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0180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结构通式(I)如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同时涉及该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该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和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的药物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一种由细菌侵染植物引起的一种仅次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第三大类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及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都是世界性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作物栽培制度和环境气候的变化,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等作物细菌性病害在我国呈偏重发生的趋势。该类病害具有发病快、危害大、分布广等特点,至今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及其它防治办法,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急待开发有效药剂来加以防控。为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抗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在植物保护领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砜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杀菌,抗病毒,除草及杀虫等生物活性,在新型高效农药创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近年来人们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相继开发了氧化萎锈灵、抑菌灵、对甲抑菌灵、氰霜唑、吲唑磺菌胺等杀菌剂。专利技术人徐维明,韩菲菲,贺鸣,陈学海,潘昭喜,王建,佟茂国,中国公开号CN102499247A于2012年06月20日公开了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其中甲磺酰菌唑对烟草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及白菜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室内抑菌及田间防效活性,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可杀得3000。专利技术人宋宝安,李培,杨松,胡德禹,薛伟,金林红,徐维明,贺鸣,高曼妮,施利,杨霞,陈学文,杨蕾,中国公开号CN104222106A于2014年12月24日公开了噁二唑砜类具有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应用。发现氟苄噁唑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EC50值分别为1.07μg/mL和7.14μg/mL,均优于对照药剂叶枯唑和噻菌铜。专利技术人杨松,王培义,周磊,吴志兵,胡德禹,薛伟,中国公开号CN105541822A于2016年5月4日公开了一种含1,3,4-噁(噻)二唑砜基的吡啶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菌液浑浊度法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离体试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专利技术人宋宝安,李培,胡德禹,金林红,张阿伟,谢丹丹,殷利民,昝宁宁,中国公开号CN108191786A于2018年6月22日公开了一种2,5-取代基-1,3,4-噁二唑双砜类衍生物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应用,该系列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柑橘溃疡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酰胺及酰肼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抗菌等医药活性。2018年,专利技术人赵志龙,张慧珍,房鹏金,刘庆龙,中国公开号CN108078969A于2018年5月29日公开了一种萘酰肼类化合物在制备微生物药物中的用途,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黄金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沙门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以及产朊假丝酵母菌、黄曲霉菌、啤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等真菌表现出很高的抑制活性。专利技术人凌云,雷鹏,杨新玲,徐焱,张学博,张小河,徐高飞,中国公开号CN105037263A于2015年11月11日公开了一种N’-取代苯亚甲基-1,2,3,4-四氢喹啉基-1-(硫代)酰肼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尤其对苹果腐烂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专利技术人赵芬琴,张维瑞,汪学猛,杨彤,王娜,沈睿智,胡国强,中国公开号CN106749325A于2017年5月31公开了一种氧氟沙星醛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现该系列化合物的具有优异的抗癌活性。专利技术人陈聪慧,徐峰,陈建军,杨珍珍,冯秀来,杨彬,许豫蕙,中国公开号CN104610159A于2015年05月13日公开了一种咪唑酰肼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现该系列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等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综上所述,含砜基、酰胺/酰肼结构的药物小分子多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其中含1,3,4-噁二唑砜基活性结构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抗菌剂的创制中,近十几年来,本专利技术人也相继开发了多种含1,3,4-噁二唑结构的砜类杀菌剂,如甲磺酰菌唑和氟苄噁唑砜等。然而,在产业化开发中发现该1,3,4-噁二唑砜类化合物因理化性质不稳定而缺乏成药性,造成其不稳定的原因是1,3,4-噁二唑基团与甲砜基直接连接,导致甲磺酰基极易发生亲和取代反应从而分解。另一方面,酰胺/酰肼类衍生物在杀虫及抗真菌方面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在抗植物细菌性病害方面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在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和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等细菌性病害中抗菌活性优良,结构简单且化合物性质相对稳定的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该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和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通式(I)如下:式中:R1为氢原子、4-氯苯基、4-氟苯基、3-甲基苯基、3,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等取代基;R2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苄基以及4-甲基苄基等取代基。优选化合物如下:化合物A:2-(双(甲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B:2-(双(乙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C:2-(双(丙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D:2-(双(甲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E:2-(双(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F:2-(双(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G:2-(双(异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H:2-(双(甲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I:2-(双(乙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化合物J:2-(双(丙砜基)亚甲基)-N-(4-氟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通式(I)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通式(I)如下:



式中:R1为氢原子、4-氯苯基、4-氟苯基、3-甲基苯基、3,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等取代基;R2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苄基以及4-甲基苄基等取代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双取代砜基)亚甲基)-N-芳基肼-1-甲酰胺衍生物,具体化合物如下:
化合物A:2-(双(甲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B:2-(双(乙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C:2-(双(丙砜基)亚甲基)-N-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D:2-(双(甲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E:2-(双(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F:2-(双(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G:2-(双(异丙砜基)亚甲基)-N-(4-氯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H:2-(双(甲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I:2-(双(乙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J:2-(双(丙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K:2-(双(苄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L:2-(双(4-甲苄砜基)亚甲基)-N-(4-氟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M:2-(双(甲砜基)亚甲基)-N-(3-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N2-(双(乙砜基)亚甲基)-N-(3-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O:2-(双(甲砜基)亚甲基)-N-(3,5-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P:2-(双(乙砜基)亚甲基)-N-(3,5-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Q:2-(双(4-甲苄砜基)亚甲基)-N-(3,5-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R:2-(双(甲砜基)亚甲基)-N-(2,6-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S:2-(双(乙砜基)亚甲基)-N-(2,6-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T:2-(双(4-甲苄砜基)亚甲基)-N-(2,6-二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U:2-(双(甲砜基)亚甲基)-N-(4-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V:2-(双(乙砜基)亚甲基)-N-(4-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W:2-(双(甲砜基)亚甲基)-N-(2,4,6-三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X:2-(双(乙砜基)亚甲基)-N-(2,4,6-三甲苯基)肼-1-甲酰胺;
化合物Y:2-(双(甲砜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宝安张阿伟陆红霞金林红甘秀海胡德禹张建李绍远谢丹丹李洪德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