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26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包括定位座及定位于定位座上的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该第一充电片具有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充电片具有第二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接触部;该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受限于间隔壁的两侧,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均露于定位座外;借此,其使得两个充电片的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个接触部的间距能准确达到间距要求,不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充电方式也在大力发展,从有线充电的方式,发展到了无线充电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体验效果,目前,用无线充电进行充电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例如蓝牙耳机。现有技术中的蓝牙耳机用的无线充电座通常包括PCB板及连接于PCB板的两个充电片,两个充电片均具有用于接触蓝牙耳机的接触部,其能实现蓝牙耳机的无线充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座存在充电片的定位不好,往往在组装时才进行设定定位充电片之间的间距,导致两个充电片的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距难以控制,两个接触部的间距达不到间距要求,导致间距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象。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其使得两个充电片的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个接触部的间距能准确达到间距要求,不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包括定位座及定位于定位座上的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该第一充电片具有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充电片具有第二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接触部;该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受限于间隔壁的两侧,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均露于定位座外,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间距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分别具有向上开设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均贯通于定位座的上端,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分别凸露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分别具有向左开设的第三开口、向右开设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分别贯通定位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分别连通于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前后内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均连通于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嵌入槽自第三开口的前侧向右沿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嵌入槽自第三开口的后侧向右沿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伸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定位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伸入部伸入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伸入部的右侧受限于间隔壁的左侧,所述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分别嵌入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的上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沿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自左向右斜向下延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侧向左凸设有第一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包括第一竖向板部及连接于第一竖向板部的第一横向板部,所述第一竖向板部连接于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横向板部自第一竖向板部的左侧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开口的下侧于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壁的外侧向内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手持部伸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一竖向板部的右侧受限于第一限位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一横向板部露于定位座的左侧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前后内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三嵌入槽、第四嵌入槽,所述第三嵌入槽、第四嵌入槽均连通于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嵌入槽自第四开口的前侧向右沿第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嵌入槽自第四开口的后侧向右沿第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四开口;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伸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三嵌入部、第四嵌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定位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伸入部伸入第二定位槽的第二内腔内,所述第二伸入部的右侧受限于间隔壁的右侧,所述第三嵌入部、第四嵌入部分别嵌入第三嵌入槽、第四嵌入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嵌入部、第四嵌入部的上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沿第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自右向左斜向下延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右侧向右凸设有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包括第二竖向板部及连接于第二竖向板部的第二横向板部,所述第二竖向板部连接于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横向板部自第二竖向板部的右侧向外延伸;所述第四开口的下侧于第二定位槽的槽底壁的外侧向内凹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手持部伸入第二限位槽内,第二竖向板部的左侧受限于第二限位槽的右侧壁,所述第二横向板部露于定位座的右侧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一间隔壁将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间隔开,使得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间距由间隔壁限定,并将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从而在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间距设定下,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的间距得以限定,使得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间距得以限定,从而两个充电片的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个接触部的间距能准确达到间距要求,不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象,以及,实现了分体式组装结构,便于充电片的定位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易于成型制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定位座11、第一定位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三开口113、第一嵌入槽114、第二嵌入槽115、第一内腔116、第一限位槽12、第二定位槽121、第二开口122、第四开口123、第三嵌入槽124、第四嵌入槽125、第二内腔126、第二限位槽13、间隔壁20、第一充电片21、第一接触部22、第一主体部23、第一伸入部24、第一嵌入部25、第二嵌入部26、第一限位凸块27、第一手持部271、第一竖向板部272、第一横向板部30、第二充电片31、第二接触部32、第二主体部33、第二伸入部34、第三嵌入部35、第四嵌入部36、第二限位凸块37、第二手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及定位于定位座上的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n该第一充电片具有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充电片具有第二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接触部;/n该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受限于间隔壁的两侧,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均露于定位座外,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间距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及定位于定位座上的第一充电片、第二充电片;
该第一充电片具有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充电片具有第二固定部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接触部;
该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受限于间隔壁的两侧,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均露于定位座外,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分别具有向上开设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均贯通于定位座的上端,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分别凸露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分别具有向左开设的第三开口、向右开设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分别贯通定位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分别连通于第三开口、第四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前后内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均连通于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嵌入槽自第三开口的前侧向右沿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嵌入槽自第三开口的后侧向右沿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嵌入槽的开口连通于第三开口;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伸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定位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伸入部伸入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伸入部的右侧受限于间隔壁的左侧,所述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分别嵌入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第二嵌入部的上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沿第一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建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宏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