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4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市面上的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简单的采用外壳导热的方式进行导热散热,散热效果极差,在使用高峰期容易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烧损,大大降低了逆变器内部的导热与散热的问题。所述安装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所述电感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电感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导热源体,所述导热源体远离电感本体的一面设置有石墨片,所述安装外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罩,所述安装外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所述安装外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下端与安装外壳内部另一侧的散热管的下端相互接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为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具有转换效率高、启动快、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其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目前市面上的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简单的采用外壳导热的方式进行导热散热,散热效果极差,在使用高峰期容易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烧损,大大降低了逆变器内部的导热与散热,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开炼机用转子拆卸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目前市面上的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简单的采用外壳导热的方式进行导热散热,散热效果极差,在使用高峰期容易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烧损,大大降低了逆变器内部的导热与散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安装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档板,所述安装外壳与隔档板之间设置有电感本体,所述电感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上端延伸至出风孔的内部,所述电感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导热源体,所述导热源体远离电感本体的一面设置有石墨片,所述安装外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罩,所述安装外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安装外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传动端与连接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所述安装外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下端与安装外壳内部另一侧的散热管的下端相互接通,所述安装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安装板,所述安装外壳与底座安装板通过锁紧螺栓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外壳与底座安装板均采用铝制,且锁紧螺栓关于底座安装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等间距设置有三个,且散热管采用硅材质的螺旋管,且相邻两个散热管相互接通。优选的,所述电感本体与导热源体、电感本体与散热管、导热源体与石墨片、石墨片与安装外壳相互紧贴,且导热源体与石墨片分别关于电感本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导热源体与石墨片的内部均设置有通孔。优选的,所述驱动叶片的长度小于安装外罩的内径,且驱动叶片关于连接轴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通过两组导热源体与石墨片的设置,可将逆变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均匀快速的导致安装外壳与底座安装板内,提高了逆变器的导热效果,同时通过散热管、安装外罩、连接轴、驱动马达、驱动叶片与导风管的设置,通过散热管将逆变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出,大大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效果,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简单的采用外壳导热的方式进行导热散热,散热效果极差,在使用高峰期容易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烧损,大大降低了逆变器内部的导热与散热的问题。2、该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整个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同时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外壳;2、出风孔;3、隔档板;4、电感本体;5、散热管;6、导热源体;7、石墨片;8、安装外罩;9、连接轴;10、驱动马达;11、驱动叶片;12、导风管;13、底座安装板;14、锁紧螺栓;6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外壳1,安装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2,安装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档板3,安装外壳1与隔档板3之间设置有电感本体4,电感本体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5,散热管5的上端延伸至出风孔2的内部,电感本体4的两端设置有导热源体6,导热源体6远离电感本体4的一面设置有石墨片7,安装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罩8,安装外罩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9,安装外罩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10,驱动马达10的传动端与连接轴9的一端传动连接,连接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11,安装外罩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2,导风管12的下端与安装外壳1内部另一侧的散热管5的下端相互接通,安装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安装板13,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通过锁紧螺栓14相互连接。进一步,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均采用铝制,且锁紧螺栓14关于底座安装板1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利用铝良好的导热性,便于逆变器内部热量的导出,同时便于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的拆装。进一步,散热管5等间距设置有三个,且散热管5采用硅材质的螺旋管,且相邻两个散热管5相互接通,实现逆变器内部的散热,同时便于驱动叶片11带动散热管5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电感本体4与导热源体6、电感本体4与散热管5、导热源体6与石墨片7、石墨片7与安装外壳1相互紧贴,且导热源体6与石墨片7分别关于电感本体4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提高了逆变器的导热效率。进一步,导热源体6与石墨片7的内部均设置有通孔61,便于电感本体4的两端与安装外壳1的连接。进一步,驱动叶片11的长度小于安装外罩8的内径,且驱动叶片11关于连接轴9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实现散热管5内部空气的流动。工作原理:在使用逆变器时,电感本体4产生热量,导热源体6将电感本体4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入石墨片7的内部,再由石墨片7将热量导致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的内部,进而部分热量导出逆变器,同时驱动马达10带动连接轴9转动,连接轴9带动驱动叶片11转动,驱动叶片11使得安装外罩8内部的空气流动,进而通过导风管12使得散热管5内部的空气流动,散热管5将电感本体4产生的热量导入散热管5内的空气中,流动的空气将热量通过出风孔2导出逆变器,进而完成逆变器内部的导热与散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2),所述安装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档板(3),所述安装外壳(1)与隔档板(3)之间设置有电感本体(4),所述电感本体(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的上端延伸至出风孔(2)的内部,所述电感本体(4)的两端设置有导热源体(6),所述导热源体(6)远离电感本体(4)的一面设置有石墨片(7),所述安装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罩(8),所述安装外罩(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9),所述安装外罩(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马达(10)的传动端与连接轴(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11),所述安装外罩(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2),所述导风管(12)的下端与安装外壳(1)内部另一侧的散热管(5)的下端相互接通,所述安装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安装板(13),所述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通过锁紧螺栓(14)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热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2),所述安装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档板(3),所述安装外壳(1)与隔档板(3)之间设置有电感本体(4),所述电感本体(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的上端延伸至出风孔(2)的内部,所述电感本体(4)的两端设置有导热源体(6),所述导热源体(6)远离电感本体(4)的一面设置有石墨片(7),所述安装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罩(8),所述安装外罩(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9),所述安装外罩(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马达(10)的传动端与连接轴(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11),所述安装外罩(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2),所述导风管(12)的下端与安装外壳(1)内部另一侧的散热管(5)的下端相互接通,所述安装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安装板(13),所述安装外壳(1)与底座安装板(13)通过锁紧螺栓(14)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的内部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旭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