间机架5.1连接;侧主拖板6.1.2在机架处于未折叠状态时横向平置,设置在侧机架5.2下部的后侧,通过侧连接板6.2.2与侧机架5.2连接。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与中间主拖板6.1.1之间;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设置在侧机架5.2与侧主拖板6.1.2之间。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包括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14.2.2、第一横杆14.2.3、第一竖杆14.2.4;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承管5.2.1上;第一横杆14.2.3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的后侧上部,第一竖杆14.2.4上端与第一横杆14.2.3的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侧主拖板6.1.2铰连接;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14.2.2的油缸尾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的后侧下部,活塞杆端部铰连接在第一竖杆14.2.4与第一横杆14.2.3的连接处。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包括第二横杆14.1.1、第二竖杆14.1.2、气弹簧14.1.3;第二横杆14.1.1前后方向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上,所述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n所述机架包括中间机架(5.1)、通过第一销轴(5.3)铰连接在中间机架(5.1)两侧的侧机架(5.2);未折叠状态下,所述侧机架(5.2)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所述侧机架(5.2)包括未折叠状态下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的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所述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上下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机架(5.1)、侧机架(5.2)之间设有第一拉伸油缸(5.4);/n所述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连接板;/n所述主拖板包括中间主拖板(6.1.1)、通过第二销轴(6.1.3)铰连接在中间主拖板(6.1.1)两侧的侧主拖板(6.1.2);/n所述连接板包括中间连接板(6.2.1)、中间连接板(6.2.1)两侧的侧连接板(6.2.2);/n所述中间主拖板(6.1.1)横向平置,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下部的后侧,通过中间连接板(6.2.1)与中间机架(5.1)连接;所述侧主拖板(6.1.2)在机架处于未折叠状态时横向平置,设置在侧机架(5.2)下部的后侧,通过侧连接板(6.2.2)与侧机架(5.2)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所述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与中间主拖板(6.1.1)之间;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设置在侧机架(5.2)与侧主拖板(6.1.2)之间;/n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包括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14.2.2)、第一横杆(14.2.3)、第一竖杆(14.2.4);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承管(5.2.1)上;所述第一横杆(14.2.3)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的后侧上部,所述第一竖杆(14.2.4)上端与第一横杆(14.2.3)的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侧主拖板(6.1.2)铰连接;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驱动油缸(14.2.2)的油缸尾端铰连接在侧主拖板调节机构连接座(14.2.1)的后侧下部,活塞杆端部铰连接在第一竖杆(14.2.4)与第一横杆(14.2.3)的连接处;/n所述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包括第二横杆(14.1.1)、第二竖杆(14.1.2)、气弹簧(14.1.3);所述第二横杆(14.1.1)前后方向布置,前端铰连接在中间机架(5.1)的后侧;所述第二竖杆(14.1.2)的上端与第二横杆(14.1.1)的后端铰连接,下端与中间主拖板(6.1.1)铰连接;所述气弹簧(14.1.3)的一端与中间机架(5.1)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14.1.1)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水田耕整机主拖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上,所述水田耕整机包括机架、拖板总成、主拖板调节机构;
所述机架包括中间机架(5.1)、通过第一销轴(5.3)铰连接在中间机架(5.1)两侧的侧机架(5.2);未折叠状态下,所述侧机架(5.2)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所述侧机架(5.2)包括未折叠状态下垂直于水田耕整机前后运动方向、横向平置的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所述第一支承管(5.2.1)、第一横板(5.2.2)上下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机架(5.1)、侧机架(5.2)之间设有第一拉伸油缸(5.4);
所述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连接板;
所述主拖板包括中间主拖板(6.1.1)、通过第二销轴(6.1.3)铰连接在中间主拖板(6.1.1)两侧的侧主拖板(6.1.2);
所述连接板包括中间连接板(6.2.1)、中间连接板(6.2.1)两侧的侧连接板(6.2.2);
所述中间主拖板(6.1.1)横向平置,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下部的后侧,通过中间连接板(6.2.1)与中间机架(5.1)连接;所述侧主拖板(6.1.2)在机架处于未折叠状态时横向平置,设置在侧机架(5.2)下部的后侧,通过侧连接板(6.2.2)与侧机架(5.2)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拖板调节机构包括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所述中间主拖板调节机构(14.1)设置在中间机架(5.1)与中间主拖板(6.1.1)之间;所述侧主拖板调节机构(14.2)设置在侧机架(5.2)与侧主拖板(6.1.2)之间;
所述侧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伟马立新王超柱周金俊李艳大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