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37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3
在液相中间歇且有效地产生大气泡。气泡产生装置(1)在液相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a2)。气泡产生装置(1)具备气泡存积容器(3)、摆动轴(4)以及一对缘部支承件(5a、5b)。气泡存积容器(3)存积由气体供给喷嘴(2)在液相中产生的气泡(a1)。摆动轴(4)使气泡存积容器(3)摆动而从气泡存积容器(3)放出大气泡(a2)。一对缘部支承件(5a、5b)承接气泡存积容器(3)的缘部而限制气泡存积容器(3)的摆动。气泡存积容器(3)的内部被沿摆动轴(4)的轴向设置的隔壁(30)分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泡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相中产生气泡的气泡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体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的气泡产生装置的用途很多。例如,为了防止用于排水处理的分离膜的堵塞,采用通过使分离膜表面的被处理水摆动的洗涤来剥离分离膜表面的悬浊物质的方法。对分离膜面进行洗涤的气泡直径越大,气泡所具有的动能越大,清洗效果越高,特别是,在并列设置平膜型的分离膜的情况下,优选为至少比膜面的间隔大的直径。作为能够产生气泡直径大的气泡的装置,迄今为止提出了能够产生气泡直径大的气泡的装置或具备该装置的膜分离装置。例如,可以列举用于膜分离装置中的膜面清洗的间歇空气扫流装置、用于在无氧条件下运转生物反应槽的粗大气泡产生装置、使厌氧性消化系统的箱内的废液的浓度和温度均匀化的气泡产生装置等。作为上述间歇空气扫流装置,例如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膜分离装置、逆洗装置。专利文献1的膜分离装置通过在以往的气体扩散管一并使用气泡滞留板(气泡聚集构件),从而将清洗效果高、粒径大的气泡供给到分离膜。专利文献2的膜分离装置在膜部件的下方设置气泡弹放出构件,该气泡弹放出构件通过逆虹吸作用而间歇地放出成为大气泡的气泡弹,在膜部件内的流路内产生大气泡的上升流来抑制固体成分向膜面上的堆积。专利文献3的膜分离装置通过使空气储存杯朝上打开,空气从内部的空气储存部顺畅地放出而间歇地放出大气泡。作为上述粗大气泡产生装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4的粗大气泡产生装置。在该文献中,公开了利用使用了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循环式硝化脱氮法的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例。在该应用例中,将粗大气泡产生装置设置于在无氧条件下运转的反应槽而在反应槽中进行气体扩散,从而进行载体的搅拌、流动化处理。从该粗大气泡产生装置吹出的气泡的直径比较大,氧向反应槽的溶解量少,因此,反应槽保持足以引起脱氮反应的无氧状态。作为用于上述均匀化的气泡产生装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具备气泡产生器和相对于该气泡产生器经由支架管竖立设置的堆叠管的气泡产生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44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02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9266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451849号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418726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的膜分离装置虽然能够通过调整产生气泡滞留板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大小的气泡直径,但由于通过聚集小气泡而使其大气泡化,因此,在同时大量地形成该大气泡这一点上存在极限。专利文献2的气泡弹放出构件能够根据气体虹吸室的内容积的大小来调整气体容积。但是,即便能够通过逆虹吸作用而一下子放出大容积的气体,气泡也不是一体的,而是被分割为一定程度的大小的气泡直径而放出。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装置同样地,在形成该大气泡这一点上存在极限。在专利文献3的逆洗装置中,能够按照空气储存杯的内容积的大小来调整气泡的大小。因此,与专利文献1、2的装置相比,容易形成大气泡直径。但是,当在气泡清洗对象物的下方设置多个空气储存杯的情况下,使其在平面上分散,因此,根据各个空气储存杯的大小,空气储存杯的间隔受限。这并不适合于在被限定的特定区域中大量地形成大气泡,例如,在平膜型或中空纤维状的分离膜接近地配置的情况下,相对于成为清洗对象的膜组件,大气泡的产生点的设定受到制约,因此,在均匀地清洗膜组件这一点上存在课题。在专利文献4的粗大气泡产生装置中,从该粗大气泡产生装置吹入的气泡的直径大,因此,氧向反应槽的溶解量少,反应槽保持足以引起脱氮反应的无氧状态。但是,关于粗大气泡产生装置,对于具体的结构,在该文献中没有记载,仅作为在反应槽内产生粗大径的气泡的气体扩散装置而被公开。专利文献5的气泡产生构件与专利文献2的装置同样地利用逆虹吸作用,因此,即便能够一下子放出大容积的气体,气泡也不是一体的,而是被分割为一定程度的大小的气泡直径而放出。因此,专利文献5的气泡产生构件与专利文献1的装置同样地,在形成该大气泡这一点上存在极限。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其课题在于在液相中间歇且有效地产生大气泡。