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下泵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91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景观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下泵坑,用于对喷泉进行供水,其包括开设在地面之下的本体、管路系统和排气装置,所述本体包括坑口、凸台、第一水泵、清理坑和第二水泵,坑口与地面连通,凸台固定在本体内的坑底上,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凸台上部,清理坑开设在本体坑底上,第二水泵设置在清理坑的坑底上,所述管路系统用于对本体与喷泉之间进行连通以及对本体内的给排水,排气装置用于对本体内的气体进行排出,加快本体内气体的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隐藏性设计,便于对泵坑内杂物排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下泵坑
本技术涉及景观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下泵坑。
技术介绍
目前,公园等场所内,为了增加公园内设施的多元性,均会设置有喷泉或小型水景装置,同时还会在地面上设置有与喷泉配合使用且为喷泉供水的水泵房,水泵房作为喷泉的供水供水装置的同时,还能够将喷泉喷出的水进行回收,形成再利用循环系统,合理使用水资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水泵房建造在地面上,所以会导致水泵房占据较大的地面面积。此外,位于地面上的水泵房与整体的景观布局不协调,会影响公园等场所的景观布局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泵坑,具有隐藏性设计,便于对泵坑内杂物排出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地下泵坑,用于对喷泉进行供水,包括开设在地面之下的本体、管路系统和排气装置,所述本体包括坑口、凸台、第一水泵、清理坑和第二水泵,坑口与地面连通,凸台固定设置在本体内的坑底上,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凸台上部,清理坑开设在本体坑底上,第二水泵设置在清理坑的坑底上,所述管路系统用于对本体与喷泉之间进行连通以及本体内的给排水,排气装置用于对本体内的气体进行排出,加快本体内气体的交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开设在地面之下相对于在地面上建造水泵房,能够减少对地面面积的占用,还能对喷泉的供水装置形成隐藏式建造,进而能够使得公园等设置有喷泉或小型水景装置的场所内,能够提高公园等场所地面上的景观协调性与美观度。第一水泵设置在凸台上使得第一水泵的安装高度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有效降低本体内混在水中且位于坑底的垃圾、淤泥等杂质损坏第一水泵的可能性,对第一水泵进行合理地保护,进而能够延长第一水泵的使用寿命,本体内的垃圾等杂质尽可能地流向清理坑内,对本体内的垃圾进行有效地集中,管路系统能够对喷泉与本体之间进行连通,有利于提高本体内蓄水环境的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供水管、回流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溢流管,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泵固定连接且一端与喷泉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两端连通喷泉与本体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外置水源连接且另一端连通本体,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位于本体外,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位于本体内且另一端与排水管固定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泵坑本体内蓄有水时,第一水泵通过供水管将本体内的蓄水供向喷泉。当喷泉将水喷出后,可以通过回流管将水向本体内进行回流收集,进而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以及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进水管能够将外置水源的水排进本体内。当需要对本体内进行检修时,第二电机通过排水管将清理坑内的混有杂质的水进行排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对清理坑内的杂质进行清理。当本体内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高出的水通过溢流管流向排水管并最终排出本体,保持本体内水位的平衡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路系统还包括浮球阀,所述浮球阀固定安装在进水管位于本体内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体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浮球阀使得进水管对本体内进行自动补水,当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浮球阀自动关闭,有效保持本体内水位的平衡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路系统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固定安装在回流管位于本体内的一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阀能够对回流的水进行调节,保持本体内水位的平衡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排气扇和端帽,排气管两端分别设置在本体内与地面上,排气扇安装在排气管内,端帽固定在排气管位于地面上的一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扇对本体内的气体排至本体外,通过排气扇能够加快对本体内部气体的排出,并与本体外的气体进行交换,降低本体内气体长时间较慢地排出而导致本体内产生刺激性气体的可能性,端帽能够在不妨碍排气管排气的同时,能够有效对