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及网络节点、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60424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及网络节点、可读存储介质。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全部无线包之后,主节点才发送一应答包,也就是说,主节点在接收到某一从节点发送的一无线包后,并不马上回送一应答包,而是等到所有从节点发送完之后,主节点才发送一个应答包,该应答包含有对所有从节点送出的所有无线包是否被成功接收的应答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降低通信延迟及增加无线网络吞吐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及网络节点、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网络节点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及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无线网络有多个设备,按照数据收发角色通常可以划分为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无线网络中,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无线包(又称数据包或者无线数据包)之后,接收方需要向发送方发回一个应答包,该应答包含有一确认字符(Acknowledgecharacter,ACK),并用于确认接收方是否成功地接收到了发送方发送的无线包。应答包会占用系统通信带宽,增加通信延迟,降低整个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及网络节点、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应答包占用系统通信带宽,增加通信延迟,及降低无线网络吞吐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包括: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主节点发送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所有从节点每一者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可选地,所述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包括:主节点依次从每一从节点接收一个无线包,并按照预定顺序轮次接收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全部无线包。可选地,所述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包括:主节点依次从每一从节点接收其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各自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包括: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接收主节点发送的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各从节点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可选地,所述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包括:每一从节点每次向所述主节点发送一个无线包,并按照预定顺序轮次发送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全部无线包。可选地,所述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包括:每一从节点单次将其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发送给所述主节点,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各自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可选地,所述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包括:每一从节点获得允许发送无线包的时间段;各个从节点在各自的时间段内向主节点发送各自的无线包。可选地,各个从节点的时间段不同,且预先配置或实时动态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应答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被处理器运行以执行上述任一项应答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及网络节点、可读存储介质,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全部无线包后,主节点才发送一应答包,也就是说,主节点在接收到某一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后,并不马上回送一应答包,而是等到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后,主节点才发送一个应答包,该应答包含有对所有从节点送出的所有无线包是否被成功接收的应答信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发送一个应答包,应答包的数量较少,占用系统通信带宽较少,有利于降低通信延迟及增加无线网络吞吐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的一对一应答机制的交互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块应答机制的交互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多节点间的一对一应答机制的交互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节点间的应答交互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多节点间的应答交互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各节点的时间段分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传统的无线应答机制通常为一对一应答机制,请参阅图1所示,以节点A和节点B这两个节点的数据交互场景为例,在两节点进行无线通信的过程中,节点A向节点B发送一个无线包1,节点B在接收到该无线包1之后会送出一个应答包1,接着节点A会发送下一个无线包2,节点B在接收到该无线包2之后会送出一个应答包2,依次类推,节点B每接收到节点A发送的一个无线包,就向节点A送出一应答包,直至A发送完最后一个无线包N,节点B在接收到该无线包N之后会送出一个应答包N。其中,无线包的数量N为正整数。在传统的一对一应答机制中,作为接收方的节点B每接收到一个无线包,就会送出一个应答包,在一次数据交互业务中应答包的数量较大,占用较多的通信带宽,无疑会增加通信时延,极大地降低了无线网络系统的吞吐量。有鉴于此,当前业界提出了块应答(BlockACK)机制,如图2所示,节点A发送多个无线包之后,节点B才会返回一个应答包,其用于反馈节点B是否成功接收了节点A所发出的这几个无线包。应理解,图2所示节点A发出四个无线包为示例性说明,每一节点发出的无线包的数量,应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当多个无线包来自不同的节点时,基于前述图2的应答机制,接收节点要给每一个发送节点发送一个应答包,仍旧会产生数量较大的应答包。以一个主节点和四个从节点的数据交互为例,其中主节点为接收节点,从节点为发送节点,如图3所示,主节点B接收来自从节点1、从节点2、从节点3和从节点4的无线包,当主节点B收到从节点1发送的无线包后,它会向从节点1送出应答包1,当主节点B收到从节点2发送的无线包后,它会向从节点2送出应答包2,当主节点B收到从节点3发送的无线包后,它会向从节点3送出应答包3,当主节点B收到从节点4发送的无线包后,它会向从节点4送出应答包4。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若从节点发送多个无线包,主节点基于块应答机制来应答该从节点的多个无线包,仍会产生数量较大的应答包,占用较多的通信带宽,也无疑会增加通信时延,极大地降低无线网络系统的吞吐量。对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以解决该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下述各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应答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S12。S11: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S12: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主节点发送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所有从节点每一者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以一个主节点和四个从节点的数据交互为例,其中主节点为接收节点,从节点为发送节点,如图5所示,无线网络包括一个主节点和若干从节点,从节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方法包括:/n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n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主节点发送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所有从节点每一者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方法包括:
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
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主节点发送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所有从节点每一者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包括:
主节点依次从每一从节点接收一个无线包,并按照预定顺序轮次接收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全部无线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接收多个从节点发送的无线包,包括:
主节点依次从每一从节点接收其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直至所有从节点发送完各自所要传输的全部无线包。


4.一种多节点间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方法包括:
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
在所有从节点发送全部无线包后,接收主节点发送的一应答包,所述应答包用于告知各从节点的无线包是否被主节点成功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无线包,包括:
每一从节点每次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如汤钧喻士楷吴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