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25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其包括天线罩、垂直极化单元、水平极化单元以及外罩底板,水平极化单元包括水平极化高频振子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水平极化高频振子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设置在PCB板上;水平极化高频振子位于垂直极化上锥振子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之间,水平极化低频振子位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远离垂直极化上锥振子的一侧;天线罩内侧环设有用于对水平极化高频振子限位的限位槽,外罩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限位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天线罩内部的水平极化单元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信号的传递更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里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这些建筑物规模大、质量好,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在一些密闭的场所,如宾馆、酒店等,由于建筑物材料固有的屏蔽作用,增加了无线信号的穿透损耗,容易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严重影响了网络的信号接收和通话质量。如隔墙的阻挡5~20dB、楼层的阻挡20dB以上、家具及其它障碍物的阻挡2~15dB。因此,为了增强无线信号的室内覆盖,人们通常会使用各种室内天线。室内天线是各种移动通信对密闭空间进行无线信号覆盖的关键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其中的吸顶天线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为了满足移动通信不断发展的需求,两极化天线成为了一种趋势。两极化吸顶天线主要用于室内电信号较弱或被屏蔽的建筑内,用于补充基站天线的覆盖面不足的缺点。现有公告号为CN20680650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宽频全向吸顶天线(相当于本申请的两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天线罩、设置在天线罩底部的天线端盖、设置在天线端盖上的铝底板、设置在天线罩内部的辐射单元、设置在辐射单元底部的馈电座、与馈电座连接的同轴连接器以及设置在辐射单元外沿的寄生片,所述辐射单元的上部为圆筒状结构,辐射单元的下部为锥形结构,辐射单元的下部端口与天线端盖中部对应;所述寄生片的底部设置有与铝底板连接的至少一个支撑柱,寄生片的底部设置有与铝底板连接的金属片;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设置在天线端盖外端;所述的馈电座与同轴连接器之间设置有铜板;所述的铜板设置在铝底板上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两极化吸顶天线的水平极化单元直接安装在天线罩内,当两极化吸顶天线产生轻微的振动时,天线罩与水平极化单元产生碰撞,会影响信号的稳定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具有对天线罩内部的水平极化单元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信号的传递更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天线罩、垂直极化单元、水平极化单元以及外罩底板,所述垂直极化单元包括垂直极化上锥振子和垂直极化下锥振子,所述垂直极化上锥振子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通过绝缘座连接;所述水平极化单元包括水平极化高频振子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PCB板上,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位于垂直极化上锥振子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之间,所述水平极化低频振子位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远离垂直极化上锥振子的一侧;所述天线罩内侧环设有用于对水平极化高频振子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外罩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线罩内侧环设的限位槽能对PCB板进行限位,减少PCB板的振动,从而减少了水平极化高频振子的振动;限位结构能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进行限位,因此与天线罩接触的水平极化单元能够在天线罩内进行固定,从而对天线罩内部的水平极化单元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信号的传递更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罩底板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外罩底板的一端开设有限位螺孔;印刷有所述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上开设有与限位柱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贯穿于限位孔,且限位螺孔中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柱穿过印刷有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进行限位的方式限制了印刷有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在天线罩内部的移动,因此使得印刷有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不易在两极化吸顶天线产生振动时产生晃动,因而增强了信号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柱远离外罩底板的一端外沿设置有限位边沿,所述外罩底板与限位边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边沿的设置能限制印刷有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沿着PCB板的厚度方向滑动,因而增强了两极化吸顶天线内部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天线罩沿限位槽的槽底分离设置有顶层罩以及底层罩,所述顶层罩的内侧边沿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层罩之间的外边沿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层罩与顶层罩之间通过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线罩可以分离成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两部分,并且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两部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在装配两极化天线时,可以先将印刷有水平极化低频振子的PCB板与外罩底板相固定,并且将底层罩与外罩底板固定;再安装垂直极化下锥振子以及印刷有水平极化高频振子的PCB板,最后再安装垂直极化上锥振子,并且将顶层罩与底层罩固定,使得装配的过程更合理,印刷有水平极化高频振子的PCB板在天线罩的限位槽中安装得更牢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层罩在内螺纹的位置开设有注胶孔,所述顶层罩的内螺纹与底罩层的外螺纹之间通过胶水粘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胶水粘合的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安装完毕后不易松脱,因此天线罩的连接结构更牢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天线罩在顶部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与垂直极化上锥振子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柱能够减少垂直极化上锥振子的晃动,使得两极化吸顶天线的高频信号更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垂直极化单元与天线罩之间有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极化单元与天线罩之间的间距能够减少垂直极化单元与天线罩之间的碰撞,因此能够使得两极化吸顶天线输出的信号更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垂直极化上锥振子与天线罩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垂直极化上锥振子抗振的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固定于天线罩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层能够对垂直极化上锥振子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能够增强信号的稳定性,同时对垂直极化上锥振子的保护也更全面;所述缓冲垫层固定于天线罩上,便于两极化吸顶天线的装配。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天线罩内侧环设的限位槽能对水平极化高频振子进行限位,限位结构能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进行限位,因此本技术具有对天线罩内部的水平极化单元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信号的传递更稳定;天线罩可以分离成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两部分,并且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两部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装配的过程更合理,印刷有水平极化高频振子的PCB板在天线罩的限位槽中安装得更牢固;通过胶水粘合的顶层罩以及底层罩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安装完毕后不易松脱,因此天线罩的连接结构更牢固;垂直极化上锥振子与天线罩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垂直极化上锥振子抗振的缓冲垫层,缓冲垫层能够对垂直极化上锥振子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能够增强信号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垂直极化单元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天线罩(1)、垂直极化单元(3)、水平极化单元(4)以及外罩底板(5),所述垂直极化单元(3)包括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和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所述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通过绝缘座(6)连接;所述水平极化单元(4)包括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分别设置在两个PCB板(41)上,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位于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之间,所述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位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远离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1)内侧环设有用于对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限位的限位槽(101),所述外罩底板(5)上设置有用于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限位的限位结构(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天线罩(1)、垂直极化单元(3)、水平极化单元(4)以及外罩底板(5),所述垂直极化单元(3)包括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和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所述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通过绝缘座(6)连接;所述水平极化单元(4)包括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和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分别设置在两个PCB板(41)上,所述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位于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之间,所述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位于垂直极化下锥振子(32)远离垂直极化上锥振子(3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1)内侧环设有用于对水平极化高频振子(43)限位的限位槽(101),所述外罩底板(5)上设置有用于对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限位的限位结构(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51)包括设置在外罩底板(5)的限位柱(52),所述限位柱(52)远离外罩底板(5)的一端开设有限位螺孔;印刷有所述水平极化低频振子(44)的PCB板(41)上开设有与限位柱(52)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孔(42),所述限位柱(52)贯穿于限位孔(42),且限位螺孔中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522)。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罗军余泽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联合创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