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7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述上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输入轴组件,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带动输入轴组件转动的转向电机,所述输入轴组件内部插接安装有扭杆,所述下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一组螺杆,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若干组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一组配合轴,且配合轴设置在扭杆和螺杆之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配合轴固定后组合形成一组转向器本体。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设计合理,以内外花键配合的方式作为过渡联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替代传统配钻结构,可以很好地提高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工艺性能,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转向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机械循环球已经成为了新型商用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要需求,不能有效的以零组件配钻的装配方式来完成。而循环球下壳体分总成配钻的方式,在后期进行传感器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的组合装配时因分总成占用空间较大,中间转运困难,对装配工作台要求较高,很难实现大批量,集成式的总成装配生产线。而线下装配又很难形成统一的装配标准,无法形成对产品总成的快速质量检测反应机制。因此,需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联接结构和方式是电动机械循环球实现工业化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述上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输入轴组件,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带动输入轴组件转动的转向电机,所述输入轴组件内部插接安装有扭杆;所述下壳体内部转动设置有一组螺杆,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若干组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一组配合轴,且配合轴设置在扭杆和螺杆之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配合轴固定后组合形成一组转向器本体。优选的,所述配合轴顶部开设有一组长圆形的限位腔,所述扭杆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接在限位槽中,所述配合轴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外花键轴,所述螺杆顶部开设有供外花键轴插接的内花键槽。优选的,所述外花键轴外缘开设有若干组卡接齿,所述内花键槽内缘设置有供卡接齿卡接的若干组配合齿,所述外花键轴与内花键槽之间小径定心齿面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内部靠近底部处嵌设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输入轴组件的外侧边上插接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内缘,所述下壳体之间靠近顶部处转动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螺杆的外缘插接在第二轴承的内缘处。优选的,装配时,所述输入轴组件、扭杆以及配合轴组合形成配钻结构,配合轴与螺杆之间通过内外花键联结。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通过在转向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增加一组配合轴,将配钻与螺杆分开,配合轴与输入轴组件、扭杆完成配钻,螺杆件与扭杆分离进行分总成的单独装配,进而方便对传感器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等的组合装配,同时上壳体组件与下壳体之间通过配合筒过渡件以内外花键的方式有效联接在一起,能实现分体同时多组件生产能有效提升了装配工艺的可操作性。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设计合理,以内外花键配合的方式作为过渡联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替代传统配钻结构,可以很好地提高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工艺性能,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传统的循环球转向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改进后的循环球转向器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改进后的循环球转向器拆开后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扭杆和配合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螺杆和配合轴过盈配合后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图7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转向器本体、2上壳体、3下壳体、4转向电机、5螺杆、6输入轴组件、7扭杆、71限位销、8配合轴、81限位槽、82外花键轴、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内花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述上壳体2内部转动设置有输入轴组件6,所述上壳体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带动输入轴组件6转动的转向电机4,所述输入轴组件6内部插接安装有扭杆7;所述下壳体3内部转动设置有一组螺杆5,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通过若干组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下壳体3内部设置有换向摇臂轴等其他结构,此为现有技术,故不在申请文件中做具体描述,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设置有一组配合轴8,且配合轴8设置在扭杆7和螺杆5之间,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以及配合轴8固定后组合形成一组转向器本体1。具体的,所述配合轴8顶部开设有一组长圆形的限位腔,所述扭杆7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限位销71,所述限位销71插接在限位槽81中,所述配合轴8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外花键轴82,所述螺杆5顶部开设有供外花键轴82插接的内花键槽11。具体的,所述外花键轴82外缘开设有若干组卡接齿,所述内花键槽11内缘设置有供卡接齿卡接的若干组配合齿,所述外花键轴82与内花键槽11之间小径定心齿面过盈配合。具体的,所述上壳体2内部靠近底部处嵌设安装有第一轴承9,所述输入轴组件6的外侧边上插接安装在第一轴承9的内缘,所述下壳体3之间靠近顶部处转动设置有第二轴承10,所述螺杆5的外缘插接在第二轴承10的内缘处,所述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可以起到支撑限位等作用。具体的,装配时,所述输入轴组件6、扭杆7以及配合轴8组合形成配钻结构,配合轴8与螺杆5之间通过内外花键联结。具体的,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装配时,首先对上壳体2以及下壳体3的不同部件传感器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等进行组装,当上壳体2和下壳体3的各部件均装配完毕时,将配合轴8通过液氮进行冷冻,冷冻后,将配合轴8上的外花键轴82与螺杆5上的内花键槽44配合插接,进而使外花键轴82与螺杆5上的内花键槽11过盈配合联结,同时使限位销71插接在限位槽81中,并通过螺栓对上壳体2和下壳体3进行固定,进而对转向器本体1的组装。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设计合理,以内外花键配合的方式作为过渡联接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替代传统配钻结构,可以很好地提高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工艺性能,适合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转动设置有输入轴组件(6),所述上壳体(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带动输入轴组件(6)转动的转向电机(4),所述输入轴组件(6)内部插接安装有扭杆(7);/n所述下壳体(3)内部转动设置有一组螺杆(5),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通过若干组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设置有一组配合轴(8),且配合轴(8)设置在扭杆(7)和螺杆(5)之间,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以及配合轴(8)固定后组合形成一组转向器本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转动设置有输入轴组件(6),所述上壳体(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带动输入轴组件(6)转动的转向电机(4),所述输入轴组件(6)内部插接安装有扭杆(7);
所述下壳体(3)内部转动设置有一组螺杆(5),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通过若干组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设置有一组配合轴(8),且配合轴(8)设置在扭杆(7)和螺杆(5)之间,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以及配合轴(8)固定后组合形成一组转向器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球转向器的内外花键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轴(8)顶部开设有一组长圆形的限位腔,所述扭杆(7)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限位销(71),所述限位销(71)插接在限位槽(81)中,所述配合轴(8)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组外花键轴(82),所述螺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臣向如洁许斌谢俊卿李增平
申请(专利权)人:豫北转向系统新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