排气管的管口与外界隔离,有效降低杂物通过排气管进入本体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本体内蓄水环境的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理坑坑底远离第一水泵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还包括凹槽和收集装置,所述凹槽开设在清理坑坑底较低的一侧,在清理坑坑底分别开设有两个让位槽,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两端为封闭端,收集槽槽上一体成型设置有两个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厚度小于让位槽的深度,收集槽设置在凹槽内且两个搭接部分别搭接在两个让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部搭接在让位槽内,能够使得搭接部混所在平面低于清理坑的坑底所在平面,在水中的垃圾以淤泥等及其他杂质,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与清理坑倾斜的坑底配合作用下,更容易地向凹槽内的收集槽槽口内移动,淤泥等物质不会卡在搭接部的侧边上,进而能够较为方便地对杂质进行集中收集,当对清理坑进行清理时,将清理坑内的水排净后,工作人员直接将收集槽从凹槽内取出,再将收集槽内的杂质进行倾倒,就能快速地完成对清理坑的清理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搭接部上固定有多根固定柱,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块固定板以及滤网,所述固定板能够插在多根固定柱上,当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柱上后,固定板的上板面与清理坑的坑底齐平,滤网固定连接在两块固定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清理坑进行清理时,滤网能够将淤泥进行过滤,使得体积较大的垃圾等杂质滞留在滤网内,进而能够对杂质进行快速地分类,通过两块固定板与固定柱的配合能够便于将滤网可拆卸安装在收集槽上,同时通过两块固定板便于将滤网取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把手便于将固定板从让位槽内将固定板取出,利于工作人员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本体、管路系统和排气装置,相对于在地面上建造水泵房,能够减少对地面面积的占用,还能对喷泉的供水装置形成隐藏式建造,进而能够使得公园等设置有喷泉或小型水景装置的场所内,能够提高公园等场所地面上的景观协调性与美观度;2.通过设置供水管、回流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溢流管,便于对喷泉与本体进行连通,使得喷泉与泵体之间的水进行循环,还便于对本体进行给排水,保持本体内水位的平衡性;3.通过设置浮球阀,能够根据本体内的实际水位与设定水位的差值,自动对本体内的水进行补充。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新型地下泵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喷泉;2、本体;21、坑口;22、凸台;23、第一水泵;24、清理坑;25、第二水泵;3、管路系统;31、供水管;32、回流管;33、进水管;34、排水管;35、溢流管;36、浮球阀;37、调节阀;4、排气装置;41、排气管;42、排气扇;43、端帽;5、凹槽;6、收集装置;61、收集槽;611、搭接部;62、固定柱;7、过滤装置;71、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地下泵坑,用于对喷泉(1)进行供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地面之下的本体(2)、管路系统(3)和排气装置(4),所述本体(2)包括坑口(21)、凸台(22)、第一水泵(23)、清理坑(24)和第二水泵(25),坑口(21)与地面连通,凸台(22)固定设置在本体(2)内的坑底上,第一水泵(23)固定安装在凸台(22)上部,清理坑(24)开设在本体(2)坑底上,第二水泵(25)设置在清理坑(24)的坑底上,所述管路系统(3)用于对本体(2)与喷泉(1)之间进行连通以及本体(2)内的给排水,排气装置(4)用于对本体(2)内的气体进行排出,加快本体(2)内气体的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下泵坑,用于对喷泉(1)进行供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地面之下的本体(2)、管路系统(3)和排气装置(4),所述本体(2)包括坑口(21)、凸台(22)、第一水泵(23)、清理坑(24)和第二水泵(25),坑口(21)与地面连通,凸台(22)固定设置在本体(2)内的坑底上,第一水泵(23)固定安装在凸台(22)上部,清理坑(24)开设在本体(2)坑底上,第二水泵(25)设置在清理坑(24)的坑底上,所述管路系统(3)用于对本体(2)与喷泉(1)之间进行连通以及本体(2)内的给排水,排气装置(4)用于对本体(2)内的气体进行排出,加快本体(2)内气体的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下泵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3)包括供水管(31)、回流管(32)、进水管(33)、排水管(34)和溢流管(35),所述供水管(31)的一端与第一水泵(23)固定连接且一端与喷泉(1)连接,所述回流管(32)的两端连通喷泉(1)与本体(2)内部,所述进水管(33)的一端与外置水源连接且另一端连通本体(2),所述排水管(34)的一端与第二水泵(25)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位于本体(2)外,所述溢流管(35)的一端位于本体(2)内且另一端与排水管(34)固定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地下泵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3)还包括浮球阀(36),所述浮球阀(36)固定安装在进水管(33)位于本体(2)内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地下泵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3)还包括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