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包括车身和车门结构,车身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进出口处,其中,车门结构包括上门板、下门板、液压驱动部和旋转驱动部,上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进出口的上边沿;下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门板的下边沿;液压驱动部设置在车身上,液压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液压驱动部与上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上门板转动;旋转驱动部设置在上门板上,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旋转驱动部与下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下门板转动。这样可通过上门板和下门板在竖直方向的转动打开或关闭进风口,丰富了客车品类,提高乘客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客车。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中使用的车门多为双开内摆门,种类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客车品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以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车门结构的客车,丰富客车品类,提高乘客体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包括车身和车门结构,所述车身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所述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上门板,所述上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的上边沿;下门板,所述下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门板的下边沿;液压驱动部,所述液压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液压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液压驱动部与所述上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上门板转动;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上门板上,所述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下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门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驱动部包括可伸缩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上门板铰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侧板、支撑板和安装座,所述进出口位于所述侧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结构包括两个所述液压驱动部,两个所述液压驱动部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上。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门轴,所述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门板上,所述下门板与所述门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门轴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门轴带动所述下门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部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门轴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部还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门轴上;传动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与所述传动带配合,以实现所述门轴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车门结构分布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车门结构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客车为公交车。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包括车身和车门结构,车身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进出口处,其中,车门结构包括上门板、下门板、液压驱动部和旋转驱动部,上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进出口的上边沿;下门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门板的下边沿;液压驱动部设置在车身上,液压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液压驱动部与上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上门板转动;旋转驱动部设置在上门板上,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旋转驱动部与下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下门板转动。这样可通过上门板和下门板在竖直方向的转动打开或关闭进风口,丰富了客车品类,提高乘客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客车中的车门结构和部分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车门结构在打开后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车门结构在打开过程中的一个位置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车门结构在打开过程中的另一个位置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3中的车门结构在打开后的位置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车身;11、侧板;12、支撑板;13、安装座;20、上门板;30、下门板;40、液压驱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包括车身10和车门结构,车身10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进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车门结构包括:上门板20,上门板2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进出口的上边沿;下门板30,下门板3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门板20的下边沿;液压驱动部40,液压驱动部40设置在车身10上,液压驱动部40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液压驱动部40与上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上门板20转动;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设置在上门板20上,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旋转驱动部与下门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下门板30转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包括车身10和车门结构,车身10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进出口处,其中,车门结构包括上门板20、下门板30、液压驱动部40和旋转驱动部,上门板2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进出口的上边沿;下门板3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门板20的下边沿;液压驱动部40设置在车身10上,液压驱动部40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液压驱动部40与上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上门板20转动;旋转驱动部设置在上门板20上,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旋转驱动部与下门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下门板30转动。这样可通过上门板20和下门板30在竖直方向的转动打开或关闭进风口,丰富了客车品类,提高乘客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液压驱动部40包括可伸缩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与上门板20铰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车身10铰接。这样可便于实现上门板20的转动。采用液压缸驱动的方式传动平稳可靠,便于精确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车身10包括侧板11、支撑板12和安装座13,进出口位于侧板11上,支撑板12设置在侧板11上,安装座13设置在支撑板12上,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3铰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液压缸的安装并且保证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车门结构包括两个液压驱动部40,两个液压驱动部40间隔设置在车身10上。这样可通过两个液压驱动部40的同步运动驱动上门板20转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车门结构还包括门轴,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门板20上,下门板30与门轴固定连接,旋转驱动部与门轴驱动连接,以通过门轴带动下门板30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下门板30的平稳顺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部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门轴驱动连接。采用步进电机,便于控制下门板30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地,旋转驱动部还包括:主动轮,主动轮设置在驱动轴上;从动轮,从动轮设置在门轴上;传动带,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传动带配合,以实现门轴的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动力传递以及精确的位置控制。从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包括车身(10)和车门结构,所述车身(10)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所述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n上门板(20),所述上门板(2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的上边沿;/n下门板(30),所述下门板(3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门板(20)的下边沿;/n液压驱动部(40),所述液压驱动部(40)设置在所述车身(10)上,所述液压驱动部(40)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液压驱动部(40)与所述上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上门板(20)转动;/n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上门板(20)上,所述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下门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门板(3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包括车身(10)和车门结构,所述车身(10)具有用于上下乘客的进出口,所述车门结构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
上门板(20),所述上门板(2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出口的上边沿;
下门板(30),所述下门板(30)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门板(20)的下边沿;
液压驱动部(40),所述液压驱动部(40)设置在所述车身(10)上,所述液压驱动部(40)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液压驱动部(40)与所述上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上门板(20)转动;
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上门板(20)上,所述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下门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门板(3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部(40)包括可伸缩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上门板(20)铰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1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0)包括侧板(11)、支撑板(12)和安装座(13),所述进出口位于所述侧板(11)上,所述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侧板(11)上,所述安装座(13)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2)上,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13)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俊韩志龙李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