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425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吸能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导向凹槽、第二导向凹槽及第三导向凹槽,其中,吸能器下压盘、动作盘及吸能器上压盘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导向凸台,其中,吸能器下压盘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一导向凹槽内,动作盘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二导向凹槽内,吸能器下压盘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三导向凹槽内,连接杆的端部依次穿过吸能器下连接板、吸能器上压盘、上侧吸能块、动作盘及锁紧盘,其中,连接杆与动作盘及锁紧盘相连接,吸能器上连接板与吸能器壳体的上端相连接,吸能器下连接板与吸能器壳体的下端相连接,该装置具有主动耗能、防护力恒定及能够有效降低管道冲击动应力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是连接两个、多个设备之间运送介质的运输系统,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石油化工等能源行业领域。由于运行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调节管系中阀门的开启、关闭,会带来较大的管道冲击振动,当操作不当时还会造成汽锤、水锤现象的发生。管道振动的冲击及汽锤、水锤带来的膨胀波、压缩波在管道内传递,在弯头、阀门处会产生冲击位移,当冲击能量较大时,容易造成管道开裂、介质泄露等事故的发生,给设备及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对管道冲击的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管道上布置液压阻尼器,当管道受到冲击载荷作用产生时,阻尼器运动特性发生变化,其响应刚度急剧增大,表现为近似刚体的特性,管道冲击力通过阻尼器传递到其他构建上。此做法不能有效地吸收管道冲击能量,冲击能量会以波的形式在管系内传递,造成波及范围更大、破坏力更强的后果。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近似刚体的阻尼器约束下,管道将受到阻尼器的作用反力,往往会造成局部动应力超过其材料许用应力,造成焊缝开裂、管道变形等现象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连接杆(2)、液压阻尼器(1)、吸能器下连接板(5)、吸能器下压盘(6)、下侧吸能块(7)、锁紧盘(8)、动作盘(9)、上侧吸能块(11)、吸能器上压盘(12)、吸能器壳体(13)、连接杆(15)及吸能器上连接板(14);/n法兰连接杆(2)的一端与液压阻尼器(1)相连接,法兰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吸能器下连接板(5)相连接,/n吸能器下压盘(6)、下侧吸能块(7)、锁紧盘(8)、动作盘(9)、上侧吸能块(11)及吸能器上压盘(12)自下到上依次位于吸能器壳体(13)内,吸能器壳体(1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导向凹槽、第二导向凹槽及第三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连接杆(2)、液压阻尼器(1)、吸能器下连接板(5)、吸能器下压盘(6)、下侧吸能块(7)、锁紧盘(8)、动作盘(9)、上侧吸能块(11)、吸能器上压盘(12)、吸能器壳体(13)、连接杆(15)及吸能器上连接板(14);
法兰连接杆(2)的一端与液压阻尼器(1)相连接,法兰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吸能器下连接板(5)相连接,
吸能器下压盘(6)、下侧吸能块(7)、锁紧盘(8)、动作盘(9)、上侧吸能块(11)及吸能器上压盘(12)自下到上依次位于吸能器壳体(13)内,吸能器壳体(1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导向凹槽、第二导向凹槽及第三导向凹槽,其中,吸能器下压盘(6)、动作盘(9)及吸能器上压盘(12)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导向凸台,其中,吸能器下压盘(6)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一导向凹槽内,动作盘(9)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二导向凹槽内,吸能器下压盘(6)上的导向凸台内嵌于第三导向凹槽内,连接杆(15)的端部依次穿过吸能器下连接板(5)、吸能器上压盘(12)、上侧吸能块(11)、动作盘(9)及锁紧盘(8),其中,连接杆(15)与动作盘(9)及锁紧盘(8)相连接,吸能器上连接板(14)与吸能器壳体(13)的上端相连接,吸能器下连接板(5)与吸能器壳体(13)的下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管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吸能器壳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军王军民陈盛广康豫军武彦飞李楠林程肖军李亚亮杜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