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42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包括由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构成的机架,翻转臂,顶升臂,阻挡块,支座,翻转电机,动力千斤顶A,翻转轴A,顶升电机,动力千斤顶B,翻转轴B,缓存架;所述的机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翻转臂,顶升臂和阻挡块;所述翻转电机,动力千斤顶A,顶升电机和动力千斤顶B各设置一个,结构固定于支座侧部;所述翻转轴A和翻转轴B各设置一根,翻转轴A与翻转臂和翻转轴B与顶升臂分别通过键连接;所述的机架下方平行设置有多个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通过翻转臂将缓存架上的多根管子单根依次分离放置于顶升臂上,通过顶升臂将管子自动上料至下一工位,整个过程自动化进行,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子制作及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管子制作与生产过程中,若想实现将多根放置于缓存架上的管子单根上料至下一工位,上料机构不可缺少。传统方式为人工搬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为实现这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方案: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包括由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构成的机架,翻转臂,顶升臂,阻挡块,支座,翻转电机,动力千斤顶A,翻转轴A,顶升电机,动力千斤顶B,翻转轴B,缓存架;所述的机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翻转臂,顶升臂和阻挡块,均与所述的机架水平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翻转电机,动力千斤顶A,顶升电机和动力千斤顶B各设置一个,结构固定于支座侧部;所述的翻转轴A和翻转轴B各设置一根,翻转轴A与翻转臂和翻转轴B与顶升臂分别通过键连接;所述的机架下方平行设置有多个支座。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转臂至少设置三个,并与所述的翻转轴A通过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臂至少设置三个,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包括由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构成的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臂(2),顶升臂(3),阻挡块(4),支座(5),翻转电机(6),动力千斤顶A(7),翻转轴A(8),顶升电机(9),动力千斤顶B(10),翻转轴B(11);所述的两根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翻转臂(2)、顶升臂(3)和阻挡块(4),均与所述的两根主梁水平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翻转电机(6),动力千斤顶A(7),顶升电机(9)和动力千斤顶B(10)各设置一个,结构固定于支座(5)侧部;所述翻转轴A(8)设置一根,与多个翻转臂(2)通过键连接;所述翻转轴B(11)设置一根,与多个顶升臂(3)通过键连接;所述的机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包括由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构成的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臂(2),顶升臂(3),阻挡块(4),支座(5),翻转电机(6),动力千斤顶A(7),翻转轴A(8),顶升电机(9),动力千斤顶B(10),翻转轴B(11);所述的两根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翻转臂(2)、顶升臂(3)和阻挡块(4),均与所述的两根主梁水平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翻转电机(6),动力千斤顶A(7),顶升电机(9)和动力千斤顶B(10)各设置一个,结构固定于支座(5)侧部;所述翻转轴A(8)设置一根,与多个翻转臂(2)通过键连接;所述翻转轴B(11)设置一根,与多个顶升臂(3)通过键连接;所述的机架(1)下方平行设置有多个支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子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臂(2)至少设置三个,与翻转轴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龚晓冬徐兴智
申请(专利权)人: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