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旋转电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411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旋转电机具备:转子;轴,该轴沿着旋转轴贯通转子,被轴承进行轴支承;定子,该定子为圆筒状,在内侧收容转子,在内周侧卷绕有线圈;转子罩,该转子罩安装在转子的轴向端面;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向轴承供给油的流路。转子罩具有油接收部,该油接收部在与轴之间形成同心状的间隙,由间隙接收来自轴承的油。油接收部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通过离心力朝着线圈的内周喷射被引导至间隙的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1、以往已知有为了提高卷绕在定子芯上的线圈的冷却效率而具备如下冷却结构的旋转电机,该冷却结构使冷却油与定子的线圈端部接触而进行冷却。

2、在具备这种冷却结构的旋转电机中,从旋转电机的轴向端部的上侧分别相对于线圈端部朝下喷射冷却油。冷却油若与线圈端部接触则吸收热,沿着线圈端部的外周流向下侧的油盘。

3、在从旋转电机的上侧喷射冷却油的场合,一般来讲不对线圈端部的内周侧直接供给冷却油,只不过是通过在热交换后弹起的油或壳体内的油雾等间接地进行冷却。因而,在上述的构成中,油在线圈端部的内周侧的冷却效果有限,为了提高该冷却效果而需要使整体上的冷却油的供给量增加。

4、另外,例如像专利文献1、2那样也提出了以下冷却结构:在转子轴的内部沿着轴向形成供油路,通过离心力朝线圈的内侧喷射来自转子轴的冷却油。

5、在先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489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93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2那样从转子轴内喷射油的冷却结构中,为了向轴内送出油而需要通过泵充分提高冷却油的压力,另外也需要对旋转的轴送出油的部分处的油封。因而,冷却结构的成本也会增加。另外,在专利文献1、2中,由于转子轴是中空结构,所以转子轴的刚性也会降低。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提供能向线圈内周喷射油而无需将油供给到转子轴内的旋转电机。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旋转电机具备:转子;轴,该轴沿着旋转轴贯通转子,被轴承进行轴支承;定子,该定子为圆筒状,在内侧收容转子,并且在内周侧卷绕有线圈;转子罩,该转子罩安装在转子的轴向端面;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向轴承供给油的流路。转子罩具有油接收部,该油接收部在与轴之间形成同心状的间隙,由间隙接收来自轴承的油。油接收部具有喷射口,该喷射口通过离心力朝着线圈的内周喷射被引导至间隙的油。

6、在上述的一个方式的旋转电机中,轴也可以具有送出部,该送出部在间隙的内侧在径向突出,将油向油接收部送出。

7、在上述的一个方式的旋转电机中,转子罩也可以在比油接收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油引导部。油引导部也可以包括反射从喷射口喷射出的油的倾斜面,对由油冷却线圈的冷却位置进行调整。

8、另外,转子罩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并且覆盖转子的轴向端面。并且,转子的轴向端面也可以经由转子罩的油引导部被油冷却。

9、在上述的一个方式的旋转电机中,外壳也可以还具有从线圈的上侧散布上述油的油散布部以及向油散布部供给油的供油路。另外,流路也可以供给从供油路分支的油。

10、专利技术效果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向线圈内周喷射油而无需将油供给到转子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松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明电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