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路减振领域,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与噪声会对船员及乘客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伤害,考虑到人们对声振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必须对船舶的种种振源进行治理。作为船舶各机构中不可或缺的管路,主要动力机械所产生的振动往往经由管路传递至船体或者其它部位,因此管路振动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船舶整体减振降噪效果。目前,在管道减振的研究中,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在管路与固定位置之间安装弹性支承或引入阻尼材料,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全频段范围内降低传递到基础上的振动,而对于低频振动线谱的抑制不明显。大量工程经验表明,管道过大的振动是由激励设备传导而来,其往往表现为关键低频振动线谱。线谱的控制方法主要为动力吸振方法,针对管道而言,往往采用被动吸振作为控制方法,然而被动吸振技术无法适用于激励设备本身振动频率不稳定的情况,同时吸振器要获得较好的低频振动控制效果需要较大的吸振质量,过大的附加质量会对管道振动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包括定子壳体(1)、设置在定子壳体(1)的内腔中、沿定子壳体(1)的纵向轴线可动的动子(6),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装配于动子(6)外侧壁、沿动子(6)纵向轴线布置于第1层的永磁体(5)和布置于第2层的永磁体(5),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永磁场的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极性相同;/n还包括装配于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绕制轴线为纵向轴线的线圈(4)、设置在线圈的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面向动子(6)外侧壁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包括定子壳体(1)、设置在定子壳体(1)的内腔中、沿定子壳体(1)的纵向轴线可动的动子(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配于动子(6)外侧壁、沿动子(6)纵向轴线布置于第1层的永磁体(5)和布置于第2层的永磁体(5),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永磁场的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极性相同;
还包括装配于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绕制轴线为纵向轴线的线圈(4)、设置在线圈的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面向动子(6)外侧壁的一侧为其电磁场的极性端面;
上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1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
线圈配置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较于上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向上错位设置,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较于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向下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极性相同是指: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面向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的极性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均为环状永磁体,其中,环状永磁体与动子(6)同轴线,环状永磁体外径面为其面向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第1层的永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超,刘桂祥,李鑫,邵骁麟,彭亮,林松,卢军,张鲲,孙磊,李朋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