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书龙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9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护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置孔,安置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多个安置孔内壁中多个的连接块外壁分别共同固定连接有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摩托车左右侧对发动机的撞击,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小孩或动物碰触发动机造成的烫伤事故,提高了摩托车的防护能力,也提高了摩托车使用的可靠性,以及通过踏板能够方便摩托车后座人员搭脚,且踏板可通过折叠收起来减少摩托车凸出面积,降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从而降低了摩托车的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护板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护板。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目前随着摩托车运动、赛事的日益增加,日常训练、比赛、出游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摩托车各个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摩托车的防护性能,以及能够影响摩托车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托车使用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摩托车各个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摩托车的防护性能,以及能够影响摩托车使用可靠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护板,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置孔,所述安置孔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安置孔内壁中多个的连接块外壁分别共同固定连接有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的外形为椭圆形,所述右侧发动机保护板的外形为圆形,所述左侧车架保护板和右侧车架保护板的外形为C形,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外形呈U形状,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内壁固定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脚蹬机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黏贴层,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的外壁开设有与摩托车上螺纹孔相配的原位螺丝孔,所述护板本体的外壁开设有原位空位。优选的,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内壁均设有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外壁均贴有反光标。优选的,所述黏贴层的材料为隔热吸引海绵背胶。优选的,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优选的,所述脚蹬机构包括与右侧后摇臂保护板外壁固定连接的U形块,所述U形块的外壁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孔壁活动连接有转块,两个所述转块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外壁与U形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T形插杆,所述T形插杆的侧壁穿过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外壁,所述右侧后摇臂保护板的外壁开设有与T形插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T形插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踏板和挡板,所述踏板的侧壁与连接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外壁与踏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插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T形插杆的杆壁和挡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与T形插杆相配合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中心位置与T形插杆垂直时底端中心点处于同一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护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摩托车护板,通过设置有黏贴层、原位螺丝孔和原位空位,当摩托车需要增加防护的时候,首先把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从固定板的安置孔取出,固定板和连接块能够把多个防护板固定在一起,能够防止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左侧车架保护板、右侧车架保护板、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混乱,便于取用安装,之后利用原位螺丝孔和原位空位把各个防护板对位安装,接着通过黏贴层和固定螺栓进行紧固,增加摩托车的防护,左侧发动机保护板、右侧发动机保护板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针对性的保护,避免泥泞和尘土附于发动机底部,从而避免发动机过度发热和电化学腐蚀的发生,保证整车的动力性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碎石等硬物对发动机的外击,从而保证发动机底部不会因外力造成损坏,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通过反光标能够方便夜间骑行起到警示作用,也方便用于救援便于发现,该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摩托车左右侧对发动机的撞击,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小孩或动物碰触发动机造成的烫伤事故,提高了摩托车的防护能力,以及提高了摩托车使用的可靠性。2、该摩托车护板,通过设置有踏板、挡板和T形插杆,当摩托车后座带人行驶时,首先拉动T形插杆,使T形插杆的底端缩回连接筒内,接着通过转块把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上踏板转至水平状,同时连接筒的底端与挡块接触,并被挡块支撑,接着松开T形插杆,T形插杆在弹簧的作用下穿过左侧后摇臂保护板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上通孔,并与摩托车车架上预留的连接孔连接,使踏板方便摩托车后座人搭脚,同时挡板能够防止路边上石子等异物蹦溅到脚部,若后座不坐人驾驶摩托车时,再把踏板折叠收起,减少摩托车凸出面积,降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降低了摩托车的油耗。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摩托车左右侧对发动机的撞击,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小孩或动物碰触发动机造成的烫伤事故,提高了摩托车的防护能力,也提高了摩托车使用的可靠性,以及通过踏板能够方便摩托车后座人员搭脚,且踏板可通过折叠收起来减少摩托车凸出面积,降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从而降低了摩托车的油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左侧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右侧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护板中脚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侧发动机保护板、2右侧发动机保护板、3左侧车架保护板、4右侧车架保护板、5左侧后摇臂保护板、6右侧后摇臂保护板、7原位螺丝孔、8原位空位、9护板本体、10黏贴层、11安置孔、12连接块、13固定板、14反光标、15脚蹬机构、151U形块、152转块、153连接筒、154挡块、155T形插杆、156踏板、157挡板、158弹簧、159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一种摩托车护板,包括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置孔11,安置孔1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多个安置孔11内壁中多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护板,包括固定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置孔(11),所述安置孔(1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多个所述安置孔(11)内壁中多个的连接块(12)外壁分别共同固定连接有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左侧车架保护板(3)、右侧车架保护板(4)、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的外形为椭圆形,所述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的外形为圆形,所述左侧车架保护板(3)和右侧车架保护板(4)的外形为C形,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外形呈U形状,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内壁固定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脚蹬机构(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护板,包括固定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置孔(11),所述安置孔(1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多个所述安置孔(11)内壁中多个的连接块(12)外壁分别共同固定连接有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左侧车架保护板(3)、右侧车架保护板(4)、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的外形为椭圆形,所述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的外形为圆形,所述左侧车架保护板(3)和右侧车架保护板(4)的外形为C形,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外形呈U形状,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内壁固定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脚蹬机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护板本体(9),所述护板本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黏贴层(10),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的外壁开设有与摩托车上螺纹孔相配的原位螺丝孔(7),所述护板本体(9)的外壁开设有原位空位(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左侧车架保护板(3)、右侧车架保护板(4)、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内壁均设有固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动机保护板(1)、右侧发动机保护板(2)、左侧车架保护板(3)、右侧车架保护板(4)、左侧后摇臂保护板(5)和右侧后摇臂保护板(6)的外壁均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书龙
申请(专利权)人:邢书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