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天勤专利>正文

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94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洗装置,所述外壳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出料门,所述外壳的内部在清洗装置和出料门之间固定安装有流动分选腔,所述外壳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对茶油籽的清洗装置和分选装置设计为一个设备整体,这样可以利用一个设备来完成两项功能,即先对茶油籽进行清洗,然后再对其进行分选,筛选掉其中瘪的茶油籽,保留住其中饱满的茶油籽,这样就能在一个设备中完成多个功能,避免了中间人工转移的操作,提高了整个流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将两个设备设计成一个整体,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
,具体为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山茶油榨制是需要挑选颗粒饱满的茶油籽进行压榨,这样才能保证足够高的出油率和油品的质量,而脱壳后的茶油籽褒贬不一,且需要清洗之进行榨制才会更加干净,但是在现有的茶油籽榨制流程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其进行清洗和分选的装置,所以在山茶油榨制流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在现有的技术中,针对对农作物的果实的清洗和分选都会有对应的设备来单独实现,同样的,针对山茶果也有独自的清洗装置和分选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往往都是自己独立的实现其功能,在完成一项后需要人工的将山茶果送到下一个工作流程中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操作起来效率低下,且因为是两个不同的工作需求,所以需要两套不同的设备,设备成本很高。2.在对茶油籽进行榨制前,若不对茶油籽进行清洗,则在榨制之后的山茶油的卫生很难得到保障,无法保证山茶油的高品质,同时,由于成熟的茶油籽中也存在一些残次品,质量褒贬不一,若不对其中瘪的茶油籽进行剔除,在榨制过程中瘪的茶油籽一方面会影响饱满的茶油籽的出油率,特别在饱满的茶油籽压榨到大小和瘪的接近时,会严重影响后续饱满茶油籽的出油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洗装置,所述外壳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出料门,所述外壳的内部在清洗装置和出料门之间固定安装有流动分选腔,所述外壳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外壳在于进料斗安装的同一侧侧面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进水口,所述外壳两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排渣口,所述外壳内部位于出料门和流动分选腔之间互动安装有辅助出料装置,所述外壳外壁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底座,两个所述底座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上表面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外壳的顶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齿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圆环柱,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内部轴承活动安装在旋转柱上,所述圆环柱和横向安装杆的外壁上均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杆,所述横向安装杆轴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出料门包括嵌入安装在外壳底部内的底门,所述底门上中心对称开设有贯穿底门的漏水口,所述底门的外环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底门下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活动嵌入安装在延伸柱的底端,所述外筒外壁的中部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臂,所述外筒外壁的顶部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堵漏臂;所述流动分选腔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壁两侧的导流板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对应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导流板和分隔板均与外壳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两侧连接;所述辅助出料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最下面的导流板左端的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活动嵌入安装有一端穿透外壳底部的第一封板,所述外壳内壁的下表面和右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封口块,所述竖板的右侧活动嵌入安装有一端穿透外壳右侧壁厚的第二封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直径相同但是略小于第一齿轮,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二齿轮和第一皮带轮均是同轴的,而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是通过皮带的传动,这样较小直径的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可以更好的保证两者之间的传动效果,这样就能很好的达到第一齿轮和第二皮带轮的转向是相反的,而第二皮带轮底部又连接着圆环柱,而第一齿轮的底部连接着旋转柱,这样能够使得圆环柱和旋转柱这上下两部分反向旋转,利用相对运动且结合内部的水被搅动的不规则更加彻底的对茶油籽进行清洗,保证后续的山茶油的卫生质量。优选的,所述圆环柱和旋转柱在竖直方向上的外壁均安装有两层清洗刷头,且两层清洗刷头之间的相位差是同一层相邻两个毛刷之间夹角的一半,通过设置有相位差,可以使得在旋转清洗过程中不会出现间歇期,这样可以保证茶油籽在其中全程都可以受到清洗,进一步保证对茶油籽的彻底清洗。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在导流的流动方向是向下倾斜的,所述导流板从第二个开始上表面等间距安装有倾向流动方向的凸块,倾斜的角度可以使得经过清洗后的茶油籽在水的流动以及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流板的上表面向下流动,而其上的凸块是为了进一步对饱满的和瘪的茶油籽的在流动过程中提供一个小的冲击,使得二者没有分散的部分彻底分散,保证分选效果,所述导流板的数量比分隔板的数量多一个,所述分隔板安装于外壳内壁上的部分的倾斜角度是和导流板根部倾斜角度相同,另一部分则是水平方向,所述分隔板倾斜部分和导流板根部的斜角构成一个导流通道,所述排渣口与该导流通道相连通,由于饱满的茶油籽颗粒比瘪的茶油籽颗粒要重,所以在二者分开之后,瘪的茶油籽就会有更大的浮力,这样瘪的就会在流动空腔的上部,而饱满的则在下部,上部的瘪的茶油籽在流动到分隔板的水平端时就实现了对二者的分选,这部分瘪的茶油籽就会随着水流从排渣口中流出,而饱满的则在底部流向下一级。优选的,所述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在与辅助出料装置连接的一端均有插销状的凸起,所述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垂直外壳的方向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层,当需要对下部积累的茶油籽进行收集时,首先先插入第一封板,封堵住左边的进口,再插入第二封板,将下部的空腔分为两部分,下部则是我们需要收集的茶油籽,而上部分开的原因则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能够完全分隔出前面的程序中没有出去的瘪的茶油籽,进一步提高需要收集起来的茶油籽的质量,从而保证了后续山茶油的出油率和质量。优选的,所述堵漏臂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固定臂在旋转到底座下部通过螺杆固定后堵漏臂的位置恰好是封堵住底门上的漏水口,这样在出料门正常封堵的时候保证其不会漏水,而在需要收集外壳底部的饱满的茶油籽时,就可以先拧下螺杆,然后旋转旋转盘,从而带动外筒上安装的固定臂和堵漏臂一起旋转,使得堵漏臂与漏水口位置错开,这样就可以放出上面的水,在水基本放干净之后就可以取下底门,从而收集其中的茶油籽。