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206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航空轴承材料不能满足350℃以上高温集成化轴承性能要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将低碳高合金钢加工成待渗碳的轴承套圈,然后放入真空渗碳炉内,抽真空、加热、低温脉冲渗碳、加热扩散、高温脉冲渗碳、气冷出炉,得到渗碳后的套圈;再去应力退火、机械加工以及淬火、冷处理和回火循环。经过本工艺方案加工的轴承套圈,工作表面硬度可控制在60~69HRC,渗层深度可达0.3~3.0mm,心部硬度可达48~54HRC,满足500℃以下轴承服役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轴承套圈的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轴承集成化的趋势以及更高服役温度需求,对轴承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满足轴承表面高硬度、耐磨性特性,还需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结构韧性、抗冲击性。现有航空轴承材料如GCr15、8Cr4Mo4V、G13Cr4Mo4Ni4V等,均不满足350℃以上服役温度要求。针对低碳、高Cr、高Co、高Mo类高合金材料的渗碳及热处理控制一直是热处理领域的难题,主要是在组织性能的匹配,碳化物的控制方面存在难点,在轴承上还没有应用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航空轴承材料不能满足350℃以上高温集成化轴承性能要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低碳高合金钢加工成待渗碳的轴承套圈;二、渗碳:将轴承套圈放入真空渗碳炉内,抽真空、加热、低温脉冲渗碳、加热扩散、高温脉冲渗碳、气冷出炉,得到渗碳后的套圈;三、将渗碳后套圈进行去应力退火,得到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四、将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机械加工,去除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和端面的渗碳层,得到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五、将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淬火、气冷,得到淬火后的轴承套圈;六、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即得到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轴承套圈加工表面分为硬化表面和非硬化表面。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材、渗碳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热处理工艺设计,控制渗层深度、车加工留量以及材料加工过程的碳化物尺寸和分布,达到轴承套圈满足既定服役温度下的性能要求。经过本工艺方案加工的轴承套圈,表面硬度可控制在60~69HRC,渗层深度可达0.3~3.0mm,心部硬度可达48~54HRC,碳化物尺寸、形貌、分布控制得当,组织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满足500℃以下轴承服役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机械加工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加工的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表层硬度梯度;图3为实施例1加工的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表层组织;图4为实施例1加工的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心部组织;图5为对比实试验的工艺参数渗碳热处理工艺图;图6为渗碳及热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形貌图;图7为表层硬度梯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低碳高合金钢加工成待渗碳的轴承套圈;二、渗碳:将轴承套圈放入真空渗碳炉内,抽真空、加热、低温脉冲渗碳、加热扩散、高温脉冲渗碳、气冷出炉,得到渗碳后的套圈;三、将渗碳后套圈进行去应力退火,得到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四、将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机械加工,去除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和端面的渗碳层,得到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五、将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淬火、气冷,得到淬火后的轴承套圈;六、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即得到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轴承套圈加工表面分为硬化表面和非硬化表面。本实施方式通过选材、渗碳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热处理工艺设计,控制渗层深度、车加工留量以及材料加工过程的碳化物尺寸和分布,达到轴承套圈满足既定服役温度下的性能要求。经过本工艺方案加工的轴承套圈,表面硬度可控制在60~69HRC,渗层深度可达0.3~3.0mm,心部硬度可达48~54HRC,碳化物尺寸、形貌、分布控制得当,组织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满足500℃以下轴承服役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低碳高合金钢中C的质量分数为0.1~0.2%、Cr的质量分数为11.0~17.0%、Mo的质量分数为3.0~6.0%、Co的质量分数为11.0~13.0%。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渗碳的方法为:将清洗干烘干后的轴承套圈送入炉膛并抽真空,压力为3-5mbar;在加热速率为10℃/min条件下,将轴承套圈加热至650~750℃,保温20~40min,然后继续加热至低温渗碳温度820℃~1000℃,保温20~40min后进行低温脉冲渗碳,反复低温脉冲渗碳18-80次,然后继续升温至960~1000℃,升温速率为10℃/min,保温10-30min后,开始高温脉冲渗碳,反复高温脉冲渗碳操作10-40次,再气冷出炉,冷却压力为1~5Bar。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低温脉冲渗碳的方法为:保持真空渗碳炉压力为6~12mbar,通入乙炔15-90s,关闭乙炔,再通入高纯氮气,保压0.3-4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高温脉冲渗碳的方法为:保持真空渗碳炉压力为6~12mbar,通入乙炔15-90s,关闭乙炔,再通入高纯氮气,保压0.3~3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通过通入气体或抽真空保持真空渗碳炉压力为6~12mbar。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在650~800℃条件下进行去应力退火,保温4~10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的淬火是将轴承套圈加热至1000~1090℃,保温20~90min,1~5bar的高压氮气淬火。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冷处理温度为-70~-192℃,保温时间0.5~2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回火温度为450~600℃,保温时间为2~3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为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进行了以下实验:实施例1在多室真空渗碳炉渗碳,预设渗层深度为2.2mm。1)制备低碳高合金轴承套圈,根据硬化表面和非硬化表面进行区分机械加工余量,套圈化学成分按质量分数为C0.14%,Si0.2%,Mn0.3%,Cr13.8%,Co12.8%,Ni1.8%,W0.5%,Mo4.7%,V0.6%,余量为Fe。2)渗碳:将清洗干烘干后的轴承套圈送入炉膛并抽真空,压力为4mbar;然后以10℃/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680℃,保温20min,继续加热至低温脉冲渗碳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n一、将低碳高合金钢加工成待渗碳的轴承套圈;/n二、渗碳:将轴承套圈放入真空渗碳炉内,抽真空、加热、低温脉冲渗碳、加热扩散、高温脉冲渗碳、气冷出炉,得到渗碳后的套圈;/n三、将渗碳后套圈进行去应力退火,得到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n四、将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机械加工,去除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和端面的渗碳层,得到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n五、将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淬火、气冷,得到淬火后的轴承套圈;/n六、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即得到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轴承套圈加工表面分为硬化表面和非硬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低碳高合金钢加工成待渗碳的轴承套圈;
二、渗碳:将轴承套圈放入真空渗碳炉内,抽真空、加热、低温脉冲渗碳、加热扩散、高温脉冲渗碳、气冷出炉,得到渗碳后的套圈;
三、将渗碳后套圈进行去应力退火,得到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
四、将去应力退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机械加工,去除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和端面的渗碳层,得到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
五、将机械加工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淬火、气冷,得到淬火后的轴承套圈;
六、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进行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冷处理、回火,即得到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轴承套圈加工表面分为硬化表面和非硬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低碳高合金钢中C的质量分数为0.1~0.2%、Cr的质量分数为11.0~17.0%、Mo的质量分数为3.0~6.0%、Co的质量分数为11.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高合金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渗碳的方法为:将清洗干烘干后的轴承套圈送入炉膛并抽真空,压力为3-5mbar;在加热速率为10℃/min条件下,将轴承套圈加热至650~750℃,保温20~40min,然后继续加热至低温渗碳温度820℃~1000℃,保温20~40min后进行低温脉冲渗碳,反复低温脉冲渗碳18-80次,然后继续升温至960~1000℃,升温速率为10℃/min,保温10-30min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马欣新张静静马芳付中元于清成尹龙承周丽娜吴玉成刘宇王文雪童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