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43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其内交叉地设置有至少两组纱线的针织纱部分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该两组纱线包括一个在相对于针织纱部分的第一位置处夹持住该至少两组纱线的端部的第一夹固部件(34)。第二夹固部件(36)在相对于针织纱部分的第二位置处夹持住该至少两组纱线的相反端。一个连接到第一夹固部件(34)和第二夹固部件(36)上的位置调节部件(60,70),它允许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针织纱部分(26)移动到其他的位置处,从而改变针织纱部分的纱线的交叉角(θ)。(*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一种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测定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其中,将两组纱以一个交叉角交叉放在一起,该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能够改变每个试验件的两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273115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试验机。玻璃纤维织物用作印刷电路板的基底材料。玻璃纤维织物的屈服应力是随该织物中的玻璃纤维相对于施加拉力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测定玻璃纤维织物试验片的抗拉强度时,必须预先确定玻璃纤维的方向与施加拉力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在上述抗拉强度试验机的情况下,预定玻璃纤维的方向与施加的拉力的方向成45°角。当使用上述抗拉试验机对试验片进行抗拉强度测定时,用上下夹固部件夹持着试验片的两端。使用夹固部件在试验片的纵向方向上将拉力施加到该试验片上。玻璃纤维织物试验片被制备成其纤维设置在与试验片的纵向方向成45°角的方向上。由于将拉力在试验片的纵向方向上施加到该试验片上,所施加的拉力的方向就与玻璃纤维的方向成45°角。当在上述试验条件下进行玻璃纤维织物的抗拉强度的测定时,从上述抗拉强度试验机获得的测量结果是精确的和可靠的。但是,上述抗拉强度试验机必须制备另一个具有不同纤维方向的试验片,以便改变所施加的拉力的方向和玻璃纤维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一般地说,其内以交叉角交叉地设置有两组纱线的针织纱线部分的物理特性或耐用性是随两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而变化的。因此,为了使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具有适合的水平,必须通过测定具有不同交叉角的多个不同试验片的各自的耐用性并分析耐用性测定值的结果的方式,来确定针织纱部分的交叉角的最佳值。但是,为了使用上述抗拉强度试验机进行耐用性的测定,在耐用性测定之前,必须制备多个具有不同交叉角的针织纱部分的试验片。上述抗拉强度试验机难以进行耐用性测定来确定针织纱部分的交叉角的最佳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和实用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在该试验机中消除了上述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在针织纱部分的两组纱线在分开的位置处被夹持住的同时,该试验机可以很容易地改变针织纱部分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用一种用于测定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的试验机达到的,在该针织纱部分中交叉地设置有至少两组纱线,包括第一组纱线和第二组纱线,该试验机包括一个在相对于针织纱部分的第一位置处夹持住上述至少两组纱线的端部的第一夹持部件;一个在相对于针织纱部分的第二位置处夹持住上述至少两组纱线的相反端的第二夹持部件;和一个连接到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上的位置调节部件,允许第一夹持部件的位置和第二夹持部件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变化,从而使针织纱部分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产生变化。当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用来进行耐用性测定时,可以很容易地改变针织纱部分的若干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因此,在耐用性测定之前,就不需要制备多个分别具有不同的交叉角的针织纱部分的试验片。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还可以有效地和精确地测定具有不同的交叉角的不同的试验片的各自的耐用性。因此,可以从耐用性测定结果确定针织纱部分的交叉角的最佳值。当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时,可以从这些说明中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包含针织纱部分的汽车制动软管的透视图2是一块用来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进行耐用性测定的试验片的放大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平面图;图4是从图3中箭头IV所示的方向看去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振动部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纱线夹持部件的平面图;图6是从图5所示箭头VI方向上看去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纱线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的重量位置调节零件的侧视图;图9是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进行耐用性测定的另一个试验片的放大视图;和图10是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进行耐用性测定的另一个试验片的放大视图。现给出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的说明。现对本专利技术的下面实施例中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进行说明,该试验机用来进行汽车制动软管的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测定。图1示出了一个包含有针织纱部分的汽车制动软管10。参见图1,接头12装接到制动软管10的一端上,该接头12用来将制动软管10连接到汽车制动系统的液压管路上。该接头12是金属材料制成的空心零件,其内设置有一个液压通道。制动软管10一般具有一个内橡胶软管14,一个加强的针织纱部分16,一个中间的橡胶软管18,一个加强的针织纱部分20,和一个外橡胶软管22。内橡胶软管14包括一条液压通道24。内橡胶软管14的液压通道24和接头12的液压通道相互连通,处在压力下的制动液充满并流过制动软管10的这些液压通道。为了在将制动软管10装配到汽车中时易于操纵该制动软管,并且为了确保汽车上的转向盘的平缓的转向作用,要求制动软管10具有合适水平的弯曲强度。另一方面,为了通过制动软管10有效地将制动液的压力传递到车轮作动筒上,要求制动软管10具有低于所给定的基准值的体积膨胀系数,该基准值是能够将制动软管10的液压通道24保持在合适内径的体积膨胀系数的上限。为了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最好是制动软管10的针织纱部分16和20能可挠曲地抵抗制动软管10的弯曲变形并且能可靠地防止制动软管10的液压通道24的径向膨胀。在每次进行汽车的制动操作时,高压制动液都被输送通过制动软管10的液压通道24。当重复使高压制动液输送通过液压通道24时,使液压通道24的内径膨胀的应力会反复地作用在制动软管10的针织纱部分16和20上。由于这种应力被反复地施加到针织纱部分16和20上,包含在针织纱部分16和20中的纱线会反复地拉伸和松弛,从而导致纱线之间反复地摩擦。如果针织纱部分16和20中的某些局部区域因反复地拉伸和松弛和/或摩擦而损坏,制动软管10的相应的部位就变得特别薄弱。制动软管10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汽车制动时的反应性能变坏。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除了前面提及的对制动软管10的要求外,还要求针织纱部分16和20的每根纱线具有适当的耐用性或耐磨性,耐疲劳性和耐剪切性。其内以交叉角交叉地设置有两组纱线的针织纱部分的物理特性或耐用性是随两组纱线之间的交叉角而变化的。因此,为了使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具有适当的水平,必须通过测定多个具有不同的交叉角的不同的试验片的各自的耐用性并且对耐用性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方式来确定针织纱部分的交叉角的最佳值。图2示出了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纱耐用性试验机进行耐用性测定的试验片。参见图2,该试验片具有一个针织纱部分26,其中,交叉地设置有第一组纱线28和第二组纱线30。在针织纱部分26中的第一组纱线28和第二组纱线30以预定的型式交叉地设置。除此之外,如图2所示的那样,第一组纱线和第二组纱线以交叉角θ相互交叉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纱线包括十根纱线28-1至28-10,第二组纱线包括十根纱线30-1和30-10。纱线28-1至28-10和纱线30-1至30-10是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的。纱线28-1至28-10和纱线30-1至30-10中的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测定其内交叉地设置有至少两组纱线的针织纱部分的耐用性的试验机,该两组纱线包括一组第一纱线和一组第二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机包括:一个在相对于该针织纱部分的第一位置处夹持着所述至少两组纱线的端部的第一夹固部件(34);一个 在相对于该针织纱部分的第二位置处夹持着所述至少两组纱线的相反端的第二夹固部件(36);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一夹固部件(34)和所述第二夹固部件(36)上的位置调节部件(68,70),它允许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相对于针 织纱部分(26),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从而改变针织纱部分的纱线的交叉角(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井清石井完治舟桥宣明池田文男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