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82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模具包含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5)的预留槽(3),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堵浆效果好,堵浆组件不易脱落,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表观质量较好以及重要的优点是模具上开半圆口可以牢固的给预制构件出筋做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将传统现浇叠合板拆分成外形、尺寸符合标准模数的混凝土构件,然后构件在产业化生产车间进行浇筑成型,通过高温蒸养迅速成型,达到标准设计混凝土强度的80%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就位,最后利用灌浆套筒将上下叠合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水平方向通过现浇混凝土暗柱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墙体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因其较好的整体性、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在高层装配式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制作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时,构件侧面有用于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的外漏钢筋。普通模具没有考虑这种外漏钢筋,不能满足灌浆的要求。实际工作时,需在普通模具侧面对应钢筋处开豁口以容纳外漏钢筋,但是会造成砂浆泄漏,需要对构件模具上的出筋孔进行封堵。现阶段常用的封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泡沫棒封堵;另一种是用橡胶塞封堵。两种方式的封堵效果并不好,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容易脱落,漏浆很严重,影响混凝土预制件的表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包含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5的预留槽3,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预留槽的堵浆组件。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留槽3为U型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堵浆组件为插板,插板的下端开设有n型槽,n型槽与预留槽的交叠处形成的间隙与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相适配。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插板靠近膜腔的一侧面与侧模板贴合,且通过插板下端开设的n型槽与侧模板上的预留槽配合,保证预留槽封堵的完整性,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沿预留槽流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插板压定在侧板上方,插板下端开设的n型槽与侧模板上的预留槽配合,保证预留槽封堵的完整性,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沿预留槽流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侧模板边侧包含插槽10,插槽中能够被插入插板7。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挤压螺栓9穿过侧模板能偶挤压在插板7上。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堵浆效果好,堵浆组件不易脱落,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表观质量较好以及重要的优点是模具上开半圆口可以牢固的给预制构件出筋做精确定位。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钢筋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板被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侧模板和插板配合结构图;图5为插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侧模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模板;2.侧模板;3预留槽;4.构件钢筋;5.外漏钢筋;6.侧模板边侧;7.插板;8.朝下挤压块;9.挤压螺栓;10.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实施例一:结合图1和图2;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包含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5的预留槽3,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包括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的预留槽,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预留槽的堵浆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预留槽的封堵,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沿预留槽泄漏而影响浇筑,同时避免了材料浪费。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免砂浆泄露。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实施例二: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预留槽的堵浆组件。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封堵组件能够起到更好的封堵效果,使得本专利的避免砂浆漏出去。且组件能够多次使用,使用效果更好。实施例三: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所述的留槽3为U型结构。所述的堵浆组件为插板,插板的下端开设有n型槽,n型槽与预留槽的交叠处形成的间隙与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相适配。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以上表述的形状属于优选,但是不对本专利作为限制,类似的实现方式和结构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四: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插板靠近膜腔的一侧面与侧模板贴合,且通过插板下端开设的n型槽与侧模板上的预留槽配合,保证预留槽封堵的完整性,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沿预留槽流出。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预留槽呈U型设置,预留槽开设于竖直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放置预埋与墙体内的外漏钢筋,且预留槽呈U型设置,外漏钢筋搭接于预留槽的槽底,使得外漏钢筋限位于预留槽,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外漏钢筋受力产生左右移动。堵浆组件包括插板,侧模板设有与插板相适配的插槽,插板的下端开设有n型槽,n型槽与预留槽的交叠处形成的间隙与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插入插槽,插板靠近膜腔的一侧面与竖直板贴合,且通过插板下端开设的n型槽与竖直板上的预留槽配合,保证预留槽封堵的完整性,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沿预留槽流出,影响浇筑进程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包含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5)的预留槽(3),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包含底模板,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底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5)的预留槽(3),外漏钢筋搭设于预留槽的槽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预留槽的堵浆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槽(3)为U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浆组件为插板,插板的下端开设有n型槽,n型槽与预留槽的交叠处形成的间隙与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相适配。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