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气泡产生装置在液相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其中,所述气泡产生装置具备:气体供给部件,所述气体供给部件连续供给空气;气泡存积容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存积由该气体供给部件在液相中产生的气泡;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使该气泡存积容器摆动;以及隔壁,所述隔壁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内部沿所述摆动轴的轴向设置而分割该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在所述气体供给部件具备承接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缘部的一对缘部支承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摆动轴在所述隔壁的下端附近设置于该隔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内部具备多个隔壁,所述多个隔壁与所述摆动轴的轴向垂直地配置而进一步分割所述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的内部在气泡存积容器内的顶部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气泡产生装置与在被供给所述气泡的膜分离装置的下端侧配置的气泡扩散防止壁或气泡导入壁一并使用,或者与循环供给所述液相的导流管一并使用。根据以上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液相中间歇且有效地产生大气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被应用于水槽的气泡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上述气泡产生装置的俯视图。图3(a)是在上述气泡产生装置的一方的气泡存积室中存积气泡的过程的说明图,(b)是从该一方的气泡存积室放出气泡的过程的说明图,(c)是在该气泡产生装置的另一方的气泡存积室中存积气泡的过程的说明图,(d)是从该另一方的气泡存积室放出气泡的过程的说明图。图4是应用上述气泡产生装置的膜分离装置的形态例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被应用于膜分离装置的气泡产生装置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被应用于膜分离装置的气泡产生装置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被应用于导流管的气泡产生装置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气泡产生装置1采用翻倒室式间歇气泡产生方式,在水槽10内的液相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a2。气泡产生装置1具备:气体供给喷嘴2、存积由该气体供给喷嘴2在液相中产生的气泡a1的气泡存积容器3、使该气泡存积容器3摆动的摆动轴4、以及承接气泡存积容器3的缘部的一对缘部支承件5a、5b。气体供给喷嘴2是气体供给部件的一个形态,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在设置在水槽10内的框体7中,在沿摆动轴4的轴向配置的配管6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如图1所示,气泡存积容器3的内部被沿摆动轴4的方向设置的隔壁30分割为气泡存积室31a、31b。摆动轴4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产生装置,在液相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其中,所述气泡产生装置具备:/n气体供给部件,所述气体供给部件连续供给空气;/n气泡存积容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存积由该气体供给部件在液相中产生的气泡;/n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使该气泡存积容器摆动;以及/n隔壁,所述隔壁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内部沿所述摆动轴的轴向设置而分割该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0 JP 2018-0274991.一种气泡产生装置,在液相中间歇地产生大气泡,其中,所述气泡产生装置具备:
气体供给部件,所述气体供给部件连续供给空气;
气泡存积容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存积由该气体供给部件在液相中产生的气泡;
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使该气泡存积容器摆动;以及
隔壁,所述隔壁在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内部沿所述摆动轴的轴向设置而分割该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产生装置,其中,
在所述气体供给部件具备承接所述气泡存积容器的缘部的一对缘部支承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Y·Q·罗杰野口宽丹羽辉武高濑长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明电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