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磊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23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作业精度高、后期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注液
,特别涉及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
技术介绍
铁路客车上安装和使用的DC110V和DC48V可维护蓄电池需要定期补充电解液,电解液加注的现场作业主要采用人工注液的方式,使用盛水器皿举高于电池注液口,利用重力进行加注或利用水泵从水桶吸水直接注液,并通过从注液口观察判断加注电解液液面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完成加注。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劳动效率低,而且作业完成精度不可靠,容易导致电解液不足或电解液超量加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工作效率高、作业精度高、后期维护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探头P6、电阻R1、电容C1、第一芯片lm1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探头P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lm1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及探头P6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接口J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四引脚、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及电阻R2的一端均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lm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源接口J1的第三引脚均接地。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电磁阀P5、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及三极管V1,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芯片lm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及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与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磁阀P5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磁阀P5的另一端、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的另一端及三极管V1的集电极均接地。优选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稳压器U1、输入接口U2、电池接口P1及排针P2,所述输入接口U2的一端及电池接口P1的一端均与排针P2的一端连接,所述排针P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口U2的另一端及稳压器U1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稳压器U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连接。优选地,所述12V输出电路包括接口P3及接口P4,所述接口P3的一端及接口P4的一端均与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3的另一端及接口P4的另一端均接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该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中的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具备探测要求液位高度、自动控制注液启停、注液枪电池电压显示与欠压提示的功能,工作效率高、作业精度高,且后期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中,该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该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该液位传感器电连接,该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该液位传感器包括探头P6、电阻R1、电容C1、第一芯片lm1及电容C2,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探头P6的一端均与该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lm1的第八引脚连接,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及探头P6的另一端均接地;该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接口J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及电阻R5,该电源接口J1的第一引脚与该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该电源接口J1的第二引脚连接,该电源接口J1的第四引脚、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及电阻R2的一端均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lm1的第二引脚连接,该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源接口J1的第三引脚均接地;该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电磁阀P5、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及三极管V1,该三极管V1的基极与该第一芯片lm1的第一引脚连接,该三极管V1的发射极及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与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磁阀P5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七引脚连接,该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五引脚连接,该电磁阀P5的另一端、常闭式点动开关按钮P7的另一端及三极管V1的集电极均接地;该降压电路包括稳压器U1、输入接口U2、电池接口P1及排针P2,该输入接口U2的一端及电池接口P1的一端均与排针P2的一端连接,该排针P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该输入接口U2的另一端及稳压器U1的接地端均接地,该稳压器U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连接;该12V输出电路包括接口P3及接口P4,该接口P3的一端及接口P4的一端均与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连接,该接口P3的另一端及接口P4的另一端均接地。可以理解的,注液枪主要由液位传感器及防护套、控制电路、水泵远程控制装置遥控器、电池、电池电压显示与欠压提示、电源开关与复位开关组成。具体地,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注液枪、泵液系统、过滤器、可拆卸水管路共计四个模块:一是注液枪,位于整个注液系统的最前端,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及12V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探头P6、电阻R1、电容C1、第一芯片lm1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探头P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lm1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及探头P6的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车蓄电池智能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接口J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芯片lm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接口J1的第四引脚、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及电阻R2的一端均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高建武孙国胜张其武
申请(专利权)人:王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