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上连接的封口块的座基上安装的轴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外壳底部安装的封口块是位于第一封板的左侧,所述外壳右侧内壁上安装的封口块是位于第二封板的上方,封口块的作用是在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拔出后对开口的堵漏,这样结合内部的复位弹簧以及封口块的安装位置,可以很好的在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拔出之后迅速的堵住开口,保证整个装置的相对密闭性,体现其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对茶油籽的清洗装置和分选装置设计为一个设备整体,这样可以利用一个设备来完成两项功能,即先对茶油籽进行清洗,然后再对其进行分选,筛选掉其中瘪的茶油籽,保留住其中饱满的茶油籽,这样就能在一个设备中完成多个功能,避免了中间人工转移的操作,提高了整个流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洗装置(2),所述外壳(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出料门(3),所述外壳(1)的内部在清洗装置(2)和出料门(3)之间固定安装有流动分选腔(4),所述外壳(1)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5),所述外壳(1)在于进料斗(5)安装的同一侧侧面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进水口(6),所述外壳(1)两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排渣口(8),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出料门(3)和流动分选腔(4)之间互动安装有辅助出料装置(9),所述外壳(1)外壁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底座(10),两个所述底座(10)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1);/n所述清洗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的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穿过外壳(1)的顶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侧齿合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27),所述第二齿轮(22)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23),所述第一皮带轮(23)通过皮带(24)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5),所述第二皮带轮(2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圆环柱(26),所述第二皮带轮(25)通过内部轴承活动安装在旋转柱(27)上,所述圆环柱(26)和横向安装杆(28)的外壁上均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杆(28),所述横向安装杆(28)轴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毛刷(29);/n所述出料门(3)包括嵌入安装在外壳(1)底部内的底门(31),所述底门(31)上中心对称开设有贯穿底门(31)的漏水口(311),所述底门(31)的外环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312),所述底门(31)下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延伸柱(32),所述延伸柱(3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外筒(33),所述外筒(3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34),所述旋转盘(34)上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5),所述连接柱(35)的顶端活动嵌入安装在延伸柱(32)的底端,所述外筒(33)外壁的中部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臂(36),所述外筒(33)外壁的顶部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堵漏臂(37);/n所述流动分选腔(4)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两侧的导流板(41)和分隔板(42),所述分隔板(42)位于对应导流板(41)的下方,所述导流板(41)和分隔板(42)均与外壳(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两侧连接;/n所述辅助出料装置(9)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最下面的导流板(41)左端的竖板(91),所述竖板(91)的底端活动嵌入安装有一端穿透外壳(1)底部的第一封板(92),所述外壳(1)内壁的下表面和右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封口块(93),所述竖板(91)的右侧活动嵌入安装有一端穿透外壳(1)右侧壁厚的第二封板(9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榨制加工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洗装置(2),所述外壳(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出料门(3),所述外壳(1)的内部在清洗装置(2)和出料门(3)之间固定安装有流动分选腔(4),所述外壳(1)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5),所述外壳(1)在于进料斗(5)安装的同一侧侧面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进水口(6),所述外壳(1)两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排渣口(8),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出料门(3)和流动分选腔(4)之间互动安装有辅助出料装置(9),所述外壳(1)外壁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底座(10),两个所述底座(10)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1);
所述清洗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的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穿过外壳(1)的顶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侧齿合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27),所述第二齿轮(22)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23),所述第一皮带轮(23)通过皮带(24)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5),所述第二皮带轮(2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圆环柱(26),所述第二皮带轮(25)通过内部轴承活动安装在旋转柱(27)上,所述圆环柱(26)和横向安装杆(28)的外壁上均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横向安装杆(28),所述横向安装杆(28)轴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毛刷(29);
所述出料门(3)包括嵌入安装在外壳(1)底部内的底门(31),所述底门(31)上中心对称开设有贯穿底门(31)的漏水口(311),所述底门(31)的外环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312),所述底门(31)下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延伸柱(32),所述延伸柱(3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外筒(33),所述外筒(3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34),所述旋转盘(34)上表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5),所述连接柱(35)的顶端活动嵌入安装在延伸柱(32)的底端,所述外筒(33)外壁的中部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臂(36),所述外筒(33)外壁的顶部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堵漏臂(37);
所述流动分选腔(4)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两侧的导流板(41)和分隔板(42),所述分隔板(42)位于对应导流板(41)的下方,所述导流板(41)和分隔板(42)均与外壳(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两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天勤张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蒋天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