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33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2
提供一种能够使中药材料的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容易地到达穿戴者的肌肤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11);以及片构件(7),其与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位于比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透液性。吸收性物品还包括:中药材料层(45),其位于吸收体和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以及溶剂层(51a),其位于吸收体和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亲油性溶剂。中药材料层的局部与溶剂层的局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或者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已知具备中药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表面片与基底吸收体之间配置有包含中药材料的中间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具有所期望的粒度分布、平均粒形的粉末的中药材料配置于中间吸收体。作为中药材料,将作为生药的艾叶(艾叶)、当归(当归)以及香附子(香附子)例如以1:1:1的比例混合而使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615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若如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那样将中药材料配置于比表面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则使该中药材料的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乍一看好像很困难。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在该成分具有易溶合于水分的性质、即水溶性的情况下,通过使该中药材料与作为液体的排泄物的体液(例示:经血)、汗等的水分接触,该成分也能够溶解到该水分中。所以,通过使该水分到达肌肤,能够使该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然而,中药材料的成分有时具有难以溶合于水分的性质,即为非水溶性。例如,在该成分具有易溶合于油分的性质、即亲油性的情况下,即使该中药材料与体液、汗等的水分接触,该成分也难以溶解到该水分中。这样的话,即使该水分到达了肌肤,也难以使该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因而,这样的中药材料即使配置于吸收性物品,可能也难以充分发挥作为中药材料的功能。这种事态在作为中药材料而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这两者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作为这样的中药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如下的中药材料,其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的一种或者多种生药、其提取物;以及具有亲油性的成分的一种或者多种生药、其提取物。并且,作为这样的中药材料,可列举出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这两者的一种或者多种生药、其提取物。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不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还包含具有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其中,该吸收性物品能够使这些中药材料的成分容易地到达穿戴者的肌肤。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以及片构件,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透液性,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包括:中药材料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以及溶剂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亲油性溶剂,所述中药材料层的局部与所述溶剂层的局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或者在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不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还包含具有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其中,该吸收性物品能够使这些中药材料的成分容易地到达穿戴者的肌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结构例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透液性片的溶剂层的配置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中的溶剂层的配置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透液性片的溶剂层的配置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中的溶剂层的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涉及以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以及片构件,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透液性,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包括:中药材料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以及溶剂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亲油性溶剂,所述中药材料层的局部与所述溶剂层的局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或者在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在本吸收性物品中,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与亲油性溶剂在厚度方向上局部地重叠,或者在平面方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重叠,并且,位于吸收体和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因此,在中药材料与亲油性溶剂在厚度方向或者平面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在体液排泄到吸收性物品并在片构件和吸收体中转移·扩散时,该体液的一部分经由中药材料和亲油性溶剂。其结果,伴随着该体液的流动(转移·扩散),亲油性溶剂也转移·扩散,与中药材料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能够使中药材料的亲油性的成分溶入到亲油性溶剂中。然后,包含该亲油性的成分的亲油性溶剂扩散或者挥发,从而能够使该亲油性溶剂到达穿戴者的肌肤。或者,在包含该亲油性的成分的亲油性溶剂包含在体液、汗等的水分中的状态下,例如呈油膜状包含于水分的大致表面的状态下,该水分成为蒸汽,或者由于施加于吸收性物品的身体压力而以返回肌肤侧的方式扩散,从而能够使该亲油性溶剂与水分一起到达穿戴者的肌肤。即,能够使该中药材料的亲油性的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另一方面,在中药材料与亲油性溶剂在厚度方向或者平面方向上不重叠的区域(也可以是局部重叠的区域),在体液在片构件和吸收体中转移·扩散时,该体液的一部分在不经由亲油性溶剂的前提下到达中药材料。或者,从肌肤释放的汗等在片构件内扩散,到达中药材料。即,该体液、汗等的水分通过流动(转移·扩散)而与中药材料接触。由此,能够使中药材料的水溶性的成分溶入到体液、汗等的水分中。此时,由于附近不存在亲油性溶剂,因此能够抑制亲油性溶剂覆盖中药材料而导致水分难以到达中药材料的情况。然后,包含该水溶性的成分的该水分成为蒸汽,或者由于施加于吸收性物品的身体压力而向肌肤侧扩散,从而能够使包含该水溶性的成分的该水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即,能够使该中药材料的水溶性的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由此,对于中药材料不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还包含具有亲油性的成分的吸收性物品,能够使中药材料的这两个成分容易地到达穿戴者的肌肤。由此,本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中药材料的效果,例如使血流、血液循环良好而温暖身体的效果。[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溶剂层位于比所述中药材料层靠肌肤侧的位置。在本吸收性物品中,溶剂层位于比中药材料层靠肌肤侧的位置。因此,在体液排泄到吸收性物品并在片构件和吸收体中转移·扩散时,体液和亲油性溶剂能够可靠地通过中药材料。因此,能够使中药材料的亲油性的成分进一步溶入到亲油性溶剂中,由此,能够进一步使该中药材料的亲油性的成分到达穿戴者的肌肤。[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溶剂层还位于比所述中药材料层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在本吸收性物品中,溶剂层不仅存在于比中药材料层靠肌肤侧的位置,还存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以及片构件,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透液性,其中,/n该吸收性物品包括:/n中药材料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以及/n溶剂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亲油性溶剂,/n所述中药材料层的局部与所述溶剂层的局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或者在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306 JP 2019-041008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以及片构件,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位于比所述吸收体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透液性,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
中药材料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水溶性的成分和亲油性的成分的中药材料;以及
溶剂层,其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亲油性溶剂,
所述中药材料层的局部与所述溶剂层的局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或者在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溶剂层位于比所述中药材料层靠肌肤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溶剂层进一步也位于比所述中药材料层靠非肌肤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溶剂层未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该吸收性物品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片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且具有温感功能的温感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久山本成海内田祥平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