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423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箱体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与箱体的内壁贴合,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隔板能够相对于箱体的内壁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无需单独设置电燃料液储箱和废液储箱,有利于减小电燃料液储箱占用的空间,同时不会出现电燃料液与废液的混兑,确保了待用的电燃料液的浓度,有利于保障电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存储以及使用;其中,电燃料电池因其高浓度、高稳定性以及能量密度大等优势,被逐步推广开来,例如目前的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等;在现有技术中,以带有钒电燃料电池的电动轿车为例,通过在负极侧、正极侧发生如下反应,提供电力并向轿车提供动力支持:负极侧:V2+-e-→V3+正极侧:O2↑+4H++4e-→2H2O然而,若仅靠电燃料电池中容纳的电燃料液提供动力支持,可能会导致电燃料电池输出时间较短;往往会额外设置电燃料液储箱,向电燃料液中提供电燃料液,并接收放电完毕的电燃料废液。但这样的设置往往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不便,若分别设置电燃料液储箱和废液储箱,则增大了车辆电力系统的占用空间,若只设置一个储箱,则会出现电燃料液与废液的混兑,影响电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同时在所有电燃料液基本全部完成放电时,需要先将废液抽出后,再向储箱内注入新的电燃料液,不利于缩短电燃料液替换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燃料液储箱占用空间较大、以及电燃料液与废液混兑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箱体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与箱体的内壁贴合,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隔板能够相对于箱体的内壁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置第一进液出液口、第二进液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出液口的入口端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出液口的入口端与第二腔室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储箱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连杆,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杆贯穿箱体的侧壁,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隔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伸缩防护套,所述伸缩防护套套设在连杆的外部,所述伸缩防护套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伸缩防护套的另一端与隔板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储箱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为泵,所述第一进液出液口的出口端与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出液口的出口端与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储箱与电燃料电池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为废液室,所述第二腔室为电燃料液室。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第二进液出液口与电燃料电池的进液端连通,第一腔室通过第一进液出液口与电燃料电池的排液端连通。一种电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所述的电燃料液储箱、以及与所述电燃料液储箱连通的电燃料电池。所述电燃料电池为液流电燃料电池,所述液流电燃料电池为含有钛酸锂、硫化锂、高分子聚合物或锂锰镍氧化物的纳米流体电燃料或含有铁、钒或锰的无机电燃料或含有醌类、硝酰自由基或咯嗪的有机电燃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及电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在箱体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使得箱体内部同时具有可以变容积的电燃料液腔室、废液腔室,无需单独设置电燃料液储箱和废液储箱,有利于减小电燃料液储箱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隔板的阻隔,使得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之间为相互独立的腔室,从而不会出现电燃料液与废液的混兑,确保了待用的电燃料液的浓度,有利于保障电电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同时在箱体内的电燃料液使用过程中,假设第一腔室中为废液,第二腔室为待用的电燃料液,且待用的电燃料液即将使用完,则需要对储箱中的介质进行更换,可以在对第一腔室中的废液进行抽出的同时,对第二腔室中加注新的电燃料液,此时第一腔室的容积逐渐缩小,第二腔室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实现了废液外排-新液加注的同时进行,无需先将废液抽出,再向储箱内注入新的电燃料液,缩短了电燃料液替换的时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电燃料液储箱在燃料液电池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电燃料液储箱在燃料液电池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在充电站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一进液出液口13,第二进液出液口14,隔板2,动力组件3,驱动电机31,连杆32,伸缩防护套33,电燃料电池4,正极侧41,负极侧42,离子交换膜43。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然而,这些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附图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隔板的移动方向,线条箭头表示电燃料液能够流动的方向,空心三角箭头表示电燃料电池中正极侧的物质流动方向。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在现有技术中,与电燃料电池配套使用的电燃料液储箱,用于确保电燃料电池的续航时间,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不便,若分别设置电燃料液储箱和废液储箱,则增大了车辆电力系统的占用空间,若只设置一个储箱,则会出现电燃料液与废液的混兑,影响电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同时在所有电燃料液基本全部完成放电时,需要先将废液抽出后,再向储箱内注入新的电燃料液,不利于缩短电燃料液替换的时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燃料液储箱占用空间较大、以及电燃料液与废液混兑等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如附图1-2所示,所述储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燃料液/废液的容纳腔,所述箱体1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容纳腔一分为二,具体的,所述隔板2的侧壁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并且隔板2的侧壁能够相对于箱体1的内壁进行移动,所述隔板2将容纳腔分割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所述隔板2的一端与箱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1,所述隔板2的另一端与箱体1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2,所述箱体1上设置第一进液出液口13、第二进液出液口14,所述第一进液出液口13的入口端与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出液口14的入口端与第二腔室12连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未进行明确限定或指定的情况下,第一进液出液口13可以作为进液口或出液口使用,对应的,第二进液出液口14可以作为出液口或进液口使用。从而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能够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具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2),所述隔板(2)的侧壁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隔板(2)将所述容纳腔分割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所述隔板(2)能够相对于箱体(1)的内壁进行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具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隔板(2),所述隔板(2)的侧壁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隔板(2)将所述容纳腔分割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所述隔板(2)能够相对于箱体(1)的内壁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第一进液出液口(13)、第二进液出液口(14),所述第一进液出液口(13)的入口端与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出液口(14)的入口端与第二腔室(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箱包括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连杆(32),所述驱动电机(31)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杆(32)贯穿箱体(1)的侧壁,且所述连杆(3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32)的另一端与隔板(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燃料液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伸缩防护套(33),所述伸缩防护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豫森崔华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赫普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